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问答,招招制胜
-
当我们走进A老师的课堂时,A老师在讲台滔滔不绝地授课,然而同学们不抬头听课,东张西望,各做各的事情,有的在课本下偷偷放了漫画书,有些在和同学窃窃私语,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在睡觉。
让我们再一起看看B老师的课堂,学生们几人一组正在讨论屏幕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气氛热烈。讨论时间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做好了抢答老师问题的准备。
显而易见,我们能够轻松感受到,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所激发出的能量。其实,B老师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的秘密是:课堂问答。课堂问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问答行为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堂问答的雷区吧。
1.问题没有目的性
优质问题很少是偶然提出来的,实际上,优质问题的达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老师在课前并未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而是课上“张口就来”,问题没有目的性,问答环节苍白无力,无法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2.问题设置过于单一
一节课的教学时长有限,如果教师提出问题的频率过高,学生间隔很短的时间就要回答问题,则学生又能深入思考多少问题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仅仅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的层次上,未能兼顾设计一些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虽然也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对教学效果做出反馈,不得不说,这样单一的问题很难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3.问题缺乏序列性和层次性
有的教师设计了高认知水平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抛出去,学生常常是一头雾水。这是因为教师对问题序列缺乏认识,缺失了必要的铺垫,高认知水平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对问题序列和层次有整体规划和设计。
4.没有为课堂问答设置等待时间
教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高效、顺利的开展,往往更愿意将时间抓在自己手中。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一种快节奏的课堂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时间非常短,甚至只给学生预留了几秒的思考时间,我们可以称它为“等待时间1”。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在开口讲话之前,往往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我们可以称这段时间为“等待时间2”。这种极速前进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对内容思考不深入等相反问题。
5.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群体比较固定
教师往往会叫一些主动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而这类学生群体往往比较固定。课堂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主场,一部分学生却被遗忘。教师应该充分一些策略,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了解了课堂问答的雷区后,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了解避免雷区的具体方法。持续关注本话题哦,小编将继续为你种草课堂问答小妙招。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互动对话的、深度思考的课堂。课堂上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上一期我们了解了课堂问答的5大雷区后,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了解避免雷区的具体方法?本期,小编将为你种草几个课堂问答小妙招。
1.设计好问题
(1)设计有目的的问题
一个问题的目的是由其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当教师在创设问题之前,不妨先问下自己,“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当教师们明确了问题的目的以后,就能牢牢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更好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如果学生明白了问题的目的性,就能督促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能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可见,设计有目的的问题对师生来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2)设计有层次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倘若全是有关事实、回忆或者知识的,即设计较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则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若设计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则不止从何答起。可见,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低认知水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想一想,跳一跳,摘桃子”,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据“布鲁姆分类法”的六个水平:知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创造)和评价(评估)来帮助分辨和区分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
(3)问题与学生相关联
设计的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而且能让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搭建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2.善用提问技巧
(1)提问措词要斟酌
教师的提问措词也蕴含着不容小觑的能量。总得来讲,教师的措词应该注意这些问题:第一,要有清晰的内容关注点,帮助学生明确回答的方向;第二,问题含义要明了、无歧义,正确理解问题是准确回答问题的前提;第三,要有学生的年级、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相适应,将问题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
(2)提问形式要有新意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活动形式,使问题富有新意。比如,在内容的关键处设置悬念和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或者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切忌每节课、每个单元都是雷同的提问,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等,长此以往,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3)设置等待时间
教师不要吝啬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适当地给课堂留白,可以激发学生们开动大脑,深入思考问题。因此,设置“等待时间1”(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之间的时间)和“等待时间2”(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在开口讲话之前)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非常有必要。例如,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能在等待时间中想出更好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稍稍落后的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想出问题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美]沃尔什,萨特斯著,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 更新:2019/8/24 5:10:44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关于组织观看《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知
关于组织观看《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知 2023-03-27 06:14·数智赋能育人侯银海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黄全愈:“问题化学习”应该是把“问题”看作“鱼钩”的学习
-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拓展等良好习惯?
-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 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往往这样提问!
- 见习带教妙招 |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预设有效提问和回应
- 学生问问题,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 黄全愈:“问题化学习”应该是把“问题”看作“鱼钩”的学习 (01-19 05:49)
-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拓展等良好习惯? (08-01 06:39)
-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05-02 05:23)
- 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往往这样提问! (03-27 05:56)
- 见习带教妙招 |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预设有效提问和回应 (03-09 05:08)
- 学生问问题,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12-22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