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俗(千万别做错了)
-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不能丢。这些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一、待客
1.客人来时,要起身向前迎三步,送客时,要主动送七步,以表敬重。
2.茶倒七分满,饭添八分满,斟酒则要酒满杯盈,是传统待客之道的礼数。
3.喝茶期间,如果新的客人拜访,要换上新茶表达欢迎,否则会被认为是慢客。
4.客人在,不可以扫地。
5.客人还没吃完,主人不能先吃完就起身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二、吃饭
1.长辈做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坐那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
2.吃饭不能吧唧嘴,喝汤不许吸溜。
3.不把肉少的鸡头和多刺的鱼脊对着客人,最好的部分留给客人,才是中国人的热情。
4.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5.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6.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7.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家来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递、接东西时,要用双手,尤其给长辈。
三、说话
1.吃鱼不能说“翻”。翻鱼和翻船在部分方言中是谐音。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2.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客人走后家里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说过多少次添饭添饭,你才要饭的呢!
3.过年下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说“破”不吉利,尤其是过年。要说饺子“挣”了。
4.一叹穷三年,特别是过年时叹气,会赶走自己的财气和运气。
5.凡是坏、死、光、鬼、杀、病、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要说出来,以免触霉头。
四、拜年
1.去别人家拜年时,敲门要轻,只敲三下,按门铃要有耐心。见到主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
2.千万不可以随便翻抄主人的东西;主人递给东西时,要双手接。
3.打碎东西要主动道歉,并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4.亲戚朋友送红包时,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应该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五、送礼
1.手里拿着的礼物,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单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双喜临门。
2.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客人带来的礼物。
3.人情往来,要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不能占人便宜,伤了情分。
▼
如今很多年轻人,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当成是陈规陋习。
但其实这些规矩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方。
规矩,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最深的智慧,最大的自律。
春节过年,希望我们都能懂规矩,守规矩,做到有礼有节,尊重他人,庄重自己。
- 更新:2023/1/18 3:50:37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卍”和“卐”有何不同?跟纳粹啥关系?专家:弄错可能会惹麻烦
- 8月8日立秋,5个属相要“躲秋”,为什么?怎么躲?看民俗咋说?
- 今年端午不一般,“夏至端午连,老农泪涟涟”啥意思?答案来了
- 芒种,老祖宗说“芒种有4怕”,分别怕什么?
- 正月初七“人日节” :七种习俗,七种祝愿
- 这50个小事,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 “卍”和“卐”有何不同?跟纳粹啥关系?专家:弄错可能会惹麻烦 (10-01 06:52)
- 8月8日立秋,5个属相要“躲秋”,为什么?怎么躲?看民俗咋说? (08-02 06:32)
- 今年端午不一般,“夏至端午连,老农泪涟涟”啥意思?答案来了 (06-23 05:34)
- 芒种,老祖宗说“芒种有4怕”,分别怕什么? (06-07 06:12)
- 正月初七“人日节” :七种习俗,七种祝愿 (01-28 06:30)
- 这50个小事,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01-21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