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中秋节文化探源
作者:熊春锦 来源:德慧智 点击:4799次 评论:0

八月十五中秋节,


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经历慧识悊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的变迁,慢慢脱离其本义而形成新貌。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以礼制规范统治者畏天敬地、治人事天、顺天应人以及修身明德。


对这些历史沿革,如果真正能把三种文化变迁这个理念牢牢建立起来,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对一些难解之题、难破之谜以及一些愚昧的解读现象,就可以穿透重重迷雾,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后来,祭月的仪礼逐步传至民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寓意极为深远。


其中,最为主要的民间传说就是“嫦娥奔月”。



“中秋节”与“七夕节”的关联


在八月十五之前,有一个七月七的七夕节。


❖我们研究中秋节,必须顺四时之度,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并且与修身《内景图》相比对而参研,才能从意识哲学文化形态回溯于慧识悊学文化时期,破解现代文化之名,使自己真正明白这个传说最初始的本义。


 



金秋七八月,阴阳贵和合;


七月牛织相会,八月中秋奔月。



『阴阳贵和合,牛郎织女相会』,到底这个牛郎织女是指什么?在《内景图》中有农夫耕地和织女纺线的景象,其实等织女纺到了七月七的时候,就应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了。


但是,我们在体内是否顺应了这个天时?如果说这个相会没有进行,那么八月中秋的奔月又如何实现呢?


这些节日,实际上既反映了天地之间的能量变化,又与我们体内的阴阳变化密切相关。

“嫦娥奔月”的传说探源


八月中秋嫦娥奔月,“嫦娥”形名中“女”的阴阳属性是阴,去掉这个“女”字旁,“嫦娥”实质上是指“常我”,因为处在后天状态,所以其阴阳属性是阴。


这个常我只有通过修身明德实践,立信去愚,法则天与地,才能将其性质由阴转阳,将常我变为阳我。


“奔月”暗喻的便是常我转阳我,由心无明转向心光明,“明心”而“见性”的一种修身现象。


八月十五月儿明,这个时间也正是“修身见月明”的佳期。



古代传统文化记载当中还有一个“常羲”,嫦娥奔月,常羲沐月,“常羲”的名号和职责,与常我的修身质变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被称为“月母”,而“女和”则是“中气以为和”内的阴主,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



月神调和阴阳的功用在历法中表达很典型,由于太阳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四时的推移循环周期律,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行确定历法的季节,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的节气。



另一方面,由于月相的晦朔弦望变化也十分明显,可以依据它的变化来纪日,所以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了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阴阳合历。


❖所以,中国的历法实际上是最切合天地自然阴阳规律的一种历法,这跟西方仅仅是根据某一个天神的经历来确定西历的做法,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西方是宣传人治,宣传神治,而中国文化所弘扬的是天道,弘扬的是天地自然总规律和总法则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可惜,现在的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历法已经不感兴趣了,人们忘了天,忘了地,忘了大道自然对我们的治育。
❖实际上,中国传统历法将太阳和月亮对人类的作用准确加以捕捉,并且进行描述和运用,值得我们牢牢地把握住。
❖当然,作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就要千万注意这一点,要用好古代圣贤们通过修身观察天地自然规律而确定的这个太阳历和太阴历合用之历。


 


阴阳合历,方便百姓外用治事,方便治理心身,据此就可以明白月神常羲为什么叫“女和月母”,因为常羲负责制定阴历月份,因此她必须保证阴历月份能够与阳历的季节相协调,也就是要调和阴阳,所以才以“女和”为名。



常羲沐月,贵在天一生水为用。《山海经》说:“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古人描述得太妙了!东北方在时间上相当于一年的岁末,这个时候就要对一年的日月运行情况进行累计,根据累计结果决定是否设置闰月。最初闰月都设置在岁末,也叫十三月,使日月行次能够实现同步,这就叫“使无相间出没”。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元素无处不在。八月十五月高挂,我们在吃喝玩乐过外在节日的同时,还应当抓住这个佳期,让自己沐浴着外天地之月的皎洁光华,去静待生命内天地之月的复明,这才是最理想的过节方式。



摘编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熊春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更新:2021/9/20 3:54:53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心系郑庄师生,潜心教学研究

2023年9月22日上午,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郑庄小学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应邀在商丘师范学院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授...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