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导学案小技巧,助你搞定新课改!
-
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案,
旨在帮助教师达成学习目标,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它是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
通过个人或集体研究设计的,学生参与其中,
综合了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的导学性文本。
在高效课堂中,
导学案被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与传统的教辅资料不同,
导学案不仅仅是教案或学案,
而是一种长期编制、使用实践中形成了较完备操作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一份高效的导学案需要遵循多项原则,
包括主体性、目标性、导学性、合作性、探究性、情境性、层次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创新性。
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考虑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
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和教与学的反思等基本要素。
不同学科和课型的导学案在某些要素上可能会有所侧重。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
导学案的编写应该由主备人自主备课,
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
然后由包科领导签字印刷,
上课教师进行补充,最后进行课后修订。
这样的流程可以确保导学案的高效性和质量。
学校教学团队需要非常注重备课工作,
每周,我们会为每一节课程准备一份导学案。
主备人会先进行个人备课,
然后将导学案提交给学科组进行讨论。
在群体讨论中,大家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主备人会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导学案会分发给相关的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会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人备课。
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课后修订,
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也非常注重个性化教学,
因此我们会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等的需求,
制定不同的发放、使用、收集、评估和纠正方案,
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受益于我们的导学案。
#01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制定的一份指南。
它可以帮助教师达成学习目标,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制定导学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02
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应该紧密结合教材,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教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03
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容量、
难易程度以及问题的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
#04
导学案的导学过程需要抓住“两头”,
即在课前和课后引导学生,
以带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05
导学案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达到共同成长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
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06
为了确保导学案的质量,
需要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
让每一份导学案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07
在不同的课改时期,
导学案的使用也需要有所区别。
特别是在初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
引导他们学会使用导学案。
#08
导学案的使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也需要注重教师的引导。
教师不能完全放手,需要适时进行指导。
#09
各级管理部门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确保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得以落实。
#10
导学案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注重关注学生学习中心。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
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11
同时,制定导学案也需要学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
以及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值得注意的是,导学案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
它可以帮助教师达成学习目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学习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制定导学案,
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案,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 更新:2023/5/22 6:27:09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心系郑庄师生,潜心教学研究
2023年9月22日上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郑庄小学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应邀在商丘师范学院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授...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教学风采】课堂六“度”
- 何捷:课堂中不要“接话”,要真正和学生“对话”
- 避免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走向误区
- 微创:校本教研新载体:"说题″比赛
- 新课标下课堂评价标准的四个维度
- 任春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旨向与关键要素
- 【教学风采】课堂六“度” (07-12 07:30)
- 何捷:课堂中不要“接话”,要真正和学生“对话” (06-25 06:29)
- 避免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走向误区 (06-20 06:27)
- 微创:校本教研新载体:"说题″比赛 (06-07 06:52)
- 新课标下课堂评价标准的四个维度 (06-07 06:34)
- 任春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旨向与关键要素 (06-06 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