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
课程内容不仅隐含课程设计者的价值判断,也决定着这门课程本身的价值大小。优质的课程内容一定是有益于促进学习者、社会和课程本身的发展的,优质的课程内容也一定是学习者需要的、想学和乐学的。生命教育课程要想获得应有的认同和功能,要想提高课程的地位和质量,必须选择好课程内容。在信息时代,课程设计者似乎面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的可供选择的内容,但是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提高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永远都是课程设计者要思考的问题。
01.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要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要抵达的“地方”,课程内容则是朝向这个“地方”的“铺路石”。
如何使生命教育内容有助于实现生命教育课程目标?
其一、内容的设计者要对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共识,并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
关于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许多学者都有过相关表述。如郭元祥教授提出“提高人对生命的理解,维护生命的生存,尊重生命的权利,成就生命的幸福,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1]他与肖川教授共同主编的人教版《生命教育》教材的目标体系就是围绕这些价值观而设计的:
(1)生命认知与敬畏:有理性的生活;
(2)生命尊重与珍爱:有尊严的生活;
(3)生命道德与伦理:有德性的生活;
(4)生命技能与智慧:有智慧的生活;
(5)生命成长与幸福:有成就的生活。
目标体系的终极指向是促进生命成长,达成生命幸福。由罗崇敏先生主编的人民版《生命 生存 生活》教材也建立了类似的目标体系: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培养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的生存观;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2]。
内容设计者对生命教育目标的思考越透彻、越清晰,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才会越有方向感和针对性。
其二、内容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泰勒指出:如果其中一项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除非学习经验(内容)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去解决问题,否则这个目标是难以达成的。相应地,如果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那么除非学生有机会广泛阅读,并从中获得满足,否则也无法达到此目标[3]。
我参与编写的人教版和人民版生命教育教材都有大量的活动内容设计,其目的也是为了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当然,这些机会是否真实存在,还需对内容进行评估。
02.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要有助于形成课程特色
不同知识领域在专业化关系方面有类型独一无二的概念。例如,数学有数、整数、矩阵的概念;物理学有物质和能量的概念。在任何知识领域之内,概念都被组织到专业化的网络之中。不同类型的考试和流程适用于不同的知识领域[4]。独一无二的概念和专业化的网络不仅是一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性,也是课程开发者和实践者所共有的关注焦点和思想支撑。在现有的国家课程体系中,几乎每门课程都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质,逐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它如何形成专业化的网络?如何使生命教育课程像生命教育课程而不是其他课程?这是课程内容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不然这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就会让人打上大大的问号。从目前已出版的生命教育教材的内容来看,不仅欠缺生命教育的核心概念,更未形成专业化的网络,基本上都是其他专题教育的汇总和重新组合。如《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病》等课题在健康课程里出现过,《来自大自然的警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课题在地理和生物课程里出现过,《孝老爱情 传统美德》《学习压力 策略应对》《积极心态 迎接高考》等课题在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里出现过。生命教育没有必要重复学生在其他学科已经获得的学习经验,即便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和重叠,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者也要以生命教育的精神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来重新规划内容,从而让学生也能对内容获得新的建构和启发。生命教育的内容选择应该注重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取这两门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如:生命价值、生命幸福、生命意志、生涯规划、临终关怀等等,逐渐形成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属性。03.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要有助于关涉生命问题
生命教育课程与语文、数学、物理等知识性课程的出发点和解决的问题都不同,知识性课程要解决学习对象的知识增长问题,所以要遵循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而生命教育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学习对象的生命成长问题。在生命的层面,人与人是不同的,在各个时期人的生命问题亦有不同的表现。生命教育课的设计主要的不是从既有的理论体系出发,也不刻意追求讲授内容的逻辑关系、难易程度,而是直指学习对象的生命困顿,他们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遭遇到什么问题?集中表现为什么样的状况?以此形成主题与内容来设计并讲授课程[5]。
这一观点在一些生命教育教材当中得到了某些体现,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人际关系、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学生是不是还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在设计者的视线之外?是不是教科书中呈现的一些问题只是设计者臆想出来的,它们并不是学生真实存在的主要问题?这还得引起我们的追问。
要想使生命教育内容真正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生命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当下生活的研究,善于分析学生的生命需求及生命问题,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不同需求与问题。
- 更新:2020/5/11 5:16:56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面对疫情导致学生知识欠账太多大背景,新学期如何有序务实推进双减及新课改?
因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学校停课,导致学生居家上网课,因诸多因素造成学生下列学力不扎实问题:语文课文读不流利、许多字词不识,数学概念公式不理解...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2022年秋季新学期1-6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变动情况,千万别错过!
- 教育部教材局申继亮:从国家教材修订,看中小学教育的走向
-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 为了教好新教材,我们需要一份《教学指南》
- 统编三科教材今年秋季全面使用,全解读!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 把握小说解读的层次与视角
- 2022年秋季新学期1-6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变动情况,千万别错过! (08-01 06:16)
- 教育部教材局申继亮:从国家教材修订,看中小学教育的走向 (04-17 06:53)
-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05-11 05:16)
- 为了教好新教材,我们需要一份《教学指南》 (07-20 07:12)
- 统编三科教材今年秋季全面使用,全解读!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07-11 07:08)
- 把握小说解读的层次与视角 (05-02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