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附0-12岁寒假出行建议)
作者:番茄妈 来源:校长视野 点击:985次 评论:0

这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放了寒假。

下午,小区群里的妈妈们,关于寒假要带孩子去哪里玩讨论的热火朝天:


不少妈妈已经早早做好了出行计划,打算假期带孩子出去玩玩。

不过,也有妈妈持怀疑的态度:

认为孩子还小,反正去哪玩也记不住,何必折腾呢?又累又浪费钱。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

从小就经常旅行的孩子

大脑会发生神奇变化

说实话,带孩子出去旅行,面临的不可预见性问题确实很多:

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还要面临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

父母要边玩边照顾孩子,一天下来累的要命;

同时还要担心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身体不舒服......

但其实,从小带孩子去旅行,是一种积极且很有意义的教育方法。

著名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曾指出:

大脑中的神经元并非无限量供应,随着孩子的成长,神经元连接而成的突触一直在被修剪,这些修剪正是大脑根据外界环境的刺激来进行的。


由此可见,生长环境对大脑发育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给大脑丰富的刺激,帮助大脑突触不停地修建和塑造,其中0-6岁的孩子神经可塑性是最强的。

而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崭新的环境。

日月星辰之姿,山川湖海之美,花鸟鱼虫之奇。

大脑会把这些从外界传来的感官信号一一赋予意义,比如给海水赋予咸味,天空赋予色彩,花朵赋予香气。

所以,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孩子是否记得他看过的风景,而是在于激活、塑造大脑,让他去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变得更灵活、更聪明。

儿童心理治疗师玛格特博士也曾指出:

“丰富的环境提供了新奇的经历,能让孩子增强社交、体能、认知和感官互动方面的能力。

在新奇的环境中可以促进孩子额前叶(相当于大脑的CEO)基因活跃表达,继而也与儿童的高智商有关,有助于增强压力调节、注意力、专注、良好计划和学习能力等执行力,并改善身心健康。”

别再觉得带孩子旅行什么也记不住了,也别再觉得带孩子出门折腾、麻烦了;

那些从小就经常出游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正在悄悄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会越来越“聪明”。


02

优秀的孩子,都是“浪”出来的

看过《最强大脑》的人一定对“鬼才之眼”王昱珩不陌生。

他毕业于清华美院,高考清华设计专业第一,专业成绩高出第二名40分,才华和实力并存,是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学霸。


其实,王昱珩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父母到处旅行,他很少死读书,特别喜欢与花草鱼虫作伴。

如今,他有了女儿,也是一有时间就带着女儿到处“浪”,去海洋馆观察水母,和白暨豚嬉戏……


他的女儿一个学期基本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学校,跟着他到处去旅行,还没有把功课落下,基本保持全班前五名的成绩,对阅读和运动也特别热爱。

他认为,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充斥着课本、成绩、应该是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

世界很大很丰富,见识多了她才会宠辱不惊。


是啊,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从小“浪”出来的。

  • 独立

  • 去年暑假,我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户外夏令营。

    在那里,我对一个7、8岁的男孩印象特别深刻。

    别的孩子还扭扭捏捏抓着大人的手,他已经背着登山包,一边看地图一边带着大家找路了。

    爬山徒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比大人们还沉着冷静,快速地分析情况,找到了解决方法;

    最后在山顶扎帐篷时也没有求助父母,而是带领着小伙伴们一起,齐心协力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回去的路上,我和这个小男孩的父母聊天,才得知这对父母常常带孩子去祖国各地旅行,翻过皑皑的雪山,也穿过苍茫的草原。

    而且,每次出行他们都有意识让孩子自己拿行李,买单付钱,解决旅途中的各种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独立,不管走到哪里,适应性都特别强。

  • 自信

  • 我身边有2个同事,孩子都是刚上小学。

    一个同事很少带孩子出去旅行,觉得又贵又折腾,有那钱还不如多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

    另一个同事则每逢周末放假都带着孩子出去“浪”,经常能看到她带着孩子打卡某个景点、和小动物合影,在海边吃烤鱼的朋友圈。

    有次聚会见过她们二人的孩子,真的差别明显。

    一个内向腼腆,沉默寡言;一个自信大方,侃侃而谈...

    其实,经常出去“浪”的孩子,时常接受新鲜事物,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见解和感触,所以,他们性格往往更自信大胆,遇到事情也更从容无畏。

  • 眼界宽广

  • 小男孩辛巴从小就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满世界游玩。

    一岁半他就跟随父母去了新疆额尔齐斯河,看天鹅、看骆驼、看胡杨树。


    他曾在柬埔寨坐着热气球驰骋在天地之间,俯瞰一望无垠的大地。


    也曾在亚马逊森林里,跟着当地居民钓食人鱼吃。


    还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挑战自己,登上了高达5396米的哈巴雪山。


    在其他孩子坐在幼儿园学知识时,辛巴学到的东西一点不比其他人少。

    在卡帕多西亚坐热气球,是关于色彩的美术课,在路上和各国小伙伴聊天,是外语口语课,每天爬山越野,是最为丰富的体育课...

    而且,种种旅行经历让他的视野从小就格外开阔、品格坚韧、适应能力很强,还早早种下了自己的梦想——做一名摄影师。


    千万不要给你的孩子塑造一个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带他去看高山、大海、星空、大自然吧,未来的他一定会有足够的胸怀去容纳生活。


    03

    也许,很多父母觉得,带孩子旅行既要有时间,还要有金钱,自己没那个资本。

    其实,只要有心,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花鸟鱼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随着寒假的到来,我建议父母可以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作出行计划。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大脑成长阶段不同,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 0-3岁

  •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主要靠体验来感受世界,往往在玩耍中去观察、学习;

    所以,父母所选择的目的地最好以能玩,有实际接触为主。

    比如海滩、动物园、植物园、野外郊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孩子玩的时候,就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吧,尽量不要打扰他们。

    还记得我带2岁的女儿第一次走近浩瀚的大海,她好奇的坐在沙滩上,每次浪花打过来,都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记得第一次带她看到熊猫,她举起小手在眼睛上比了2个圆圈:耶!像爸爸!

    记得她第一次吃到红糖糍粑,她开心的手舞足蹈,软软地身体贴着我说:妈妈,好吃。

    神奇的是,当我给现在8岁的女儿看这些旧照片时,她脑海里竟然都有印象。

    不过,避免太过折腾、舟车劳顿,建议0-3岁的宝宝尽量选择短途旅行,出行时间也不宜过长。


  • 3-6岁

  • 3-6岁,孩子大脑的前额叶飞速发展,这时对大脑有效的刺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极其重要。

    这个时候,孩子自理能力逐渐成熟,也可以去稍远的地方游玩了。

    我当时常带女儿去的地方有游乐场、农家乐、郊区爬山等,记得有一年清明婺源的油菜花开了,我还特意带她去玩了3天。

    父母可以借由去旅行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

    比如赶火车、去景点要准时出发、去游乐场要排队、和人打交道要懂礼貌等。

    每次出行前,我都会让女儿自己整理想要带的东西,出门也是自己背包,锻炼她的独立性。

    旅行期间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你觉得心情怎么样?你对这里的印象是什么?接下来你想去哪里?

    像我女儿就对色彩特别敏感,才4岁就能说出:灰蒙蒙的玻璃、红彤彤的柿子等描述。

    3-6岁期间,对孩子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效开发大脑。


  • 6-12岁

  • 带6岁以上的孩子出去旅行,就不能只停留在“玩”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孩子们脑海中的知识体系逐渐建构、成型,并会把所见所闻深深刻在脑海里。

    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寓教于乐”,比如探寻古城墙的历史、追溯昆虫的进化史、探究大海的潮汐潮......

    出发之前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攻略,和孩子讲讲有关的风土人情。

    如果不太方便远行的话,不妨参考一下这位广州妈妈分享的周末“溜娃”经验:

    5年以来,她带着孩子打卡了大大小小的儿童公园,有可以撒欢戏水的,可以参加亲子活动的,还有的可以体验插秧割稻的;

    还有各种动物园、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志愿者活动;

    户外的话,最近的就是看小区的花草昆虫,远一点就去郊区爬山、骑行,在山中戏水...

    她家孩子现在11岁,知识储备特别丰富,写作很流畅,对历史和科学很感兴趣。

    其实,旅行的方式真的有很多种,周末带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园玩耍、或者是郊区一日游;小长假可以去周边自驾,看看祖国大好河山,都会让孩子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04

    根据英国家庭假日协会研究表明:

    49%的受访者最快乐的记忆是和家人一起出游;3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仍能生动地回忆起童年的家庭假期;25%的人会利用这些记忆度过艰难时期。

    孩子的童年弥足珍贵,那些在粉红色的樱花下嬉戏,和家人拥抱着在山顶看日出,在乡下吃一顿美妙的大餐等经历,会成为孩子记忆里最温暖的时光碎片。

    那些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也终将烙印在孩子的身体里,成为孩子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这个寒假,不妨为全家策划一次特别的出行吧。

    相信这些难忘的经历,一定会成为孩子童年的一束光,在未来某一刻忽然绽放。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更新:2022/1/20 7:07:43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詹大年/ 高考是个有限游戏,学习是个无限游戏

    游戏规则是设局者制定的。谁想玩,谁进局;谁在局,谁遵守。至于参与者你怎么看,怎么玩,那是你的事。你是游戏规则的遵守者,别人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可以相...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