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对孩子越好,孩子越不领情
-
有一篇鸡汤文,很多人都读过:
一个小女孩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离开了家。
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她才感到肚子饿了。可是,她翻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小女孩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给她吵架?”
文章在结尾说,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其实无处不在。
我们尤其经常看到,在很多家庭里,母亲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而孩子却往往并不领情,甚至缺乏对母亲的尊重,对母亲呼来喝去。
原因在哪儿?下面这则故事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位老人对噪音特别敏感,但是有一群孩子在他的房前踢铁桶,“咣咣咣”的噪声让老人烦躁不安。
老人想制止孩子们踢铁桶,却采取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式: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踢的声音很好听,如果你们使劲踢,我每天给你们一块钱!”
孩子们听说踢铁桶还有钱赚,都卖劲地踢了起来。
第二天,老人说:“今天不能给一块了,只能给五角。”孩子们听说价格减半,踢铁桶的劲头也马上松懈了。
到第三天,老人又说:“今天没有钱给你们了。”孩子们一听今天没有钱了,纷纷说:“一分钱不给,谁会为你卖力?”
说完一哄而散,于是老人又找回了过去的宁静。
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当接受成为习惯,你的付出也就成了理所应当。
正是这个原因,在第一个故事中,女孩才对母亲的恩情“视而不见”,而在第二个故事中,老人反其道而行之,使得孩子们不再打扰自己的生活。
之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越好孩子却越不领情,在于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或者,教育的方式错了。
母亲抚养孩子,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当然是应该的,这是做家长的义务和职责所在。
但同时,家长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他们应该尊敬父母,态度和善,努力学习,而不能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不动就发脾气,把父母当成仆人甚至仇人。
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好不是让他丰衣足食,而是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如果只知道前者,而不知道后者,可能只会培养孩子的毛病,最后自己反倒会被自己的付出反噬。
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请一位保姆就够了,对孩子进行教育,却是要家长亲力亲为。
如果母亲降格成为了保姆,很可能既累了自己,又误了孩子。
懂教育的母亲,是在用爱和规则给孩子铺路,让孩子通向成功;而不懂得教育的家长,只会用溺爱把孩子引入歧途。
- 更新:2020/5/24 4:56:06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面对疫情导致学生知识欠账太多大背景,新学期如何有序务实推进双减及新课改?
因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学校停课,导致学生居家上网课,因诸多因素造成学生下列学力不扎实问题:语文课文读不流利、许多字词不识,数学概念公式不理解...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妈妈,我的钱呢?”压岁钱怎么花,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 家穷是有原因的,不信你看!
- 儿孙身上有这几种特征,是富贵的征兆,别不知道
- 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个世界级难题,"中国方案"是如何解决的?
- 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病
- 钱颖一: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
- “妈妈,我的钱呢?”压岁钱怎么花,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01-23 06:34)
- 家穷是有原因的,不信你看! (01-22 07:52)
- 儿孙身上有这几种特征,是富贵的征兆,别不知道 (01-18 03:39)
- 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个世界级难题,"中国方案"是如何解决的? (12-30 04:37)
- 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病 (12-28 06:36)
- 钱颖一: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 (12-26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