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为何当下校长难成教育家
作者:武宏伟 来源:丑丑妞 武宏伟 点击:2249次 评论:0

纵观近现代中外教育之大家,有许多都是校长出身,为此人们说校长最容易成为教育家。诚然,校长比教师容易成为教育家,因为他是一校之长,对教育教学的方向以及人、财、物的使用具有决定权,他在管理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促使他要不断学习研究,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诚然,校长又比教科研人员容易成为教育家,因为教科研人员的研究常常会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理论层面上,缺少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够立竿见影的沃土以及时空的自由度和便捷性,而校长则没有这些方方面面的限制,想到了就可以去做;诚然,校长也比教育局长容易成为教育家,因为教育局长是行政官员,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宏观的决策,缺少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的能力……


说教师、教科研人员、局长等不容易成为教育家,但不意味着就不能成为教育家;说校长最容易成为教育家,但不意味着就能够成为教育家。能否成为教育家的因素取决于客观环境,但更取决于主观的努力。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单说这最容易成为教育家的校长,现实状况却是难成教育家,为什么?

一,从客观上说

1.官场化的现实使他们难成“家”。教育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是一项教书育人的复杂工程,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校长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管理水平。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张伯苓之于南开,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和深厚的校园文化,造就无数的社会栋梁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能当好行政官员,却不见得能当好校长,因为优秀的校长办好学校的根本不是行政式的指令,而是教育家型的引领。可现实的政治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等问题却使大多数校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员”,有的还有了行政级别。这些校长的兴奋点在于当“官”,而不是潜下心来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整天忙着来往应酬,却不见自身素质和业绩的提高。在他们身上,少的是教科研精神,多的是官场的俗套。学校上下服从于行政指令,教育规律让位于长官意志。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说要教育家办学,而现实情况却是教育的独立品格越来越稀缺,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行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四十位教授争夺一个处长职务的怪事,绩效工资肥水尽流“行政田”的不公,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大多是教育行政化、学校官场化造成的后果。

2.大一统的管理体制使他们没了自“家”。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管死了校长,使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千篇一律的方针政策、千篇一律的考核标准,使校长只能按统一标准和要求做事,只能随波逐流,只能应付检查过关,只能把取得上级的表扬,获得奖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根本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于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格局便产生了。

封建式的校长选拔、管理方式,埋没了真正具有教育家潜质的人当校长。试想,当一两个人就可以决定谁来当校长的时候,当校长只想在任期内维持学校平安稳定的时候,当校长无法按自己的思想对学校作长远规划的时候,当校长只想着干几件看得见,有影响的大事的时候……还能出教育家吗?

3.不科学的评价机制影响了他们成“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学校的校长。”科学开展校长评价,将有利于校长的成长和完善,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及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我国校长评价工作相对于教师评价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案。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在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综合办学水平评价等方面都探索出不少成功的范式,但对校长的评价,至今还停留在不够规范的一般化民主评议形式上。虽然原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1992年颁布的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 ,明确了对校长任免、考核、奖惩、待遇等有关问题,但考核内容总体上属粗线条,主要侧重考核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情况和学校办学管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遵守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等方面。考核程序是校长述职后,进行民主评议 (测评),主管部门评议,最后反馈考核意见。考核规定比较简单,所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和校长专业化的需要。以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决定校长的升、留、免、降或褒、奖、惩、戒上,忽视了校长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校长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内容。这种重“督”轻“导”的评价取向,不利于校长素质的提高。

虽然后来国家又相继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各学段校长的专业标准等文件,对校长评价工作也都有许多阐述,有些地方也在积极尝试一些新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铺开的有利于校长成“家”,有利于教育家办学的评价体系。

4.应试教育的现实限制了他们成“家”。在应试大格局之下,离开升学率与考试分数的“硬指标”,很难确定校长的工作绩效,这其实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而是整体教育氛围所致。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看的还是升学情况、考试成绩。

现在一些所谓的名校,最大的成就就是他的学生平均成绩得了第一,他们培养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状元”。一些本来很有思想的优秀校长,因为有太多的升学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等应试指标的束缚,太多的成绩排队,以至于吓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当校长受到各种应试教育逼迫时,他们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一切向“分”看了。于是,一天到晚都做着令自己痛苦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在煎熬和苦痛中,他们变得无所适从,最终失去了自我,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

二,从主观上说

1.急功近利无大志,心中无“家”。许多校长上任伊始,就把校长当成了“官”做,新官上任怎样烧这三把火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一定的政绩?不择手段将升学率搞上去——拉生源、拼时间和精力,师生苦不堪言;改善办学条件,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向政府要钱,找企业寻求帮助,拉关系,找门路,校长成了外交家……长此以往,即使一个有潜力的校长也会在疲于奔命中泯灭了教育智慧,放弃了教育理想,迷失了办学方向,染上了世俗的陋习……

还有的校长努力爬到校长职位,不是为了推进教育改革,办好学校,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尤其是一些享受校长终身制好处的即将退休的“老”校长们,他们已不思进取,专选有利益的事情做。


2.素质低下,无能力成“家”。校长需要具备四项基本素质:品质、能力、作风和健康。其中品德是前提,能力是基础,作风是关键,健康是保证。我们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能力的问题,因为校长要想成为教育家,在其他方面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首要条件是要具有成“家”的潜质和能力。

校长要具备思想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和领导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思想力是基础,是办学的灵魂。领导力是思想力、执行力、协调力、创新力等能力的最终表现。

受人事制度、校长选拔机制的影响,使许多德才兼备,具有教育家材质的优秀教师没有走到领导岗位,进而影响了目前校长队伍的素质;受校长管理体制的影响,使许多具有教育家材质的优秀校长失去了个性化的“思想”,也影响了目前校长队伍的素质;受学校评价机制的影响,使许多具有教育家材质的优秀校长失去了成为教育家的时间和空间的自主性,更影响到了目前校长队伍的素质……但这些又都是客观因素,中国目前就是缺少那种能够挣脱枷锁,突出重围,不受大小环境的影响,能够静下心来,潜进去勇于探索实践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的“优秀校长”,所以也就没有几个能成教育家。

                      (本文曾刊发于《江西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1期)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4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更新:2023/3/9 6:36:57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心系郑庄师生,潜心教学研究

2023年9月22日上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郑庄小学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应邀在商丘师范学院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授...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