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之道|解码高效课堂?课改新论
-
(文章转自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
什么是高效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有何不同?它究竟解决了新课改中的哪些问题?作为一个教育概 念,它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和主张?
高效课堂新论
高效课堂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课堂,是指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 中没有学生的课堂。
所以,高效课堂是以“人本” 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 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但高效课 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 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 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该称为“高效 课堂教育”。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支撑这种理论最简 洁 的 描 述 是 “四 新 ”,即 新 教 师 、新 课 堂 、新 学 校、新学生。
高效课堂作为一项来自于实践的新理论,经 历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
改变课堂结构———改变 教学关系———改变课堂文化———改变“教室”(即 让教室成为教育实验室)。
实践 证明, 这是一种经济而实用的 改变现实教育的路径。
为什么有人反对课改
某些所谓的 “名师”、“名 校”为什么要反对课改?一个被旧教育宠爱的人, 不仅本能地想保留它,而且几 乎 不 可 避 免 地 丧 失 了 客 观 评 价它的能力。
正如美国道尔顿 学 校 的 创 办 者 海 伦 所 讲 , “他 们的思想被包上了‘硬壳’,即 使他们中有些真诚善良的人, 但 因 把 全 部 经 历 ‘奉 献 ’给 了 他们认为的那样的教育,因而 也 便 丧 失 了 重 燃 真 理 之 火 的 能力,什么也无法让他们抛开 陈 腐 的 经 验 和 既 得 利 益 ”,这 让人倍感遗憾。
德 国 教 育 家 第 斯 多 惠 在 《德国教师指南》中曾说过:
“凡 是不能自我发展、 自我培养和 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 培养和教育别人”,所有从事教 育的人, 都应该从这句话里找 到自己时时要面对的挑战, 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 革。
改革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让 “全天下课改人联合起来”, 去敢于改变旧教育、建 设新课堂、呼唤新学校、培养新人类。
但同时, 我们要提醒大家警惕那些带引号的 “高效课堂”, 因为它们正以扑朔迷离的各种幻象, 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披着课改的外衣,大兴应试 教育的 “妖风”, 蛊惑着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舍本逐 末。
尤其要警惕那些应试名校,他们的“教育”还停 留在野蛮时代,除了对升学率有兴趣外,是从来不 会对师生、 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真正负责的, 他们所膜拜的东西,除了没有教育,其他的一样不 少,如果我们宽容到任这样的学校,任这样的“教 育”大行其道,那只能说明我们缺少对教育应有的 敬畏。
我们必须为了改革而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不 改,教育就没有出路。 世界上所有觉醒的民族所形 成的基本共识是, 教育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教 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然而,我国目前的 教育仍然与国际先进教育有着本质的差距,这无疑 决定着中国真正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教育的现状让 很多有志之士寝食难安。当前教育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 比如教育的 方向、本质和规律,而在这些“宏大问题”之下,同 样也有许多“微观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比如 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等。
通过对“宏大问题”和 “微观问题”的同步研究,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 念、教育认识。
教育的课堂并发症
教学是老师讲、学生记吗?教学是“时间+汗水”吗?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吗?
教育人几乎一致的看法是, 传统教学正在扼 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显然是 有罪恶的教学,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把这 样的课堂称之为“缺德的课堂”。
然而问题是,既然 大多数教育人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却又为什 么对课改心存疑虑?一个比较大的分歧在于,同样 是在谈论课改, 专家和名校热衷于形而上的课程 改革, 而草根和农村学校却选择了形而下的课堂 改革。
课程和课堂,到底谁更应“改”,或者谁更应先“改”?
在草根们看来,如果不改变课堂的课程改 革,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他们认为教育的问题集 中暴露在课堂上,基于“教中心”、“师中心”的课堂 根本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理念。
教育首先发生在课 堂上,没有课堂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革命。
在 他们看来,当下教育诸多的问题都是源于课堂,唯 有坚决摒弃“教中心”、“师中心”,转而在新课改框 架下建构“学中心”、“生中心”的课堂,才能激活学 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才 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因而,当下传统教育从根源性 上看,患的是“课堂并发症”。唯有找到课堂这个 “支点”,才能撬动全局。解决了课堂问题,其他问 题自会迎刃而解。
课堂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坚决瞄准课堂动手术?如果从“效益” 出发,是为了提升课堂质量。然 而,真正的课堂质量其实是指学 生的 “生命质量”。
什么又是生 命质量?
在教育家杜威看来,它 是“为了人的灵魂的转向”,他还 批评教育人可能“在教育中反而 把教育遗忘了”。
生命是教育的 原点,“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 了人的生命的事业”。
所以,真 正的教育应该从生命论的高度 去关注人。如果为“人”的教育 却习惯于在不知不觉间失落了 “人”,遗忘了“人”,那这样的教 育造成的事实只能是“让孩子在 沸腾的油锅里挣扎”, 因而高效 课堂倡导者有一句 “名言”——— “课 改 就 是 从 油 锅 里 捞 孩 子 ”!
改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孩子不痛 苦,不厌学,“不跳楼”。如何“从油锅里捞出孩子”?
核心是“遵循儿童的方式”,一切 “从儿童出发”,彰显儿童的天性 和主体地位。
课堂一旦能让儿 童收获快乐、找到感觉、获得尊 重、激发出生命的热情,又怎么 会有痛苦、厌学乃至跳楼。
当传 统教学不关注“人”时,其实就意 味着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专门和儿童作对。这 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课改是改革还是改良
课改是在“放生”,这是基于“人”内在生命质量 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伟大使命。
因而在当下,课改成 为教师师德的衡量标准,一个不课改的教师难说有 什么师德。教育必须回 到一个“人”字上去完成 对传统的“颠覆”!
然而, 课改是改良 吗?在我们看来,课改从 来不应该是改良, 而是 改革。它到底改什么?显 然不仅是改教材、 改教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否 则 , 这 只 能 是 停 留 在 “术” 的层面上浅尝辄 止, 它实际上是在改教 育观念、改教学思想,说 穿了本质上是改人!
有人面对课改,会 滋生“老太太搬家”式的 患得患失, 他们担心中 国传统文化是否会被触 及, 或者忧心于自己多 年摸索形成的那些教学 经验的安危, 这样的担 忧均属正常, 但要清楚改革难免要打破 “瓶瓶罐 罐”,甚至会考验我们敢不敢完成自身的超越,突破 经验主义的“囚笼”,改革意味着“破与立”,不破则 不立。
破什么?破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
即 “知识中心” 的教育观、“教中心” 的教学观、“师中 心”的师生观。立什么?立新的“三观”。即“人学”的教育观、 “学中心”的教学观、“生中心”的师生观。
高效课堂概念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是概括课 堂形态;生命的狂欢,是描述生命的状态。
这个概述的主张是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两个 维度,即必须在关注知识学习的途径、方式方法的 同时,更加关注课堂氛围、学习兴趣、精神状态、生 生和师生关系。两大关注决定了高效课堂不再仅 仅是一个狭隘的教学概念, 也绝对不是从字面理 解的“高效益”的课堂。
只追求“高效益”的“高效课 堂”是肤浅的、低层次的、功利的、应试的,真正的 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 教育概念。
1. 高效课堂具有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 生成性。
2. 从教学目标上解读, 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 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即实现学习的三步:从知识 到兴趣,再到能力,最后抵达智慧的飞跃,简单地 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因此,高效 课堂是在追求“四维目标”,即超越原有的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上升到通达智 慧的层面。
3. 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 “六字箴言”加以行动阐述并予以发展,在课堂教学 环节上实化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阐 释为“独学、对学、群学”,合起来称为“自学”。
4.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最大 的任务是“认识儿童”,教育就是从儿童出发,发现 儿童、发展儿童。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有两大 天性:好奇心、展示欲,教育就是设法满足儿童的好 奇心、展示欲。唯有认识儿童才能发展儿童。
5. 高效课堂在“人本”框架下建构教学关系和 师生关系。在教学关系上,主张“学本”,在师生关系 上主张“生本”。高效课堂的“三个本”支撑起自己的 “教育学”。“学本”,即教服务于学,课堂教学的重点 是变“教中心”为“学中心”;“生本”,即按照学生学 习、认识和成长的规律,把“学生的”原原本本地交 付学生,呵护学生的天性,让每一个生命自然成长。
6.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 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 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它认为课堂最 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惟”的核心是“学”和 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7. 高效课堂的重点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高 效课堂认为,素质教育的“素质”主要内涵正是学习 能力。我们固然承认知识可以灌输,但能力和智慧 无法靠灌输获得。从学习的本意说,学习就是“在经 历中体验”,学习是“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学习是 “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8. 高效课堂的立场是捍卫“学”的神圣。学习 是学生“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必须“把学习还给 学生”,这是“事归原主”。
9.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角色”。传统的教 学是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高效课堂主张教 师要敢于和学会放手,发动“一传”———让学生和 知识直接对话。因而,教师不是知识 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发 动 学 习 ” 的人,所谓发动学习 ,即激 励 、点 燃 、 唤醒。从 某 种程 度 上 讲 , “教师 即条 件”,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挑战是,他有 能力为学习提供“可能性”。
10. 高 效课 堂的 3 个 抓 手 :组 织 抓手是小 组 、流 程 抓 手 是模 式 、教学 目 标 抓 手 是导 学 案 。高 效课 堂 的 小 组 有别 于传 统的小 组 , 高 效 课 堂 的 小 组 理 念 是 “同 质 结 对 、异 质 同 组 、 组 内 分 对 ”,小 组 是 作 为 “独 立 学 习 组 织 ”而 存 在 ,我 们 称 之 为 “没 有 围 墙的小班化”。
高效课堂的普适性模 式 即 “五 步 三 查 ”,这 套 模 式 较 之 于 一 般 的 “教 学 模 式 ”不 同 ,它 不 是 从 学 科 教 学 的 知 识 规 律 本 身 出 来 的 , 而 是基 于学 习 者 对 学 习 、 生 活 的 认 识 和 成 长 规 律 总 结 出 来 的 , 因 而 适 用 于 所 有学 科 和 所 有学 段 。
高 效 课 堂的导学案不同于教案 、 “讲 学 稿 ”, 它是 “引导学习的设计”, 是学生自学的 “路线 图”,是课堂教学的“施工图”。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 是一个教育概念,它 的核 心 主 张 是“以 人 为 本 ”,即在 “人 学 ”框 架 下 , 建构全新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学校生态。
它 的基本理念涵括在“四新”里:新教师、新课堂、新 学 校 、新 学 生 。
“四 新 ”的关 键 在 于“新 教 师 ”、核 心 在 “新 课 堂”,它 试 图 通 过 “新 教师 ”赋 予 “新 课 堂”以 新 内 容 ,只 有完 成 “新 课 堂 ”建 设 使 命 的 学 校才可能成为“新学校”,唯有“新学校”才能培养 出“新学生”,“新学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 命 ,又 被 称 为 “新 人 类 ”。而 与 “四 新 ”有 关 的 概 念 、主 张 、目 标 等 概 括 起 来 ,统 称 为 “高 效 课 堂 教 育学”。
高效课堂在 “人本”框架下建 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在教学 关系上,主张“学 本”,在师生关系上主张“生本”。 高效课堂的“三 个本”支撑起自 己的“教育学”。
当下教育 诸多的问题都 是源于课堂,唯 有坚决摒弃“教 中心”、“师中 心”,转而在新 课改框架下建 构“学中心”、 “生中心”的课 堂,才能激活学 生内在的学习 积极性,激发出 能动性和创造 性,才能实现真 正的教育。
(整理:何文,中国教师报十大区域课改特约指导专家,高效课堂技术操作首席培训师。)
- 更新:2022/4/17 7:13:14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兄弟姐妹最好的相处方式,不是聚会、吃饭,而是以下三种
所以,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都应该有来有往、保持低调、保持距离,不要让这段难得的手足之情留下遗憾,也不要为自己的生活招来麻烦。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不妨问问这4个问题
- 新课标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的挑战
- 课之道课改课堂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 开学充满仪式感,行为规范速养成
-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名师来支招!
- 课之道的课改课堂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学生走上讲台积极“展示”?
-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不妨问问这4个问题 (09-21 05:40)
- 新课标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的挑战 (09-19 06:19)
- 课之道课改课堂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09-03 06:46)
- 开学充满仪式感,行为规范速养成 (08-28 05:18)
-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名师来支招! (08-26 07:29)
- 课之道的课改课堂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学生走上讲台积极“展示”? (08-17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