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理解的人越多,理解你的人越少
-
1.一个人的认知 决定了他的视野和看法
早两天朋友给我发来一个段子,大概的内容是:
一个年薪30万的朋友跟你介绍一个生意,两人一起创业,但是要投资几万块钱,利润在30万,未来空间更大。这时你跑回去问了一个月薪2500块钱的朋友,问这件事儿能不能做。这个朋友想都没有想说,肯定是骗人的。
后面总结了一句话:
如果你要请教朋友,一定要请教那些认知层次高的人,月薪就2500块钱,他能给你有质量的建议?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而已,间接说明: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决定了这个人的视野和看法。
2.永远不要 和认知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前两天一位大姐向我诉苦,主要原因是她跟她妹妹之间的矛盾,妹妹比她小7岁,大学还没毕业正值叛逆期,一身的毛病。
这位大姐创业多年,妹妹经常指手画脚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观点。姐姐脾气暴躁,一来二去两人经常打口水战,为一件事儿说半天说不清楚。
后来闹到我这里来了,我就给她们讲了一个孔子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面扫地,走过来一个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学生?“
孔子的学生很自豪地回答:“是啊。”
那个人接着又说:“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
孔子的学生回答:“当然是四个季节了。”
那个人言道:“明明一年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季节呢?”
于是两个人争论起来了,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于是两人打了一个赌,假如一年是四个季节,那个人给孔子学生磕三个头,假如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孔子学生给那个人磕三个头。
刚好这个时候孔子出来了,直言:“是的,一年有三个季节。”
学生一听,无奈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
孔子的学生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孔子:
“您以前不是教我一年是四季,现在为什么说只有三个了呢?”
孔子笑了笑说:
“你没看那个人全身是绿色的吗?那个人是蚱蜢,冬天就死了。对于一个根本活不到冬天的三季人,他怎么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
你跟这样的人就是争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
后来,遇到那些争辩不清楚的人,都叫做“三季人”,在他的认知里只有三季,你跟他争辩四季没用。
他也没错,因为他的认知世界里只有那么大。
3.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 往往不是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层次,一个人层次决定了他的见识。
我们老家在农村,到现在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前更严重。
我们祖辈出了4个大学生,解放前的大学生,可以想象那个年代含金量有多高。
我属于隔代教育,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爷爷奶奶文化程度比较高,思想比较进步,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女孩子养,反而当成男孩子教育。
老爷子喜欢看《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 ,我就听他讲;老爷子喜欢下棋,我就陪他下棋。
后来七大姑八大姨就不得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又出来了。
天天在我爷爷耳边絮叨,生姑娘是赔本买卖,不要让姑娘上学费钱。
后来村里很多小姑娘被家庭灌输一种不读书的思想,但是我爷爷奶奶却告诉我好好读书,巾帼也能不让须眉。
如果我爷爷奶奶当初听信了村里一帮七大姑、八大姨,没事儿在树下张家长李家短的妇人话,估计我现在就不会在这里写文章了。
爷爷经常借用庄子的话告诉我:
夏虫不可语于冰,别听那些没有见识人说的话。
庄子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的是:
不要跟井里的青蛙,说大海有多大,因为它的眼界狭小,受居处的局限;
不要对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的事情,因为他认知世界里根本没有冬天;
对于见识较浅的人,不要谈论太深奥的道理,因为他们受眼界认知的局限,听不明白。
这就是《欢乐颂》里曲筱绡说的一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所以不要太在意见识低、认知低的人的看法和评价,如果你真听信了,在意了,你这一生都不太可能有作为。
前惠普总裁孙振耀,离职演讲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遇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
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认为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
4.你理解的人越多 理解你的人越少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金融界的朋友。
14、15年全民炒股,15年股灾,了解金融的都知道,那一年很多股民的日子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被套牢,而且还大赚了一笔。
当时我问她:为什么你能够顺利脱手?
她回答:
有一天我在菜市场买菜,我发现那几天菜市场卖菜大妈,天天在讨论到底买哪一支股票赚钱,个个说有内幕消息,自己的那支股有前景。
当时我突然感到市场反馈的信号不好,连卖菜大妈,都在说哪只股能赚钱的时候,代表泡沫来了。
回去之后我全部卖了,卖了没多久,股市大震,果然没有出我所料。
最后一大部分的卖菜大妈被套住了。
这也印证了前惠普总裁孙振耀的观点:
大部分普通人的看法,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因为大部分人的眼界和层次没有达到那个地步。
当初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提出来,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如果他们都那么在乎别人嘲笑讥讽,人类的科技不知要倒退多少年。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有人质疑、评论、甚至嘲笑,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平庸到什么程度?
正如尼采的一句经典名言: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越是优秀的人,认知越高,层次越高,越能领略着何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光。而层次低的人看到的只是山脚下的蝼蚁,旁边的灌木丛林。
你理解的人越多,理解你的人就越少,因为越优秀,越孤独。
▼▼▼
●关于作者:张涔汐,用男性的视角看职场,以女性的视角看人生,既能剖析人性的复杂,也能把世间冷暖写笔下,新书热销《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个人公号“涔汐”(ID:zhangcenxi99)
- 更新:2018/12/7 5:04:13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课堂文化新论③:责任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如是说。可见教育只有具备了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才...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新学期,不要跟孩子打这场仗,你一定输! (02-13 04:31)
- 治愈一个人的19句话 (02-12 06:06)
- 项贤明:把情感发展留给生活教育 (02-10 04:51)
- 10个对你生活有帮助的心理技巧! (01-27 06:27)
- 新的一年,8个建议让你拥有好心态 (01-26 06:11)
- 心态决定人生! (12-31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