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主题——合作”教学
作者:李春华 来源:京师书院BigData 点击:3453次 评论:0

李春华,特级教师、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主题——合作”教学法的确定,来源于主题教学和合作学习这两种理论。这里的主题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载体,要适合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则是在一定主题下进行的。它主要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倡导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接,以及与各学科的渗透。

“主题——合作”教学强调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学习,而教师则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习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主题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识,使教学从只是对学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提高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层面。

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一、“主题——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

1.设计主题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设计学习主题时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合学生兴趣和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的目标,还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有多条完成的路径,让学生自己决定走哪务路,怎么完成,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学习主题让学生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2.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要完成一个学习主题,只用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前要根据主题进行必要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另一个方面是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个主题的学习能否顺利完成,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的辅导。学生的课前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去做,也可以让学生合作或者师生合作。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想办法投入学习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乐意努力克服,并从中得到许多学习的乐趣。

4.分组搭配,相互协调

分好学习小组,是“主题——合作”教学的前提。小组的人数控制在3~4人就可以了,如果班级人数较多,也可以5~6人一组。小组内的人员按学生的性别、学习基础、交往能力的差异进行组队。

组内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以达到互补互助的效果,提高班级整体水平。这样既有助于小组内的组织协调,班级各小组之间的水平达到平衡的效果,又有利于小组间竞赛的平等。

5.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教师并不是在旁边看学生合作学习,而应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启发,提供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小组内的互相学习,来解开疑难,完成知识的构建。

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缺乏指导,就会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对此,教师要适时加强学习小组的培训和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小组的目标,建立学习小组的规则,让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能为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6.效果评价,激励先行

评价是否恰当,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在课堂中的评价,教师应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注重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评、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小组评价、可持继性的教师评价等。评价的的内容可以从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参与性与协作性、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效率与效果、完成任务的情况、最终完成作品的质量、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

7.课外延伸,获取资源

课内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的学习空间则是非常广阔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研究的课外主题,让学生在课外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研究。课外的主题的研究时间可以是双体日,也可以是寒暑假,主题的内容应该强调课程的整合。这样不仅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等。

二、“主题——合作”教学的意义

首先,“主题——合作”教学改变了学生单纯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学习,使教学跳出单纯的传授知识层面,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水平。

其次,突出了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主题——合作”教学过程主题的确定,使学生学习内容综合性更强,涉及面更广,彻底改变了以往“学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模式,使学生活动空间更广,实践性更强。在整个“主题——合作”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习主题确定,学习小组的组建,还是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总是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使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最后,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主题——合作”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监督下,学生围绕着学习主题展开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学生,互相交流,为相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可了小组内成员的其他观点,经历了不同观点的碰撞,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高效,感受到学习成员间的奉献。学生之间的讨论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可以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间关系更加融洽了,遇到人际障碍时,也学会了克制。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改善,合作能力更得到了提高。

三、“主题——合作”教学的经典案例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合作”教学,让他们从中收获更多的喜悦。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看谁答得又对又快。规则:以小组形式抢答,答对加10分,答错减10分。(每组基本分100分)

(1)课件出示抢答题: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世界最大的皇宫(北京的故宫)

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

……

学生以小组抢答,5秒时间考虑。答错减分,显示答案。

图片欣赏:刚才各项世界之最的图片欣赏。

(2)出示课题《世界之最》

师:同学们知道的世界之最还真不少,世界之最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一起探索。今天我们借助网络来学习有关世界之最的知识吧!还可以把这些知识制作成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来和大家交流学习!

2.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

动物世界之最

植物世界之最

人类的世界之最

鸟类的世界之最

建筑物的世界之最

……

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思考围绕主题可以收集哪些资料。各组长汇报小组主题。

任务是收集资料: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和主题相关的世界之最的文字图片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至少有5项世界之最、全部文件放在我的文档中的世界之最文件夹中。)

出示帮助信息:

(1)如何查找世界之最信息?

首先打开百度网站,然后在搜索框中输入你要找的内容如:最大的鸟,再点击需要的内容。

(2)如何将查到的内容放在自己的电脑里?

文字保存:打开最大的鸟——鸵鸟连接后,鼠标选中需要的内容,右键复制或点编辑复制,然后打开目录新建目录后新建文本文件,命名为鸵鸟.txt,打开此文件粘贴内容关闭文件点确定保存。

图片保存:右键点图片选择另存为,指定保存目录保存。

(3)如何分类保存?

通过建立不同的目录来保存相应的资料。如:在世界之最目录里新建动物世界之最,存入查询到的资料即可。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小组分工,每人收集1-2个世界之最。

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让最快找到资料的小组把所找到的资料上传到学科教育平台,可以让其它找的慢的小组共享。

3.制作小报,合作交流

任务:将找到的资料制作成一张电子小报。(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电子小报模板)

(1)学生动手制作小报

教师演示电子小报模板的使用。

学生打开word电子小报模板

课件播放教师的演示(图片的插入、边框背景的设置)。

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复制或插入相应的位置,并进行调整。

美化文字、图片、边框背景等。

(2)交流作品

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提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自行修改作品。

教师个别辅导。

4.作品展示,共同提高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主题确定后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案例的导入阶段,教师以一个世界之最的抢答游戏来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世界之最的图片。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对世界之最产生的探索的兴趣,美丽的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激发学生的未知欲,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世界之最的知识。此时,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的大主题——世界之最,并提出要求,把自已探索到的世界之最用电子小报的形式和大家交流。

另外,教师还利用任务驱动来达到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又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而各个不同的任务都有相关的帮助和提示,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帮助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小组合作与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题——合作”教学的目标。

“主题——合作”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设计的教学,是对课堂教学中铀的真实体现,是以真实情境表达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表达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刺激和满足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需求的一种实质性教学。它尤其注重形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主题、教学关系,以及教学设计手段和方法诸要素的统一。

这种教学能使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处处、时时地有效体现,能做到形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能使抽象的内容主题形式实现具体化,概括性的内容以主题形式实现有效表达,逻辑性的内容以主题形式体现程序化。

源自:李春华专著《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更新:2018/12/16 7:56:33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詹大年/ 教育,是发展完整的人格

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的校长詹大年老师做了三十二年的校长。别人都是人往高处走,学校越办越大,我们的詹校长是学校越办越小,从公办到民办,从数千人的学校到几百...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