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附0-12岁寒假出行建议)
-
这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放了寒假。
下午,小区群里的妈妈们,关于寒假要带孩子去哪里玩讨论的热火朝天:
不少妈妈已经早早做好了出行计划,打算假期带孩子出去玩玩。
不过,也有妈妈持怀疑的态度:
认为孩子还小,反正去哪玩也记不住,何必折腾呢?又累又浪费钱。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从小就经常旅行的孩子
大脑会发生神奇变化
说实话,带孩子出去旅行,面临的不可预见性问题确实很多:
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还要面临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
父母要边玩边照顾孩子,一天下来累的要命;
同时还要担心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身体不舒服......
但其实,从小带孩子去旅行,是一种积极且很有意义的教育方法。
著名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曾指出:
大脑中的神经元并非无限量供应,随着孩子的成长,神经元连接而成的突触一直在被修剪,这些修剪正是大脑根据外界环境的刺激来进行的。
由此可见,生长环境对大脑发育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给大脑丰富的刺激,帮助大脑突触不停地修建和塑造,其中0-6岁的孩子神经可塑性是最强的。
而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崭新的环境。
日月星辰之姿,山川湖海之美,花鸟鱼虫之奇。
大脑会把这些从外界传来的感官信号一一赋予意义,比如给海水赋予咸味,天空赋予色彩,花朵赋予香气。
所以,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孩子是否记得他看过的风景,而是在于激活、塑造大脑,让他去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变得更灵活、更聪明。
儿童心理治疗师玛格特博士也曾指出:
“丰富的环境提供了新奇的经历,能让孩子增强社交、体能、认知和感官互动方面的能力。
在新奇的环境中可以促进孩子额前叶(相当于大脑的CEO)基因活跃表达,继而也与儿童的高智商有关,有助于增强压力调节、注意力、专注、良好计划和学习能力等执行力,并改善身心健康。”
别再觉得带孩子旅行什么也记不住了,也别再觉得带孩子出门折腾、麻烦了;
那些从小就经常出游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正在悄悄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会越来越“聪明”。
02优秀的孩子,都是“浪”出来的
看过《最强大脑》的人一定对“鬼才之眼”王昱珩不陌生。
他毕业于清华美院,高考清华设计专业第一,专业成绩高出第二名40分,才华和实力并存,是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学霸。
其实,王昱珩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父母到处旅行,他很少死读书,特别喜欢与花草鱼虫作伴。
如今,他有了女儿,也是一有时间就带着女儿到处“浪”,去海洋馆观察水母,和白暨豚嬉戏……
他的女儿一个学期基本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学校,跟着他到处去旅行,还没有把功课落下,基本保持全班前五名的成绩,对阅读和运动也特别热爱。
他认为,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充斥着课本、成绩、应该是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
世界很大很丰富,见识多了她才会宠辱不惊。
是啊,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从小“浪”出来的。
独立
去年暑假,我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户外夏令营。
在那里,我对一个7、8岁的男孩印象特别深刻。
别的孩子还扭扭捏捏抓着大人的手,他已经背着登山包,一边看地图一边带着大家找路了。
爬山徒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比大人们还沉着冷静,快速地分析情况,找到了解决方法;
最后在山顶扎帐篷时也没有求助父母,而是带领着小伙伴们一起,齐心协力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回去的路上,我和这个小男孩的父母聊天,才得知这对父母常常带孩子去祖国各地旅行,翻过皑皑的雪山,也穿过苍茫的草原。
而且,每次出行他们都有意识让孩子自己拿行李,买单付钱,解决旅途中的各种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独立,不管走到哪里,适应性都特别强。
自信
我身边有2个同事,孩子都是刚上小学。
一个同事很少带孩子出去旅行,觉得又贵又折腾,有那钱还不如多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
另一个同事则每逢周末放假都带着孩子出去“浪”,经常能看到她带着孩子打卡某个景点、和小动物合影,在海边吃烤鱼的朋友圈。
有次聚会见过她们二人的孩子,真的差别明显。
一个内向腼腆,沉默寡言;一个自信大方,侃侃而谈...
其实,经常出去“浪”的孩子,时常接受新鲜事物,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见解和感触,所以,他们性格往往更自信大胆,遇到事情也更从容无畏。
眼界宽广
小男孩辛巴从小就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满世界游玩。
一岁半他就跟随父母去了新疆额尔齐斯河,看天鹅、看骆驼、看胡杨树。
他曾在柬埔寨坐着热气球驰骋在天地之间,俯瞰一望无垠的大地。
也曾在亚马逊森林里,跟着当地居民钓食人鱼吃。
还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挑战自己,登上了高达5396米的哈巴雪山。
在其他孩子坐在幼儿园学知识时,辛巴学到的东西一点不比其他人少。
在卡帕多西亚坐热气球,是关于色彩的美术课,在路上和各国小伙伴聊天,是外语口语课,每天爬山越野,是最为丰富的体育课...
而且,种种旅行经历让他的视野从小就格外开阔、品格坚韧、适应能力很强,还早早种下了自己的梦想——做一名摄影师。
千万不要给你的孩子塑造一个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带他去看高山、大海、星空、大自然吧,未来的他一定会有足够的胸怀去容纳生活。
03也许,很多父母觉得,带孩子旅行既要有时间,还要有金钱,自己没那个资本。
其实,只要有心,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花鸟鱼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随着寒假的到来,我建议父母可以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作出行计划。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大脑成长阶段不同,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0-3岁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主要靠体验来感受世界,往往在玩耍中去观察、学习;
所以,父母所选择的目的地最好以能玩,有实际接触为主。
比如海滩、动物园、植物园、野外郊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孩子玩的时候,就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吧,尽量不要打扰他们。
还记得我带2岁的女儿第一次走近浩瀚的大海,她好奇的坐在沙滩上,每次浪花打过来,都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记得第一次带她看到熊猫,她举起小手在眼睛上比了2个圆圈:耶!像爸爸!
记得她第一次吃到红糖糍粑,她开心的手舞足蹈,软软地身体贴着我说:妈妈,好吃。
神奇的是,当我给现在8岁的女儿看这些旧照片时,她脑海里竟然都有印象。
不过,避免太过折腾、舟车劳顿,建议0-3岁的宝宝尽量选择短途旅行,出行时间也不宜过长。
3-6岁
3-6岁,孩子大脑的前额叶飞速发展,这时对大脑有效的刺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极其重要。
这个时候,孩子自理能力逐渐成熟,也可以去稍远的地方游玩了。
我当时常带女儿去的地方有游乐场、农家乐、郊区爬山等,记得有一年清明婺源的油菜花开了,我还特意带她去玩了3天。
父母可以借由去旅行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
比如赶火车、去景点要准时出发、去游乐场要排队、和人打交道要懂礼貌等。
每次出行前,我都会让女儿自己整理想要带的东西,出门也是自己背包,锻炼她的独立性。
旅行期间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你觉得心情怎么样?你对这里的印象是什么?接下来你想去哪里?
像我女儿就对色彩特别敏感,才4岁就能说出:灰蒙蒙的玻璃、红彤彤的柿子等描述。
3-6岁期间,对孩子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效开发大脑。
6-12岁
带6岁以上的孩子出去旅行,就不能只停留在“玩”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孩子们脑海中的知识体系逐渐建构、成型,并会把所见所闻深深刻在脑海里。
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寓教于乐”,比如探寻古城墙的历史、追溯昆虫的进化史、探究大海的潮汐潮落......
出发之前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攻略,和孩子讲讲有关的风土人情。
如果不太方便远行的话,不妨参考一下这位广州妈妈分享的周末“溜娃”经验:
5年以来,她带着孩子打卡了大大小小的儿童公园,有可以撒欢戏水的,可以参加亲子活动的,还有的可以体验插秧割稻的;
还有各种动物园、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志愿者活动;
户外的话,最近的就是看小区的花草昆虫,远一点就去郊区爬山、骑行,在山中戏水...
她家孩子现在11岁,知识储备特别丰富,写作很流畅,对历史和科学很感兴趣。
其实,旅行的方式真的有很多种,周末带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园玩耍、或者是郊区一日游;小长假可以去周边自驾,看看祖国大好河山,都会让孩子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04根据英国家庭假日协会研究表明:
49%的受访者最快乐的记忆是和家人一起出游;3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仍能生动地回忆起童年的家庭假期;25%的人会利用这些记忆度过艰难时期。
孩子的童年弥足珍贵,那些在粉红色的樱花下嬉戏,和家人拥抱着在山顶看日出,在乡下吃一顿美妙的大餐等经历,会成为孩子记忆里最温暖的时光碎片。
那些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也终将烙印在孩子的身体里,成为孩子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这个寒假,不妨为全家策划一次特别的出行吧。
相信这些难忘的经历,一定会成为孩子童年的一束光,在未来某一刻忽然绽放。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 更新:2022/1/20 7:07:43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詹大年/ 高考是个有限游戏,学习是个无限游戏
游戏规则是设局者制定的。谁想玩,谁进局;谁在局,谁遵守。至于参与者你怎么看,怎么玩,那是你的事。你是游戏规则的遵守者,别人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可以相...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中国首例五胞胎年满20岁,学历现状曝光之后,让人一阵唏嘘!
- 一位爸爸的朋友圈火了:养废一个孩子,就是逼他“勤奋到极致”
- 自从把娃当庄稼养,整个人都豁然开朗
- 中国第一位入狱的童星:8岁爆火全网,被父母当“摇钱树”,被判刑17年该怪谁?
- 过年了,无论多么富有,给他人孩子的压岁钱不要超过100
-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 中国首例五胞胎年满20岁,学历现状曝光之后,让人一阵唏嘘! (02-12 07:13)
- 一位爸爸的朋友圈火了:养废一个孩子,就是逼他“勤奋到极致” (02-12 06:45)
- 自从把娃当庄稼养,整个人都豁然开朗 (01-27 06:39)
- 中国第一位入狱的童星:8岁爆火全网,被父母当“摇钱树”,被判刑17年该怪谁? (01-25 07:29)
- 过年了,无论多么富有,给他人孩子的压岁钱不要超过100 (01-17 05:27)
-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12-09 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