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公开课教学设计的灵感从哪里来?
作者:张祖庆 来源:教育新视界 点击:1075次 评论:0


创作需要灵感。图纸设计、诗歌写作、歌曲谱写、小说构思,都需要灵感。

倏忽而至的灵感,常常会让创作者获得高峰体验;其创作成果,也往往新见迭出,令人拍案叫绝。

精妙的教学设计,也是需要灵感参与的,尤其是公开课。

诗人戴复古有诗云:“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公开课磨课过程中,有时冥思苦想,然而思路阻塞,大有“山穷水复疑无路”之状。而一旦灵感光顾,便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就有好多次这样的高峰体验。

表面上看,有些设计,仿佛“妙手天成”,实则“苦心经营”,可谓“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灵感,源于广博的阅读。

热爱阅读,打开视界,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灵感之光,才能刹那降临。
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经史子集、人文社哲、古今中外,均要有所涉猎。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触类旁通、信手拈来。一个掌故、一段轶事、一个传说、一句诗词,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设计的吉光片羽。

我上过一节群文阅读课《未来的能源》。某日,我读到《南方周末》关于中国空气质量的监测报告,回想曾看过的纪录片《家园》和读过的阿西莫夫的《不羁的思绪》,还有德国的科普书《未来的能源》。我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设计了一节群文阅读课《未来的能源》。这节课,资讯来源多样,颇有天马行空的味道。这些,都源于广泛多元的阅读。

我在备《穷人》一课时,阅读了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阅读了大量歌颂穷人的诗句和电影,阅读了海明威对穷人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细读文本,我发现了“睡觉还早”“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的写作密码……于是,灵感刹那涌现。


灵感,源于“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时候,灵感常常会和我们躲猫猫,你拼命找,就是找不到它,等你空下来了,似乎要放弃的时候,它会突然自己出现。《逸经》说:“文人的灵感都是在饭后茶余生发的;事务不忙的人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有些时候,我们要做一些无用功,要像《田鼠阿佛》那样,其他田鼠收集粮食的时候,阿佛却偏偏收集“颜色、词语、阳光”。等到冬天,粮食断绝的时候,阿佛靠着收集的“颜色、词语、阳光”,带着大家度过了诗意而温暖的寒冬(这个故事,下面会详细展开)。

教书之余,我们要听一些无用的音乐,读一些无用的书,参观一些无用的展览,收藏一些无用的饰品,去一些无关的地方……不知道哪一天,这些“无用”的东西,突然就派上了用场。

2008年12月25日,我在广东上过一节课,叫《创意图书馆》。这一课又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我的人生导师张光璎先生。她有收藏各种视频和歌曲的习惯,经常与我分享。

一次,张光璎先生发给我一个荷兰图书馆的视频。视频中,一个读者拿一张卡在感应区里刷,读者来到哪里,椅子就会跟到哪里。嘿,挺有意思,我脑子里即刻萌生出一个创意:我要用这个素材上一堂写作课,让孩子们来素描这一段会动的视频,再让他们畅想未来图书馆的样子。

这节课,效果比预料的还好。于永正先生欣然点评了我的课。2009年10月,因这节课,我成为了《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

我的很多微电影写作课,都是因偶然间看了某部电影,忽然心里一动,几乎瞬间备出了一节课。《月神》《更好的世界》《地球的另一端》等微电影写作课,就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构思好的。

更新:2022/3/9 4:22:28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职称评审申报季“树标杆填空白”不争优秀名额争破格名额更有利于单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树标杆填空白”为技工院校新增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学校赢荣誉。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在教学、教研等工作中任劳任怨,在职教界传播...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