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进行师德建设,教师的意识应该首先明德
作者:德慧智教育 来源:德慧智 点击:3587次 评论:0

进行师德建设,教师的意识应该首先明德。

作为人民教师,自身一定要把道德信念建立起来。


师德之本主要是指教师内在的道德修为、修养。

《荀子·礼论》曾经说:“君师者,治之本也。”《黄帝四经·经法·大分》说:“主惠臣忠者,其国安。”

从五德、五行的解析来说,修身治世在真正把握住了后天之本信德信仪的淳厚建立、先天之本愚转智的肾水充沛以后,本“得一”而治,必然“静则安,正治,文则明,武则强”,心火礼治中文功武治就自然成为治理的主课题而生效迅速。

“文则明”,用心中礼德治理文化教育事业是关键;在具有信德基础的前提下,愚转智、智转慧识是必然的治理过程。

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大主,名为“心君”。

“心君”师于道德则必然智识转慧识,也就掌握了身国内的治理之本,内圣外王必然成就。

《大学》里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专门治末而不治本,就会否塞不通;从天子到一个普通的百姓,都要用“明明德”来修身,才是根本的出路。


对于人心意识和社会治理的本乱,老子早就预见到,并且留下了“圣人之治”的教育方法论。

“圣人之治”教育根本是确立于信德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教学大纲就是《德道经》第二章所阐释的“得一”;教育的总体原则要求是“执中守一”。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教育的根本在于全民开展信德与信仪的学习和实践。

立正信,崇道德,敬天爱地;尊先祖,敬君师,启民智而愚转智;控制、淡化对利益的盲目与疯狂追求、对名利不择手段的攫取,引导教化民众守廉远耻,防禁邪信迷信,即是社会治理之本。

精神思想教化引导是前提,在信念混乱、正信未立、愚智不明于社会共识之前,必须以“道生法”为指导,制定符合道德法则的法律辅佐德治的顺利展开,“精公无私而赏罚信”,则无不治。


中国教育几千年来一直走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前列,中华民族是唯一没有专门开展贵族教育的民族,其他国家都在实行贵族教育。

实际上,贵族教育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重大障碍。

例如在南美洲,很多古文明的丧失与知识文化教育垄断有密切关系。只有进行全民教育,像《大学》这样非常豪迈地直接指出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要接受教育,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

这就需要有大量教师的出现,更需要其具备足够的品格、品质和品行来承担这一任务。

老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中推本知变,提出了重立厚实信德的救治方法,现代社会教育的乱象也无情地验证了老子“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精辟预言和结论。信德崩溃是乱象的根源祸首。

人们生命治理中“去心从脑”、“去全脑而从皮层”所造成意识的全面霸治、妄治已经到了堕落的极限,急需要“反也者,道之动也”,全面用道德文化进行救治。

所以,我们在师德教育中,首先就要做到教师意识的明德。

更新:2019/12/13 8:20:57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