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作者:刘新建 来源:时代教案论文网 点击:3061次 评论:0

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课时: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师: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
音叉、用细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
根据情况:电视机、影蝶机、VCD光盘(可视情况而定)
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学生: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一些能发声的物体。
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耳濡目染,感性认识,
实例,提出一系列一声现象有激发兴趣。
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1、指导看图,同时播放音像   ———  声情并茂
2、归纳共同点引出探究内容: ———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3、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
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
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
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
4、引导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
二、声音的传播:
  1、探究:桌子传声         —————   固体能够传声
  2、空气传声:听到飞机和响声
  3、“真空铃”演示:——— 实验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呢?
  4、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传入人耳”
指导学生自学“想想议议”
  5、演示:液体传声
  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响声吗?
  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
6、几种物质的声速:
   认识理解,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三、测评与小结:
  1、小训练、小测试,反馈时采用师生共同评讲
  2、请学生对所学内容小结,养成归纳知识的习惯。
四、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更新:2006/3/6 13:16:04 编辑:luyao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笔走龙蛇,翰墨飘香颂黄河

此刻,耳边是黄河之水鸣渐渐,眼前是黄河之韵流心间,望着展厅里一幅幅书法作品,望着那气韵流畅的线条,我想到了航拍下的万里黄河,我想到了胸中有丘壑,下笔若...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