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大气压强
作者: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陈宗荣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20545次 评论:0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实验或有关事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能用大气解释简单的现象。

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

重点难点

1.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方向。

2.大气压强值的测定实验设计。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学会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验器材

皮碗,筷子,报纸,水杯,硬纸板,水槽,水管,钩码,弹簧管秤,烧瓶,热水,烧杯,鹌鹑蛋,针筒

德育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路径

http://www.liuzhong.xm.fj.cn

/kjk/html/index.htm

学习程序

方法指导

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大气的压强和如何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说明主题

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强


虚拟实验,是真是假?

虚拟现象

 

巧断竹筷

空瓶吞蛋

 

倒置水杯

 

喷泉奇观

真假问题

薄纸轻盖,能挡雷霆一击?

不费吹灰之力,鸡蛋自动入瓶?

硬纸板上可支撑水柱,不可承载钩码?

玻璃管有多高,水柱便有多高?

真观判断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实验探究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理论分析

 

 

 

 

课件演播

激起悬念

 

学生判断

实验探索

分组讨论

提问:对上述实验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说或想问吗?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拓展:结合课件演示进一步分析点评。


把挤出空气的一对皮碗放在真空罩中,抽空真空罩里的空气,皮碗会________,说明挤出的空气的皮碗能承受很大的拉力确实是因为________的作用;倒置水杯,使杯口分别朝不同的方向,硬纸片都不掉下,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将覆杯实验中的杯子底部开个孔(如图3,图4)。演示时,先用手指按住小孔,实验结果和前述相同,叫一位同学大喊一声,硬纸片应声而落,请学生分析其中奥秘。并说明当大气压相互抵消时,硬纸片无法承受水的压力。


小结: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通常把这层空气称为大气。大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底层,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方案)


引入:在前面实验中,我们一定想知道覆杯实验中的硬纸片能承受多少拉力,靠抽气的办法形成的喷泉能有多高,显然,这一切都跟大气压的值有关,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


展示各种器材,请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也可另行选择其他器材,设计的方案应包括原理、器材、实验步骤和计算式。比比看谁设计得又快又好。或者你也可以对别人的方案加以修改、完善。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计算式

 

 

 

 

 

 

 

 

 

 

 

 


学生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


学生可能设计的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案值。


①用针筒和钩码测量──针筒倒立固定在铁架台上,针头端用橡皮套封住,在活塞下挂钩码到适量时用弹簧秤向下拉,使活塞匀速向下运动。把钩码的重加上弹簧秤的拉力即F,再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活塞的半径,根据S=πr2算出受力面积,再用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


②网上操作──上网查寻大气层的重G、地球上的表面积S,利用公式P=F/S=G/S可算出大气压强。


③用皮碗测量──把小皮碗“压”在玻璃上,用弹簧秤拉皮碗,直到刚好把皮碗拉动,记下这时的拉力,再测出皮碗的受力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


④用水管测量──楼上的同学观察到管内水面下降,直到水不再下降时,在水面处做下记号,收回水管后用米尺量出原来管内水管的长,用公式P=ρgh即可算出大气压强。覆杯实验,下挂钩码,一直添加到纸片刚好脱落,算出钩码总质量m和杯口面积S,由P=F/S=mg/S求出……


教师点评各种方案的优劣,播放相关课件,指出长水管实验最接近科学家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实验的可操作性更强,更方便,引入托里拆利实验。

 

作业

浏览《大气的压强》网页。


上网查找有关大气压的知识。


回家做做看:a 空瓶吞蛋 b 用矿泉水瓶代替量筒,完成P163图11-6。

课后完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实验或有关事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能用大气解释简单的现象。
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 重点难点 1.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方向。 2.大气压强值的测定实验设计。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学会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验器材 皮碗,筷子,报纸,水杯,硬纸板,水槽,水管,钩码,弹簧管秤,烧瓶,热水,烧杯,鹌鹑蛋,针筒 德育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路径 http://www.liuzhong.xm.fj.cn /kjk/html/index.htm 学习程序 方法指导 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大气的压强和如何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说明主题 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强
虚拟实验,是真是假? 虚拟现象     巧断竹筷
空瓶吞蛋
    倒置水杯  
 
喷泉奇观

真假问题 薄纸轻盖,能挡雷霆一击? 不费吹灰之力,鸡蛋自动入瓶? 硬纸板上可支撑水柱,不可承载钩码? 玻璃管有多高,水柱便有多高? 真观判断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实验探究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真/假/不确定 理论分析                 课件演播 激起悬念     学生判断 实验探索 分组讨论 提问:对上述实验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说或想问吗?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拓展:结合课件演示进一步分析点评。
把挤出空气的一对皮碗放在真空罩中,抽空真空罩里的空气,皮碗会________,说明挤出的空气的皮碗能承受很大的拉力确实是因为________的作用;倒置水杯,使杯口分别朝不同的方向,硬纸片都不掉下,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将覆杯实验中的杯子底部开个孔(如图3,图4)。演示时,先用手指按住小孔,实验结果和前述相同,叫一位同学大喊一声,硬纸片应声而落,请学生分析其中奥秘。并说明当大气压相互抵消时,硬纸片无法承受水的压力。
小结: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通常把这层空气称为大气。大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底层,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方案)
引入:在前面实验中,我们一定想知道覆杯实验中的硬纸片能承受多少拉力,靠抽气的办法形成的喷泉能有多高,显然,这一切都跟大气压的值有关,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
展示各种器材,请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也可另行选择其他器材,设计的方案应包括原理、器材、实验步骤和计算式。比比看谁设计得又快又好。或者你也可以对别人的方案加以修改、完善。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计算式 ①                 ②                 ③                
学生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
学生可能设计的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案值。
①用针筒和钩码测量──针筒倒立固定在铁架台上,针头端用橡皮套封住,在活塞下挂钩码到适量时用弹簧秤向下拉,使活塞匀速向下运动。把钩码的重加上弹簧秤的拉力即F,再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活塞的半径,根据S=πr2算出受力面积,再用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
②网上操作──上网查寻大气层的重G、地球上的表面积S,利用公式P=F/S=G/S可算出大气压强。
③用皮碗测量──把小皮碗“压”在玻璃上,用弹簧秤拉皮碗,直到刚好把皮碗拉动,记下这时的拉力,再测出皮碗的受力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
④用水管测量──楼上的同学观察到管内水面下降,直到水不再下降时,在水面处做下记号,收回水管后用米尺量出原来管内水管的长,用公式P=ρgh即可算出大气压强。覆杯实验,下挂钩码,一直添加到纸片刚好脱落,算出钩码总质量m和杯口面积S,由P=F/S=mg/S求出……
教师点评各种方案的优劣,播放相关课件,指出长水管实验最接近科学家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实验的可操作性更强,更方便,引入托里拆利实验。     作业 浏览《大气的压强》网页。
上网查找有关大气压的知识。
回家做做看:a 空瓶吞蛋 b 用矿泉水瓶代替量筒,完成P163图11-6。 课后完成
更新:2006/3/8 10:56:37 编辑:luyao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课堂文化新论③:责任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如是说。可见教育只有具备了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才...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