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座位编排策略
-
对于小学生来说,座位上的安排和设计都是班主任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学生的社交行为和课堂表现较为关键的因素。班级建设中,老师合理化设计学生座位,可以给学生创造出积极的成长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生活,这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产生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建设班级的时候,必须要全面分析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座位设计方案,保证发挥出座位安排的真正作用,优化建设效果。
座位安排的积极效应
其一,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充分感受自我的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和空间上的衍生逻辑意识,真正将自己视为学校的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学习活动当中,并积极配合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规范、合理的座位安排,能够让学生在座位的更替当中摸索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处理技巧,这将会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综合素养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二,引导学生在学习空间中形成正向的自我认同心理。老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来规划座位方案,可以创建一个比较健康积极的学习空间,令学生以个体化的身份参与到班集体当中,调动学生集体性意识,保证学生的“自我”和“他者”间在“我们班级”特定条件下的集体意识形态获得确认,进而协助学生构建个体和主流意识亲属关系,确认个体在班级的位置,并引导个体在“班级”生态系统当中成长。
其三,引导每个学习个体在教室这一空间场当中形成差异化学习感受以及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同时面对老师的“一维”型课堂教学的时候,在不同位置上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学习体验,这通常是因为学生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的信息流不同、情感期待也相对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老师组织班级建设活动的时候,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并定期调整座位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对学习形成期待意识,提升知识学习效果,调动小学生们对于集体生活的良好体验,有效提升教学组织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四,令学生个体能够在整个班集体当中形成积极的群体性聚合效应。班级座位的调整,可以辅助老师的教学,令学生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内聚集,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关系,并由此在班级当中创造出积极的社会发展氛围,令学生能够在班级当中彰显出个人主体性,给学生社会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实现。
座位安排的方式方法
班主任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时期背景下学生成长需求,随时创新座位设计的方式,保证突出座位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给学生们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具体而言,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建设中合理规划座位方案,可以从下述几个角度入手:
成绩搭配。即“优等生+学困生”的座位设计方案,就是将学习较好的学优生和学习较差的学困生放在一起,举例来说,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A等学优生和C等学生同桌、B等学优生和D等学困生同桌(或者“A+D”、“B+D”等等)。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成绩较差的学生观察学优生的习惯和学习方式,鼓励其向学优生学习,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态度;另外,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请教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指导学困生的过程中,学优生也再次巩固了基础知识,有助于查缺补漏。
性别搭配。有较多班主任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早恋”现象,会尽可能避免女同学和男同学长期做同桌的设计方案,甚至有的老师还会考虑将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坐在不同的区域当中,这样的方案也并非不可取,性格差异、成绩差异等也可以作为参考方案,但是显然,严格规避性别差异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规避“早恋”的隐患,而且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少年儿童长期缺少异性的交往机会,难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尝试利用性别交错的方式来设计座位方案,安排一男一女的同桌模式,确保小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念,维持良好的交往观。另外,考虑到少年儿童本能地想在异性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一男一女的搭配形式,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不自觉地注意言行举止、学习习惯等等,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动静搭配。小学生在性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过整体上可以区分成较为活泼的“动态”外向型以及较为文静的“静态”内向型,男同学当中外向型稍微偏多一些、女同学当中内向型稍微偏多一些,如果老师仅仅考虑学习成绩或者性别差异,将两个外向型的学生放在一起,很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周边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而相对的,两个内向型的同学坐在一起,课堂互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将会获得较差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可以在考虑成绩或性别等其他基础特征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动+静”搭配,鼓励外向型性格的学生适当带动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和课堂教学,促进积极交流和沟通的意识;相对的,内向型的学生也可以影响外向型的学生,令其得以安心学习、完成作业等,逐渐实现相互互补的作用,提升成绩,稳定性格倾向,优化班级氛围。
滚动搭配。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处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表现在生理上的身高体重,或者是心理上的兴趣倾向,包括学习成绩等,都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而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因此,综合多方因素进行座位规划之后,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段当中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不过,伴随学生成长,尤其是从低段到中高段的成长中,座位设计的方案合理性会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对于这一情况,老师可以设置滚动型的座位设计机制,定期依照学生表现、变化情况调整座位,保证学生座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同学,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除此之外,结合医学健康的角度来说,观察某个事物的时候,适当变更视角、位置以及距离等都能够缓解观看者的视觉疲劳感,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由此,对座位设计来说,班主任也需要考虑这一点,设置滚动搭配座位的时候,要以黑板作为视觉中心,更换学生的视角,保证学生的视健康。
个性搭配。课堂学习,小学生的精力并不完全集中在学习任务当中,他们更加渴望能够交到朋友、获得老师的认可。因此,很多小学生都想要借助自身的努力去选择同桌,这种较为自由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喜好,班主任老师可以定期予以应用。具体来说,座位的设计能够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和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假如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座位,自然就可能会产生叛逆情绪,而且学习状态也会随之变差;相对的,在自己满意的座位上学生则会获得良好的情绪,学习状态自然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班主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参考自主式的班级管理形式,定期征求学生的个性倾向,满足他们的座位需求,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选择座位大多都带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很少关注其他因素,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提交自己的申请,并经过同桌、邻桌的评议,最后交给老师审核,判断合理性,一致通过之后,可以认为座位申请合理,准许其更换座位。
综上,在小学生的座位设计过程当中,选择任何形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也会有各自的弊端存在。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教室面积、学生需求等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座位设计方案,并定期加以调整和优化,协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彼此帮助,共同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升,自然就能够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老师的管理质量也更好。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 更新:2022/5/3 6:56:23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笔走龙蛇,翰墨飘香颂黄河
此刻,耳边是黄河之水鸣渐渐,眼前是黄河之韵流心间,望着展厅里一幅幅书法作品,望着那气韵流畅的线条,我想到了航拍下的万里黄河,我想到了胸中有丘壑,下笔若...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网红校长”唐江澎:站在教育家的高度,怎样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 詹大年/ 做学生最喜欢的那种班主任
- 优秀班主任带班的七项策略
- 为什么女生到高中成绩下滑厉害?班主任剖析4点,每1点都中肯
- 新学期拿过来就能用的班规班纪,赶快收藏吧!
- 一年级组织教学——常规口令(值得借鉴)
- “网红校长”唐江澎:站在教育家的高度,怎样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09-27 06:06)
- 詹大年/ 做学生最喜欢的那种班主任 (09-24 07:25)
- 优秀班主任带班的七项策略 (09-23 06:01)
- 为什么女生到高中成绩下滑厉害?班主任剖析4点,每1点都中肯 (09-08 04:40)
- 新学期拿过来就能用的班规班纪,赶快收藏吧! (09-02 07:18)
- 一年级组织教学——常规口令(值得借鉴) (08-27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