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诞辰日】告诉孩子,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老师......
-
2021年9月28日
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
请告诉孩子们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是全天下教师的典范
两千多年之后
我们仍旧能从先贤孔子那里
借来教育思想的光芒
下边这七句话
请家长老师细细体会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孩子在家要尊敬父母在外待人要谦虚、谨慎、有诚信要善良有爱并亲近仁德之人做到了这些之后再去读书就更有所得孩子的言行是家风的镜子除了文化知识的教授我们还要引导其人格健全、明辨是非正如书法家吴玉如所说写字先读书,读书先做人2.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
只一味地读书学习而不主动思考问题
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钻研、积累知识也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这是孔子提倡“学思结合”的一种
“启发式”读书方法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拥有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事半功倍3.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教育者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又怎么能去教育和影响孩子呢?孔子在教育学生上恪守知行并尽启发后人,学校教育固然重要而家庭教育也不可忽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
4.拥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寻求真理的时候
即使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迁就退让家庭教育中我们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并引导孩子建立独立人格既能灵活适应规则又不失自己的主张我们要鼓励孩子做一个敢于挑战权威不因循守旧的人而不是一味地顺从5.和孩子互相学习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老师不是固定的一个人而是在某方面给我们作出榜样的都可以称之为老师那么从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天真、好学、求索、乐观等优点在这些方面孩子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孩子学习6.让孩子在赞美中成长
冉雍有君临天下之才
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这句话要结合背景孔子的学生冉雍的父亲品行不端冉雍很有才干却因为家庭阴影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孔夫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吝对冉雍的赞美来帮助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孩子的自信心在成长中至关重要我们要给孩子种下“我也能行”的种子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做了错事不埋怨经历失败不指责鼓励孩子不断努力前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7.拥有终身喜爱学习的能力
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孔子一生都在学习而且他的学习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的直到老了他还充满像孩童那样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双减之后,教育回归学校和家庭更加要求教育者和孩子都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孔子一生坚守教育事业
被后世称之为“至圣先师”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能发人深思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有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也应该以他为灯塔衍生出在自己生命长河中跋涉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追随孔子的足迹探索教育的真谛文章来源 | 乔智大叔
- 更新:2021/9/29 4:02:10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 条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 头条推荐
-
课堂教学改革的10大追问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先期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校看似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却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不投入的问题——参与讨论展示的永远是几个优...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粉笔
- 哈佛校长2022年毕业演讲:带着激情和热情去拥抱未知世界!
- 5个寓言故事,把人性都说透了!
- 一篇难得的绝世好文!
- 张桂梅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 上学时“浪费时间”做的这件事,中年后才看到了意义
- 粉笔 (08-30 06:40)
- 哈佛校长2022年毕业演讲:带着激情和热情去拥抱未知世界! (06-07 06:40)
- 5个寓言故事,把人性都说透了! (04-27 05:26)
- 一篇难得的绝世好文! (04-04 05:53)
- 张桂梅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12-23 06:04)
- 上学时“浪费时间”做的这件事,中年后才看到了意义 (12-01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