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作者:熊春锦 来源:德慧智 点击:3973次 评论:0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曾经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教师的特定称谓。

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中国唐代的韩愈曾经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中国文化中对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

传道,就是传递指引道德的真理,传递传统道德根文化的真理;就是教人修身明德,实现灵魂(意识、智识)净化、提升与再造、进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立正信、愚转智、智转慧而自觉“得一”进德,体悟“明明德”,这就是对灵魂的传道。

传道,是“内文明”与文化承传教育的过程,是解决如何修德做人立世的教育;

授业,则是对立世就业生存发展必需知识的教授过程。

传道,是对“无之以为用”的教育,授业是对“有之以为利”的教育;前者是对质理学的教育教学,后者是对物理学的教育教学。

解惑,则是要求教师对学子在修身、立世、齐家、治国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给予全面正确的解答,指导修身明德实践。

教师自身修身明德实践的经验与层次则是开展教学的底气。

能够完整地把握住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容而进行教学,才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和工程师。

从上述解析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素质状况距离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要想教育改变,教师德才兼备、慧智同功的素质必须要确立,需要尽快培养大批从意识型提升为智识型,以至改变为慧智型的教师人才。

要想教育改变,教师的师德教育应当作为本体性教育,以德育的本义来建立长期的教学机制,以信德、智德、礼德为根本进行内壮,以义德、仁德为效用展开外行,建立“圣人之治”的师德教育修学方法。


教育质量要想改变,师德教育要密切与生命真相结合。

对于德育,要纠正单一的外在前识品行化教育,落实到德育心意当中。空谈误德育,实干德修身,修身明德最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从根本而言,中国的师德教育要想成功,则必须走进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井泉中,吸取营养,增进智慧。

通过全面了解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精神,掌握德育的真正生理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用孔子的原儒思想指导我们进行正确的发挥和应用,我们的师德建设一定会迅速展开新的局面。

文章来源:《道德教育贵修身》 熊春锦  著  团结出版社

更新:2020/9/11 5:01:32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建设高级研修班之学科专业与劳动教育渗透融合实操技能专项培训(第二期)即将开班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建设高级研修班之学科专业与劳动教育渗透融合实操技能专项培训(第二期)即将开班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