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2022年春季学期19级三校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 文
作者:chzy196891 来源:罗平职校 点击:1231次 评论:0

2022年春季学期19级三校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  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槁暴(pù)     谄媚(chǎn)   龟兹(guī)    信笺(jiān)  

B. 旖旎(qí)     湮没(yān)    灵柩 (jiù)      沮丧 (jǔ)

C. 龋齿 ( qǔ)     戍边(shù)    干涸(hé)       讴歌(ōu)

D.咀嚼(jué)     炮烙(pào)    寒暄(xuān)     惆怅(chàng)

答案C( 龟(qiū)   旖(yǐ)   炮(pá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以身作则  捷足先登   树稍  辍学    B.渔翁得利  莫齿不忘  真谛  质疑

C.别出心裁  百战不殆   贻误  气慨    D.面面相觑  竭泽而渔  慰藉  邈远

答案D(稍---梢         莫--没      慨--概   )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D   )

⑴一天夜里,      了叛乱。

 ⑵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        的道路并非易事。

 ⑶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        着不久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A.暴发 开拓  寻找     B.暴发  开辟   寻找

 C.爆发 开拓  搜寻     D.爆发  开辟   搜寻

答案D    爆发多用于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开拓指扩大、扩充,开辟指打开、打通(道路、场地等)

搜寻是搜查、寻找,寻找是简单的去找。搜寻含义更深

4、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礼尚(崇尚、重视)    B.风致(细密、精细)

C.颓圮(倒塌)          D.冷炙(烤肉)

答案B风致(情趣、姿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 文艺演出真精彩,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C. 我愤然离开了那家商店,刚才与服务员争执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D. 父亲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兄妹三个,相依为命,心心相印,什么苦都吃过了。

答案A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与句子意思相符。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与句意不符

记忆犹新:对过去的往事还记得很清楚,好像最近发生的一样。与句中“刚才”一词不符

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来,就可以互相了解。指心意非常投合。多用于男女情感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B.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C.安排住宿了吗,这些新来的旅客?

D.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答案C(A项是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  B项“中学生”后面用逗号   D项所引用的部分能独立成句,句末句号要放在引号之内)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增加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头等大事。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每一滴水。

C.通过讨论,我提高了对学习科学技术的目的性。

D.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答案B(A项属词语搭配不当“增加”应改为提高  C属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的认识”   D项属语序混乱,可把“充分”放到“发挥”前面)

8、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

A.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排比)

B.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C.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是同样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设问)

D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拟人)

答案D    D项是比喻  

9、下列有关复句类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走过那片树林,再趟过那条小河,于是睡美人便真在眼前了。(递进复句)

B.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假设复句)

C.与其夸夸其谈,不如从头做起。(假设复句)

D.对于传闻,不论谁说的,我们都应当进行一番思考。(条件复句)

答案D(A、承接复句B、因果复句C、选择复句)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C  )

(1) 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         忘了。

(2)那是         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         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3)一切都照着你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         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爱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A.甚至    由于    便    尤其         B.就    因为   所以   倘使

C.或者    因为    也    甚至         D.才    尽管    总    即使

11、下列作品、作家、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B  )。

A.《儒林外史》----吴敬梓----明代

B.《残冬》----茅盾-----现代。

C.《墙头马上》----郑光祖----元代

D.《西湖七月半》----张岱----元代。

答案B(A项吴敬梓是清代    C项《墙头马上》作者是白朴   D项张岱是晚明

1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C   )

A.韩愈           B.孟浩然

C.白居易         D.李白

13、下列作品,按写作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  《硕鼠》  ② 《孔雀东南飞》 ③ 《离骚》 ④ 《游褒禅山记》  ⑤《师说》

⑥ 《天净沙.秋思》  

A.②①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①②③⑤⑥④

答案B(《硕鼠》--先秦时期  《离骚》--战国    《孔雀东南飞》--东汉时期  《师说》--唐代

《游褒禅山记》--宋代    《天净沙.秋思》--元代 )

14、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A  )

A、《资治通鉴》    B、《战国策》     C、《国语》     D、《左传》

15、元曲四大家是(  B  )

A.关汉卿  马致远  王实甫  郑光祖    B.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C.关汉卿  马致远  孔尚任  郑光祖    D.关汉卿  马致远  纪君祥  郑光祖

16、提出“人定胜天”思想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C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17、下列诗句不是出自杜甫作品的是(  B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奉先县咏五百字》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 下列成语与所出自的文章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D  )

A.“舍生起义”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B.“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青出于蓝”出自《荀子·劝学》。

D.“怒发冲冠”出自《史记·鸿门宴》。

答案D(“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B.《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C.普希金,俄国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D. 《豹》的作者里尔克是奥地利著名诗人。

答案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

2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客观性、说明性三个基本特点。

B.议论文的特点是直接的说理性,即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和阐明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

C.记叙文的特点,从表达方式看,是以叙述、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从写作目的看,记叙文是“以形象感人”为主要目的的。

D.散文往往通过写景、状物、记人来借景抒怀,托物抒怀,用自然流畅的笔触抒发真实质朴的情感,进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答案C(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以叙述、描写为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1、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

22   李清照 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23、 东汉时期,乐府民歌继承了《     诗经     》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出现了五言。

24、《    战国策          》是战国时期各国言论的汇编,主要是纵横家的言论和著述。

25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请判断正误,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6、 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不能当真。像《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也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不能当作历史来看。(  A  )

27、《蒹葭》是选自十五国风中的”魏风”,属于民间创作的诗歌。( B   )  

  《蒹葭》是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                                                    

28、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子夜》《春蚕》《倪焕之》《林家铺子》等都是他的作品。(   B  )

 《倪焕之》是叶圣陶的作品

29、 《赤壁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叙事、写景、说理融为一体,曲折委婉地表达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A  )

30、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说部分、主体部分、总结部分。(  A )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满分30分)

材料(一)阅读《我与地坛》选段,完成31—3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2)地坛离我家很近。       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       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       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       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3)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4)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5)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____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___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___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3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剥蚀   shí             坍圮   pĭ

3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 A  )

 A.停  捋  支    B.挡  撸  撑      C.飞  捋  支      D.停  撸  支  

33、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这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

A. 比喻    B.拟人       C.反语      D.双关

34、下列对文本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本文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介绍地坛中的代表性建筑和景物。

B.夕阳残照地坛的断壁残垣,时间的伟大力、岁月的无情令人无奈。

C.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思想深刻,情味浓郁。

D.最后写作者明白了“死”的道理:死是必然的,死没有什么可怕的。

答案C  (A项“本文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有误,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

B项应为衬托个体的微不足道

D项应是作者对人生持有一种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

35、第二段中横线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也许   而    但   却         B.也许    但   可    而且

C.或者   而    可    而且      D.或者    但   而且   却

36、第三段写出了地坛的什么特点?这样写对表现史铁生的命运起什么作用?

写出了地坛的荒芜、破败、冷落、古旧,烘托了作者悲苦的命运。

37、第一段开头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表明“我”与地坛的深厚感情,为后文的引文提供依据

材料(二)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完成38—45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2)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3)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4)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6)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7)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8)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9)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 000年以上。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

38、“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成熟时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

39、第三段的中心句是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40、第四段文字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下定义    举例子   打比方(写出两种即可) 41、引用白居易“膜如紫绡”和徐勃《咏荔枝膜》的用意是什么?

照应文章开头,纠正白居易认识的错误;引用徐勃的诗是为了说明荔枝膜轻薄的特点。

42文章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牧 的诗句,其意图是(  A  )

 A. 荔枝不耐贮藏                          

B. 告诉人们古代荔枝的运送方式

C. 揭露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D. 说明杨贵妃爱吃荔枝

43、“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44、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答:(1)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2)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45加点字用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

正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师说》一文,完成46—52小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6、下列文言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答案B(“受”通“授”)

47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C.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圣人无常师(老师)

D.惑之不解(疑难问题)                 惑而不从师(有疑惑)

答案C

48下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C  )

 A. 则群聚而笑之            B.作《师说》以贻之

C. 句读之不知              D. 择师而教之

答案C(C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BD三项“之”是代词)

4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

C.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远:超出

D.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答案A(此处学者指求学的人)

50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

 A.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本文标题“师说”是“说说老师”之意

B. 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C. 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 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答案A(本文标题“师说”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之意)

5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52、翻译下列句子。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六、古代诗词赏析(本大题53—55,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中“风流”是什么意思?

英雄业绩或英雄的丰功伟绩

54、词人写孙权、刘裕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55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

七、作文(满分40分):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锲而不舍的人,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成功需要坚持,更需要方向、机遇、方法。请以“坚持与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800字。(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更新:2022/5/25 3:50:29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孙瑞雪丨为何有的人容易趋恶,有的人却向善向美?

称职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就妈妈最好,剩下的都是危机四伏。很多孩子一离开妈妈就觉得这个世界太恐怖了,而正常的孩子应该是,我爱我的妈妈,我依恋...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