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抒情”表达方式复习
-
作者简介:王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
[教学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最让我心动的表述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所以, 在我的心中,好的语文复习课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它既可以为应考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响应着青春成长的呼唤,和年轻的生命共鸣。作为“五种表达方式”之一的“抒情”,在初一起始便被作为重要的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被反复提及和训练。但让人焦虑的是,作为人类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抒情”已经被异化为一个依附于考卷的应试概念。长期标准化训练的轮番轰炸,客观上已经让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日益苍白。他们倦于抒情,惧于抒情,抒情矫揉造作。带领孩子们回归健康俊朗的抒情家园,语文教育责无旁贷。于是有了这么一堂课。这堂课,以朗诵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抒情经典作品,融知识讲授于情感熏陶之中,从而希望达到全面复习初中阶段的抒情知识,提升学生抒情能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荐读:欣赏感人心魄的抒情。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人教版教材课文中比较经典的抒情片段。
2.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被网络称为“2010年最牛的大学校长演讲”。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题为《记忆》的16分钟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呼:“根叔!根叔!”李培根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四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讲稿中出现了“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蜗居”、“被就业”等词语,学生们都说,根叔离自己很近。根叔走红,表现出呼唤教育真性情。
3.学生现场动情朗读其中最精彩的抒情片段。
4.教师点拨小结:
(1) 李培根校长的演讲,其实就是一次个性化的抒情。
(2)语文意义上的“抒情”解说:“抒情”是和“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并列的五种表达方式之一。抒情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二、 赏读:探索个性化抒情的不同风格。
1.美读:分小组美读不同风格的经典抒情作品,感受体会不同风格的抒情作品的特色。
第一组推荐朗读作品:
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
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
余光中《乡愁》
诸葛亮《出师表》末段
杜甫《春望》
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咕咕叫着的鸽子的深情询问一段
第二组推荐朗读作品:
李白的《将进酒》
关汉卿的《窦娥冤》“天也,你不分好歹枉为天”一段
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陈然的“我渴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杨振宁的《邓稼先》中的主题曲“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他们的品德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一段
《黄河诵》最后一段
2.讨论:两个组朗诵的抒情语段在风格上各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3.小结:
有的抒情如缓缓流淌的小溪与从容前行的大河,有的如暴涨的洪水与奔腾飞泻的瀑布。这使个性化抒情有两种呈现方式:
第一种:倾诉式。近似于宋词中的“婉约派”。倾诉者内心世界的展示是酣畅淋漓、连续不断的,所吐露的情感往往是缠绵的细腻的。语调柔缓,言辞温婉。如第一组朗诵的抒情语段。
第二种:爆发式。近似于宋词中的“豪放派”。倾述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地爆发,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语调奔腾,言辞激烈。如第二组朗诵的抒情语段。
4.赛读:教师组织分男女生,分小组动情朗读不同风格的“婉约”和“豪放”抒情作品,进一步体会抒情的魅力。推荐朗读作品如下。
第一类:个性化抒情之“婉约”派:
a.缠绵悱恻型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b.清新明快型
如何其芳的《秋天》、《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c.哲理深蕴型
可举古诗词中古人借明月抒情悟出宇宙奥妙的例子。如:王昌龄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张若虚叹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苏轼大彻大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年来,从“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千年月一轮,寄托了多少情愁多少爱恨。
可举现代文中的经典抒情名篇名段。如莫怀戚《散步》中的最后一段。如张晓风《行道树》中的点题名段。
第二类:个性化抒情之“豪放”派
a.深沉挚热型
可举贺敬之的《回延安》和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的最后一段。
b.壮勇刚健型
可举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毛泽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可举刘成章《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等经典段落。
三、研读:探讨建构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一)教师出示典型抒情语段,引导学生感悟讨论总结抒情的两种方式和表达技巧
1.抒情的两种方式
(1)引吭高歌,直抒胸臆。
就是“直接抒情”。指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
可举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最后一段。
(2)婉转沉吟,情感渗透
也就是“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甚至说明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a.寓情于叙事
可举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
可举《邓稼先》中记叙“井下信号突然测不到了”那一段。
b.融情于描写
可举宗璞《紫藤萝瀑布》描写藤萝形态的第二自然段。
可举朱自清《春》中描绘春雨形态一段。
可举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济南城外小村庄那一段。
可举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形象那一段。
c.寄情于议论
可举鲁迅《故乡》最后一段经典议论段。
可举臧克家《有的人》中的议论诗节。
d.蓄情于说明
可举《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中的说明徐霞客游踪的段落。
可举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石狮形象的一段。
2.探讨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巧
(1)联想想象张起个性化抒情的帆
如《逍遥游》、《牡丹亭》、《天上的街市》
(2)象征手法拓开了抒情的个性化天地
如《行道树》、《白杨礼赞》、《未选择的路》
(3)修辞方法提升个性化抒情的品味
举例略
五、辨读:“畸形抒情”辨析
1.展示三段学生作文中的抒情文字。这三段文字代表着学生抒情的三种误区:矫揉造作、思想偏激、语言粗俗。组织学生讨论。
2.教师点拨:个性化抒情来自于对自然对人生独到的、美的感受加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其核心乃是——真性情、美性情。古人曾评论:“诸葛亮的《出师表》,李令伯的《陈情表》,陶渊明的《归来隐》,沛然如肺肝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盖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渔阳语)这里的“沛然如肺肝流出”便是真情实感。只有抒发真挚的感情,诗歌才能“文如其人”,透出精神和个性。王国维也曾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我们既要警惕抒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更要抵制格调低下的滥情。
3.朗读优秀抒情作品结束全课学习。
(1)提前准备学生随笔和作文中的和班级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精彩抒情语段。
(2)可朗诵北岛的著名诗歌“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一段把诵读推向高潮以结束全课学习。
4.作业布置:就中学阶段最让你感动和难忘的人和事写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文章。
- 更新:2017/11/14 7:03:52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小学语文怎么学?开学在即,1-6年级语文学习攻略请收好
-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7)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 您知道吗?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爱上阅读!
- 高三,还教不教课文?
- 小学语文怎么学?开学在即,1-6年级语文学习攻略请收好 (09-07 05:22)
- 语文教学进度 (04-15 04:38)
-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03-23 05:17)
-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 (03-23 05:17)
-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3) (03-23 05:17)
- 文言文阅读 (03-23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