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伴我在身边——做小课题的经验和体会
-
“这几年写了那么多文章,十几部著作,你给我们介绍一下经验吧!”经常有同事或博友这样问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勤奋好学,心中时时有问题,且能持之以恒去钻研探索”一句话。
图为在深圳讲学
善于把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看书学习的玩味中,甚至是在闲谈中“灵机一动”产生问题及时储存在电脑里,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科研课题去探索研究。通过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提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形成了一篇篇研究性的文章,每一篇文章的定稿和发表都是一个个研究课题的结题果。
“哪里来的那么多论题,那么多素材?”这是人们常问的问题,我概括一下,觉得问题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1、反问昨天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绩,经验是什么?没有取得良好成绩,甚至出现了失误,教训是什么?只有善于反思这些问题,总结过去,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我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其实只是源于二十六年前刚参加工作的一次辅导学生参加县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获奖的经历。
恢复高考制度的首次现场作文竞赛,山沟沟里的娃竟然获了头奖,对于我这个年轻的辅导教师来讲,触动很大。反思自己赛前的辅导过程:将学校几年仅有的几本语文期刊收集在一起,寻找着与此次作文比赛要求接近的记叙文、说明文两种文体的信息,并以说明文抓住要点就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为契机,按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的不同特征所包含的不同义项来分门别类地进行写作要点指导。结果作文大赛的题目是《自行车》、《由学骑自行车所想到的》,皆入我彀中矣。
事后我把这种做法进行一下归纳总结,写成了《说明文命题实例》的文章邮寄给了当时仅有的几家国家级刊物之一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投教学研究性稿件。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1985年8月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了。
初次尝到甜头的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有了更大胆的设想:说明文在命题上可以分类寻找共同写作要点,那在结构上、写作方法上不也可以分吗?说明文可以分类找要点,那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不也可以分类找要点吗?这种“类”的观念不也可以推广到阅读吗?于是乎,我先从初中写作研究下手:将初中生写作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中考综合训练类型导析五个部分。又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分为命题类型、结构类型、结构手法综合类型三部分。命题类型又分为命题形式、审题立意、写法及选材、例文四部分。应用文从初中生的需要入手,分笔记类、书信类、公文类、宣誓类四部分,每类之中既有要点介绍,又有实例……1990年6月,我历尽三年苦心经营的近20万字的《初中作文类型导析》终于由长春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图为参加广东中山黄圃新地中心校课题研讨会
2、审问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疑点。在看书学习、备课、讲解或解答学生提问时,经常会遇到自己不懂、似懂非懂或有争议的问题,这就要深入探究,给学生一个交待。如在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鲁迅的《雪》一文时,有三个词是“蜡梅、胡蝶、壶卢”,课文对这三个词的解释是:“蜡梅即腊梅、胡蝶即蝴蝶、壶卢即葫芦。”学生质疑:“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腊梅、蝴蝶、葫芦?“这是个词形的发展变化的问题,即原来写作彼而现在写作此了,至于如何变化的,老师还要进一步查证一下,也希望同学们能自己寻找一下答案,以后我们再来明确它。”这是我处理这类问题的经常做法。
课后,我在电脑上、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资料,一个词一个词的追本溯源,最后形成了《蜡梅、胡蝶和壶卢》的文章(《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8期),讲给学生听。
教材中有争议的问题有许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两章》)中的百里奚姓“百”还是姓“百里”?《化石吟》中的人类的起源,是猿还是鱼?《湖心亭看雪》中的“拿、挐、拏”三字到底用那个比较合理?……凡此种种,只要是我们师生遇到的或挖掘出的,我都引领学生探究一番,乐此不疲。
有疑问就“审问”,长此以往,我们师生都养成了学习探究的习惯。不仅仅是为师者写了那么多研究性的文章,就连学生也记了许多的笔记,撰写出了许多小论文。
3、质问现在的做法是否省时而高效。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有许多做法是“少、慢、差、费”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劳动。要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就要课改,反过来说,课改的目的也就是要省时、高效。
今天的课堂是否节省了教与学的时间?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是否做到了少讲、精讲或不讲,学生是否做到了精练。今天的课堂是否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具体地说就是是否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传授了无限的并且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是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学到了无限的并且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个体、整体的学习成绩是否明显得到提高,即平时测试及中高考成绩是否有明显提高;学生素质是否普遍得到提高,个性化程度是否高,譬如说培养出了某一学科中的某一项如数、理、化的竞赛人才,音、体、美的某一项目的突出人才,以及书法、朗诵、演讲、写作、表演等的突出的人才等等。
总能发现问题,这就是认识水平的提升,总能孜孜以求解决的方式方法,这就是在做学问。《省时、高效就是课改?》(《特区教育》2008年第3期)、《要把讲读课文的时间压下来》《北京教育》(2008年第3期)、《阅读答题有歌诀》(《中学语文园地》2006年7月)等一批文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4、询问明天该怎样设计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才能使明天更美好?是教育体制还是教育手段?是教学方法还是教材、课程?等等。反问昨天是为了今天;审问疑点是为昨天负责,进而把握今天,为明天奠定基础;质问现在则是为了更好的构建明天。如果真能做到这几“问”,并像古人所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不愁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上新台阶;就不愁我们的小课题不具有大价值。 我的《重视非教学素质的提高》(《教师报》2008年1月13日)、《板书与多媒体需整合使用》(《上海教育》2008年第7期)、《语文合作学习组织例说》(《特区教育》2008年第4期)、《教师的有价值经验积累》(《师道》2008年第6期)、《语文课改的关键是教材》(《教师报》2008年3月9日)等文章就是基于这种认识而形成的。
“为什么投稿的命中率那么高?”这也是老师们问我最多的问题。这主要是个写作、投稿等技巧的问题。
1、小角度。选题不宜过大过宽。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讲不透。最好是取一个小题目,就某一问题的某个角度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看后能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2、迟定稿。一个论题确定之后,不要急于求成,要广泛收集资料,思考仔细、全面,等到论据充分之后再动笔写作。即使是初稿完成,也不要马上就定稿,先要把它搁置一两天,每天都重读几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题目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有无明显的错误及字迹模糊的地方等等,发现一处修改一处。等两三天的几轮修改之后再定稿。
3、讲求新。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不到,那么可以接着别人的工作前进一小步。
4、篇幅短。虽然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名目的报刊杂志繁多,但正规的并没几家,这里的“正规”是指:其一是,有国家统一刊号的报刊杂志;其二是,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巧立名目收取版面费、审稿费、修改费等,而是以文章质量确定刊发稿件的报刊杂志。试想,数以千万计的投稿群体,面对有限的报刊杂志,有限的版面,长篇大论与短小精悍谁更占优势?自然是短小精悍者。我写文章开始时一般是两三千字左右,少者一千多,多者三千多,到后来才增至四五千字。
5、数量多。俗话说“指鸡不下蛋,指地不打粮。”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偶尔写上一两篇,就指望XXX能刊登,这个几率就小,倘若能持之以恒的不间断的写,把研究问题作为自己的兴奋点,淡化XXX能发表我的文章的名利,坦然面对,甚至把人家没有发表自己的文章看作是修改、完善的动力。不间断的写,不间断的修,不间断的投,就会“混个脸熟”,就会吸引别人的眼球,就会由不中到中,再到多中。
6、巧投稿。①要对栏目,看动态投稿。要掌握报刊杂志的性质、栏目及近期所搞活动、讨论的问题等信息,这样的投稿才能有的放矢。
②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向杂志投稿要提前三四个月,向报刊投稿要提前一两个月。
③一般的报刊杂志都有“切忌一稿多投”的要求。但在“僧多粥少”的现实情况下,这种要求也只能是“版主”的一厢情愿而已。事实上很难做到,因为杂志一般审稿周期为3个月,报刊虽略短一些,但仍需一段时间。试想,谁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那么大耐性来等一家报刊杂志的3个月,再等另一家报刊杂志的第二个3个月……何况大部分稿件又有一定的时效性、针对性,过了这个村哪有这个店?我写了这么多年文章,发表了这么多文章,除了特约稿件、参加各种活动的稿件外,一般都是一稿投给几家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报刊杂志。虽然也多次出现一篇文章几家报刊杂志同时刊出的情况,但大多是经编辑修改的角度有所不同或题目都有所改变的篇目。另外,避免刊登重复的方法也有许多,稿件投出就关注采用状况,如果这家报纸一刊出,就通知其他几家报刊杂志等等。
④在投稿时,还可以顺便写上一封短信,与编辑取得联系,寻求他对稿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你的研究工作的看法等,然后再来修改,再投。这样就会命中率高。
小课题,大学问。带着问题出发,背着问题回家,总有“问”,才能总去“问”,才能有大学问。
- 更新:2021/9/7 6:29:38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笔走龙蛇,翰墨飘香颂黄河
此刻,耳边是黄河之水鸣渐渐,眼前是黄河之韵流心间,望着展厅里一幅幅书法作品,望着那气韵流畅的线条,我想到了航拍下的万里黄河,我想到了胸中有丘壑,下笔若...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05-02 06:50)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12-04 07:10)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01-07 07:43)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11-09 05:36)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11-02 06:29)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10-05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