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听话”的孩子,才更聪明
-
非盈利组织Critical Thinking Foundation曾经制作过一个小的短片发布在youtube上。
短片中虚拟儿童形象的小朋友模仿实际生活中不同孩子的性格,分别自述关于“思考”的问题。
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依赖型的孩子常常不愿意思考,他们相信所听到所看到的大部分内容,他们觉得,听别人的简单又省心,不需要思考。
而爱思考的孩子常常会主动在内心思考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这道题还有没有别的解法,思考别人说这句话的原因,甚至预想事情发展的结局。
短片中,心理学家针对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最终会造成他们的人生也截然不同。
听话的孩子,只需要按照老师和家长说的做就可以成为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但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因为他们无法对事情独立作出判断。
爱思考的孩子喜欢发散思维,多个维度考虑事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多,往往也不敌他的办法多。
孩子爱思考是好事,从小练就孩子遇事先思考的能力,他们长大后容易追求更高的职业目标。”
让孩子学会思考,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01
会思考的孩子,
创造性更强
有一道小学阅读题【雪化了之后是什么?】
标准答案是“水”,但有一个孩子却写了一个诗意的答案“春天”,虽然和标准答案不一样,但并不能判定为这个答案不对。
孩子的创造力是天生的,也是在不被禁锢的环境下养成的,要想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必须给予他们的大脑自由思考的权利。
长沙市一名11岁的小学生胡皓博发明了一款“防孩子遗留校车神器”,并获得了儿童发明奖金奖。
这款装置可实时统计车内学生数量,车辆熄火后,车内的红外线还会自动进行人体热量搜索,如果有人没下车,会语音提示“车内有人”,车顶的四个警报灯也会同步闪烁。
网友表示“厉害了”!
胡皓博的发明之路从4岁便开始,到目前已有数百件发明创造作品。
胡皓博的父亲从小就教给他很多编程知识,在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下,他也变得更爱动脑思考。
胡皓博的父亲说:“孩子的发明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优秀的小小发明家,身上有个闪闪发光的特质,那便是“思考”,他从生活中观察需求,再思考怎么解决,在平时有了新点子后,他会立刻在脑子里给这些主意“打分”,值得研究的便马上开展行动。
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会创新,便先要鼓励孩子多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
有想法、懂得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体,如此,重点是要学会思考,孩子在行动中才能越来越优秀。
学会思考,对孩子来说影响深远。
02
阻止孩子思考,
孩子会变得没主见
有一部微电影《2+2=5》,讲述了老师逼迫学生接受2+2=5这个错误答案的故事,看得人压抑至极。
讲台上的老师高声带领学生们大喊2+2=5,当有学生质疑2+2应该等于4时,却因此被老师责骂,并被高年级的同学用一把看不见的枪当场处决了他,所有的孩子都吓坏了,没人敢再说出正确答案。
片子中老师阻止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强迫孩子接受他的答案的情形,也折射了现在的一些教育环境,专制的家长“逼迫”孩子听话。
有些家长被威严感控制,在孩子面前总要求孩子什么都听他的。
他们阻止孩子有自己的主见,用大人的身份压制孩子,强迫孩子顺从他。
孩子喜欢红色的衣服,家长偏认为那个颜色土气,拒绝孩子所选择的。孩子说长大了想当厨师,家长觉得没出息,强迫孩子去学他不喜欢的钢琴。
孩子想去大城市工作见世面,家长强硬地让孩子回家接受自己的安排,最终养成了一个什么都依赖父母的孩子。
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强迫孩子“听话”的行为便如同影片中那把无形的枪,让孩子感觉害怕。
当孩子的想法经常被那把枪对着威胁,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敢有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思考。
如果不思考,人生将变得没有主见。
碰见个推销就听信别人认为产品真的好;
工作中只知道听领导的话不懂得独立解决问题,最终会堵死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有人找你帮忙时,不懂得拒绝全都答应,最终让自己变得痛苦不堪。
没有主见的人,活不出独立的人生。
《思考的艺术》一书中说道,思考是能够帮助我们阐述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了解欲望的所有心理活动,思考是探寻答案的关键。
叔本华曾说:“只有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允许孩子有想法,让孩子学会多思考,是培养他们独立人格的关键。
03
如何培养孩子爱思考
如何养出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带孩子见世面,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家长要让孩子多阅读。
书籍是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能够开阔孩子眼界的东西。
一杯咖啡的钱便可能学到别人一生的知识,这简直是这世上最划算的事情。
让孩子先学到知识,学习别人的经验,才能转变认知,提升思想,遇见问题时才能思考出更多的问题。
还要带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事物。
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求知欲,所以要带孩子多见见他没见过的东西。
我的表姐丽丽带孩子时,经常带他去外面遛一遛,并不是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只要每天都带领孩子接触这个世界就好。
在侄子小的时候,表姐今天带孩子认识树叶,明天带孩子看小蚂蚁搬家。
都是很小的事物,他们却经常一观察就是一下午,即便都是寻常东西,但却已经能够满足侄子的好奇心。
带孩子见世面,无须拘泥于跑多远去旅行,生活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学问,
年纪越小的孩子,只需要很小的事物便能够满足他的求知欲。
稍大些的孩子,则要带他多看看自然风景、人文科学等文化类的东西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知识就像一个圆,知道的越多,才知道未知的更多。只有孩子心中有了“未知”,才会有好奇心,才会去思考,才有了探索。
(2)鼓励孩子不“听话”
中国家长经常教育孩子听话,却不太懂得听孩子的“话”。
每当孩子说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家长总是还没听完就去否定,久而久之,孩子便没了信心,不再表达。
不表达,意见少了,内在的思考也就少了。
据德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那些从小就不太听话,敢于表达想法和意愿的孩子,相对于听话的孩子,他们长大后意志更加坚强,做事更有主见,敢于承担更多责任,也更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适当的“不听话”,先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听一听再处理问题。
教育孩子,任重道远,让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未来的路他才能走远走稳。
于父母而言,手中的风筝还是要放手才能给他更广阔的天空。
教孩子学会思考,变得独立,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
作者简介:虫儿飞,全职宝妈,带娃孰能生巧,熬夜不在话下,不过还是希望少熬夜多睡觉,珍爱健康和生命。
(本文为虫儿飞原创投稿) - 更新:2020/5/23 5:45:16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面对疫情导致学生知识欠账太多大背景,新学期如何有序务实推进双减及新课改?
因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学校停课,导致学生居家上网课,因诸多因素造成学生下列学力不扎实问题:语文课文读不流利、许多字词不识,数学概念公式不理解...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妈妈,我的钱呢?”压岁钱怎么花,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 家穷是有原因的,不信你看!
- 儿孙身上有这几种特征,是富贵的征兆,别不知道
- 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个世界级难题,"中国方案"是如何解决的?
- 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病
- 钱颖一: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
- “妈妈,我的钱呢?”压岁钱怎么花,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01-23 06:34)
- 家穷是有原因的,不信你看! (01-22 07:52)
- 儿孙身上有这几种特征,是富贵的征兆,别不知道 (01-18 03:39)
- 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个世界级难题,"中国方案"是如何解决的? (12-30 04:37)
- 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病 (12-28 06:36)
- 钱颖一: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 (12-26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