- 分子热运动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
播放课件1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
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课题探究
一、提出问题
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
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
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
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二、研究方法类比法
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
确定研究方法
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观察交流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
三、形成假说
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
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2: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4.播放课件3: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1.观察并猜想交流: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
2.实验探究
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动规律。
3.观察课件并类推出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观察课件并形成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假说。
四、利用假说推断如果上述假说成立,那么会出现: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提出问题: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等量的品红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回忆化学知识:品红使水变色对问题进行猜想。
五、实验检验
遇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说的推断是否正确,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通过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使结论由特殊到一般,具有普遍性;
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利用实验现象和课件4(扩散现象的微观分析以及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总结出结论。
提问:还有什么现象或实验能够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分析观察到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六、得到结论
通过假说推断的正确性来证明假说的正确,这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给出结论和本节课的课题:
分子热运动
并解释为什么称为“热运动”
分析
理解
评估与反思
1.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的思维探究程序:提出问题─类比─形成假说─进行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小结。
播放课件5进行简单总结,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说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光的色散时曾用到这样的思维探究过程。
小组讨论后自行小结。
总结研究方法时具体说明在什么环节或问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 播放课件1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 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课题探究 一、提出问题 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 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 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 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二、研究方法类比法 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 确定研究方法 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观察交流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 三、形成假说 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 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2: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4.播放课件3: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1.观察并猜想交流: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 2.实验探究 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动规律。 3.观察课件并类推出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观察课件并形成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假说。 四、利用假说推断如果上述假说成立,那么会出现: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提出问题: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等量的品红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回忆化学知识:品红使水变色对问题进行猜想。 五、实验检验 遇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说的推断是否正确,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通过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使结论由特殊到一般,具有普遍性; 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利用实验现象和课件4(扩散现象的微观分析以及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总结出结论。 提问:还有什么现象或实验能够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分析观察到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六、得到结论 通过假说推断的正确性来证明假说的正确,这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给出结论和本节课的课题: 分子热运动 并解释为什么称为“热运动” 分析 理解 评估与反思 1.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的思维探究程序:提出问题─类比─形成假说─进行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小结。 播放课件5进行简单总结,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说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光的色散时曾用到这样的思维探究过程。 小组讨论后自行小结。 总结研究方法时具体说明在什么环节或问题中是如何运用的。板
书
设
计
15-1 分子热运动
问题:分子的运动规律?
类比:草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
假说:分子运动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推断: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实验:冷水+品红
热水+品红 扩散现象
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板 书 设 计 15-1 分子热运动 问题:分子的运动规律? 类比:草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 假说:分子运动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推断: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实验:冷水+品红 热水+品红 扩散现象 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 更新:2006/3/8 11:04:58 编辑:luyao
- 头条推荐
-
课堂文化新论③:责任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如是说。可见教育只有具备了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才...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砸碎了,美成一地…… (03-11 05:04)
- 串并联电流导学案 (07-28 04:03)
- 教育走向生本 (12-27 04:21)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07-30 03:46)
- 物质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07-30 03:45)
-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09-16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