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育概论 | 个体生命教育的三理学分析---教育治理学(上)
-
在三因学说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而本因是变化的能量、主导体;本因的释放和外因的作用力也都会同时作用于内因,产生内因的变化。
把握住这三者在不同教育阶段的作用主次、辩证关系,德慧智教育文化才能够在教育治理学上真正地发挥出优势所在。
本因治理对于本因,不仅能够了解与掌握,还能够提供改善本因的方案途径,这是德慧智教育的重要优势特色。
①提升自身的道德能量是改善本因的根本途径
本因对于个体生命发展的作用力在于其能量的必然性与决定性。改善本因病理而恢复生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提升自身的道德能量。
对于处于先天生命状态的胎婴与幼儿来说,在先天当中补先天,最为便捷容易。
只要让孩子们每天沐浴在道德经典当中,经典当中丰沛的道德能量就会自然弥补孩子先天五德不足的状况,弥补本因缺陷于无形当中,虽然当时可能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命运的展开,其先天阶段所获得的五德补充对于一生的生命发展都将有很大的帮助,根本原因就是改善了本因。
因此德慧智教育高度重视胎婴时期的经典听诵,婴幼时期随着口识渐开,逐步加入开口诵读的内容,就是把握住“德”这个根本,“执一明三定二用五”,在质象中实现无为而治,在婴幼儿珍贵的先天阶段从本因上加以改善。
对于已经进入先天向后天阶段转换的青少年,以及完全进入后天生命状态的成年人,要想治愈和改变质象和物相的病理,恢复正常生理,提升自身的道德能量,则必须同步在品格、品质、品行三方面全面向善正德转换与提升,才能够顺利提升自身的道德能量。
其中经典诵读同样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只是经典诵读当中的五德能量展开与摄入是否能够顺利高效,则完全在于心意的调整,以及品格的健全程度。
正如众所周知的《了凡四训》,袁了凡正是通过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去恶积善,对自身品格进行严格的重塑,内正心意,外行仁义,大量地积累善因,才有内在五德能量品质的根本性提升改变,从而改变了原本的本因的巨大惯性力量,很大程度地改善了自身的命运,这正是改善本因的例子。
因此,本因的力量虽然大,但依旧是可以改变的,把握住“德”这个根本,就把握住了改变的契机关键。
德慧智教育高度重视本因的作用力,并依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改善本因的有效方法,是对生命的根本教育。
②顺应本因优势,发展天赋才能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本因优势才能,即先天就具备的潜质,这种天赋才能的早期发现和培养非常重要。
人们都知道儿童在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受到天赋条件的制约性很强,后天素质往往只有在具备先天条件基础之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儿童的天赋才能就像一颗独特的小种子,它在等待一个发芽的机会,信土、智水、心光三者是发芽的必备条件,就看家长和教师能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创造条件并进行培养。
儿童的兴趣总是非常广泛但又很不稳定,这是因为儿童的后天生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产生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很不稳定,就会在心理上表现出兴趣广泛但是注意力却不持久,很容易转移的现象。
家长和教师需要爱护儿童的好奇心,顺应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儿童营造宽松、快乐的体验氛围与自由的表达空间,从而让他们的天赋才能逐渐自然显现出萌芽,再加以引导与培养。
家长和教师不应该以自身的喜恶来替孩子决定其成长方向,要顺应本因,而不可强行违逆。
比如,一名幼儿,他的天赋才能本来在音乐方面,但如果家长或教师极力想要发展他的棋艺,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所造诣,这显然是违逆了本因,其结果必然是充满了挫折感,事倍而功半。
要想能够顺应本因,正确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的先天优势,在教育当中就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避免将家长或教师的后天心意强加给孩子,避免过多的功利诱导与利弊判断,而让儿童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展现自身内在的真正天赋才能倾向,并耐心细致地顺应和引导,从而充分发挥儿童的本因优势。
不仅儿童具备天赋才能,每个成人也同样具备,只是有的人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人因为成长教育环境的局限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德慧智教育文化鼓励所有的受教育者顺应自己的本因而发展才华,即使在成年以后,只要能够充分激活自身的慧识,依然有机会发展本因优势才能,使内在的生命得到充分的舒展,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③提升父母、家族的道德水平
受教育者的发展空间受其本因的制约,其中还包含着其父母、家族的道德水平,也就是俗称的家族“福德”因素。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当中,非常重视道德修养,重视“先人积德,福荫子孙”的家族承续性,这并非迷信之说,而是“道生之而德畜之”——道德畜养、支持、决定万物的生长变化的必然结果。
道德能量是守恒而流动的,虽然不能被人的后天智识所觉知,却有其客观规律性,这其中就包含着在家族当中的流通规律。古今中外这种案例不胜枚举。
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是因其道德淳厚高洁而福荫子孙的典范。
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的很多,无一不打动人心,让人为之赞叹,在此略举一二:
范公年少在寺院读书,家境极为贫寒,以至于煮一锅粥,要等粥冷却后,拿刀把粥给切开来,一餐只吃一块,称为划粥为食。
就在这种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无意当中发现寺中地下埋着很多金银,但他丝毫不为所动,仍然掩盖如初,一毫不取。
等到几十年后为官富贵时,寺院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中派人求助,他才告诉寺里僧人,取出那一大笔藏金来修建寺院;
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一生广修福田、行善积德,并设置义田赡养一族三百户贫寒子弟;
有地理学家说他在苏州南园的住宅风水极好,后代必出公卿,他听说后毫不犹豫捐出来作为公共学堂,以便苏州子弟都能在此受教育,也能为国家多多培植人才,他无私为公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德道经》中所说:“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虽然范仲淹没有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私心,但其后世家族却兴盛了八百年,直至今天仍然兴旺发达。
他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官卿,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道德极高;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亦屡出不绝,这可以说都是得自范公的福荫以及其家族优秀的道德传承。
因此,父母、家族的道德水平对于受教育者的最终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也是本因之一。
德慧智教育文化本着“欲查其子,先观父母”的原则,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前景的预测,将其父母乃至家族的道德水平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注重同步对受教育者的父母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善正德化,提升其道德素养,这也是改善受教育者本因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文摘自熊春锦先生著《幼儿教育概论》,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2022年7月第3次印刷
- 更新:2022/11/19 6:12:54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课堂教学改革的10大追问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先期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校看似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却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不投入的问题——参与讨论展示的永远是几个优...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身为中国人,你真的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源吗?
- 幼儿教育概论 | 个体生命教育的三理学分析---教育治理学(上)
- 原来这就是天道(深刻)
- 《道德经》道统论生态思想研究
- 亲子教育 | 人体生命能量的发展规律(上)
- 唯物象形观是中国创世文化形成的基础
- 身为中国人,你真的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源吗? (03-10 06:44)
- 幼儿教育概论 | 个体生命教育的三理学分析---教育治理学(上) (11-19 06:12)
- 原来这就是天道(深刻) (10-08 06:38)
- 《道德经》道统论生态思想研究 (09-05 06:00)
- 亲子教育 | 人体生命能量的发展规律(上) (08-30 06:37)
- 唯物象形观是中国创世文化形成的基础 (08-15 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