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砸碎了,美成一地……
-
作者简介:盛新凤,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
教学中的“组场”功能
场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当跟气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发现带了点玄、虚的味道。
最早接触气场这个概念,是在智能气功的功法书中。以前气功热那阵,发现不管练什么气功,开练前先要组个场,组场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老师在前面用语言引领,大家合目跟随他的语言进行冥想:放松身体,想虚空,想体内——”反复的语言引导,把大家的意念都集中起来,组在一个场中,让场上的混元之气通过大家一致的冥想调动过来,使场上混元之气充足,这是一种有形的组场。
后来发现,气场这个概念成了一种时尚,被大家拿过来引用。如一个人出现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个气场的,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会感受到他气场的强弱。“哇,她气场好大啊!”有时发现接触一个人,会被他吸引,镇住,说明这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文化信息,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所以,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在随时随地不知不觉地组场,每个人都在组场,组自己的场,感受别人的场,我们生活在场中。
不知什么时候始,气场这个概念被我们的语文教师开始引用,而且还用得越来越好。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解释清楚我们很多语文教学现象的名词。
如很多时候,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听一堂公开课,发现有时候很难进入,听不进去,进不到课里。这除了我们自身的情绪、身体原因外,很大原因来自上课者,上课者没有能力把你组到他(她)的场里去。
上课是需要“组场”的,组场的过程是个调动良性信息,利用心理暗示把场上人的思维、情绪往一处聚的过程,“组场”者用自身的气质、素养、情绪状态、语言导引,发散相关信息,无形地影响、感染、带起整个场,一个良性的、浓浓的场形成后,教学就会发生奇迹:师生、师师、生生、师本、生本之间就会发生多向碰撞、互动,大家对场的信息进行共享,又会促进场的进一步生成与完善。
场的有无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效果。一个自信的老师往台上一站,一份自信、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一份逼人的气质,撑起了一个强大的场。所以有的人可以自信地说:我就是语文!其实,她是在课堂上用内隐的信息组了一个语文场。
组场不靠声势压人,再大的音量,再强的气势,如果演绎的是空洞,那么这个场是很虚很弱的,一触即破。所以,场内涵的信息是学识与智慧。是灵动与智巧,是丰厚与真诚,是良善与真知。
所以,组场之人,应是得道之人,当然这里的道,不是非要入道家学派,而是得语文之道,既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还要有较高的语文教学素养,更要有一份较高的人文素养。
孩子需要怎样的人生经历?
今天,在小李的家庭美容院,跟另一个陌生的顾客相遇,她们两人的谈话让我深思。小李是个苦命的女人,一个外地人,丈夫早逝,独立拉扯着一个9岁的孩子,靠自己的双手从早到晚忙碌,养活母子二人。但上苍有眼,她的儿子特别懂事乖巧,平时小李在面膜店都要忙到晚上九点后,中途回去给孩子准备简单的晚餐,碰上忙时,自己顾不上吃饭不说,儿子也只能靠方便面充饥。但上苍有眼,儿子格外懂事乖巧,平时在家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安排得井井有条,从不沉湎电脑电视,每天自己起床烧早饭,再把妈妈叫醒,晚上自己带着钥匙回家,孩子聪明、爱学习、懂礼貌、节省,从不让小李分神费心。
那个新来的顾客显然是小李的朋友,她们聊着旧事,聊着儿子。从她们的谈话中,得知这个新顾客姓江,家里生了一对双胞胎,年龄和小李的儿子相仿,但孩子的状态却全然不同,用小江的话说,她的两个儿子让他们独自带上钥匙去门前的公园玩都不肯,上的英语辅导班也在小区门口,但非要大人接送,星期天在家如家长不去催促,连书包都懒得打开。她跟老公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奥、美术、围棋四个兴趣班,把孩子的生活排得密不透风,全家大人轮流接送。孩子只是按照大人的“旨意”在被动地学习,像个陀螺一样毫无思想地乱转。但小李的孩子就没这么幸福,他已心想上围棋兴趣班,围棋老师也看中了这颗苗子,让他学费打折去学习,但终因学费昂贵,又无人接送而作罢。
比较两个孩子的生活,真让人感慨: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同,有的人可以这么幸福但不懂事,有的孩子却懂事得让人心酸。我在想,这两个孩子长大后分别会有怎样的前途与命运?虽然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是不确定的,但按照我们常人的逻辑去推算,似乎小李的孩子以后会成大才,少年时代的磨砺会练就他坚强的性格与拼搏的勇气,小江的孩子以后可能会成为垮掉的一代的典型代表。但一定是这样吗?也许,小江的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与安排下,也会一步一步走得很稳,进入理想的学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小李的儿子也可能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而让他的天资无法正常、充分地发挥,最终怀着遗憾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那么,我们从教育的理性出发,我们如果可以人为地选择与安排,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童年生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我似乎不敢下这个结论,因为我的思维比较复杂,我觉得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可能外,也许我们的孩子,因为不同的童年生活经历,还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幸福、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阳光的、开朗的,性格中偏执的成分可能会少些,童年的幼稚期延续的时间可能会长些,人性中会多些天真、浪漫,这些美好的特性会影响他以后建立自己的家庭生活,建构自己的生活模式。而童年期经历磨难的孩子则相反,那些过早失去的天真与烂漫,那些本应傻气懵懂的憨态,都过早丢失了,成人之后,也许这样的人会多了分精明,少了份宽容与善意;会多了份勇往直前的拼劲,少了份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调。
反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结果是不唯一的,人太复杂,人的成长是个太不可思议的过程,所以,我们永远不要给教育下结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都需要留几分不自信,因为我们真的无法掌握真理似的答案。
所以,我永远敬畏教育!我害怕!因为我总怕我错了!
那种“偷来”的惊喜
我不知道怎么来表述这种快乐,就是那种意外邂逅的,或意外争取来的快乐,可能那叫“窃喜”吧?
一次,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晚上司机来接机,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好长时间没来北京了,对这座城市,我经常会犯间歇性的相思病,我不知道想念它什么?许是一种常人对首都的情感,或是10多年前的那次历时三个月的培训,跟这座陌生的城市耳鬓厮磨久了一些。所以,冲着第二天是下午上课,上午还有半天的闲暇时光,我便蠢蠢欲动,希望找个地方溜达一下,呼吸一下这座城市的气息,以解我对它的相思之情。我便问他:这次的住地离哪个景点较近?他说香山。我一听,立刻激动起来,虽然许多次的到过这座城市,但是在深秋时节撞上香山的红叶,那时多么难得的机缘。于是第二天一早,我便起了个大早,到门口打车直奔香山,避开周日白天的行车高峰,20多分钟便到了香山。我在秋日的晨曦中一个人在香山上瞎转,眼前的景和人都是陌生的,正是这份陌生平添了我更多的好感与兴趣。秋风瑟瑟,晨曦微露,圆形、爪形的叶子在树上闪亮,那么可人明艳,地上铺满了厚厚一地的浪漫。一山的红叶在秋日里多情私语,一切都那么美好!我沿着山道漫步登山,眼镜湖清澈可鉴,昭庙巍峨耸立,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叶在阳光下越来越明艳动人。我急急地行走,贪婪地欣赏、拍照,直至把手机里的电池全部拍光。急急下山、找车,回到宾馆,才九点多,哈,相当于上香山晨练了一次,暗喜!
一次,到桂林参加全国赛课听课活动,会场设在靖江王府(广西师范大学)国学堂,会场就像一个大戏台,雕龙画虎、古色古香的会场呈现一派别样的味道。课余在校园行走,独孤峰拔地而起,承运殿古朴厚重,满园的龙爪树,夫妻树浓荫蔽日,还会偶遇一拨拨游客,哈,原来我们置身于景区之中。那种意外的收获和快乐无以伦比。我知道,当我们混进游客队伍去窃听导游的解说时,幸福感绝对高于那些游客,就像意外捡到了一块宝贝。
这样的经历多了,很多时候,就会努力地去创造这样的机会:在宝鸡因车子误点捡拾了夜游中华石鼓园的快乐;在银川因临时换课独享了畅游西部影视城的快乐;在苏州因车子晚到出门找食邂逅了护城河内灯火阑珊中古城的魅力┈┈每次得手,乐不可支!其实人生也许真的很简单,就是由一点一滴的小快乐汇成生活的大乐趣,这种大乐趣就是支撑我们努力生活的营养剂。
砸碎了,也会美成一地……
前两天一朋友来湖,跟她聊起阅读的事。她主张集中读一下一个人的作品,如台湾的林青玄、张晓风、林海音的作品,都值得好好读。觉得她说的颇为有理,于是这两天,就开始锁定几个人读。林青玄的文字真正能渗透、摇撼一个人的灵魂,文字的穿透力真实了得。他的文字大都朴实平白,是一种主观的言说心绪,很对我的胃口。几篇经典却充满了哲思,如《生命的化妆》一文,“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的比喻,可谓智慧无穷,令人深思回味。他的文字处处珠玑,现采撷部分留驻:
u 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u 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u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u 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u 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 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u 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u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u 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u 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
u 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u 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在为天的时节准备冬衣一样。
张晓风的文字相对长些,文字雕琢的痕迹浓些,但几篇主打文章也是令人爱不释手,如“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与貌”。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这样的文字,很俊,又有男儿的气魄。
再如“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真是爱死了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字,没有传递明确的情绪,只是营造了一份情绪的意境,留给你去感悟与遐想,充满了张力。
又如“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不是天地需要我们去为之立心,而是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如此奇崛的想象,作者的才情与笔力可见一斑。
这些文字,砸碎了,也会美成一地……
- 更新:2017/3/11 5:04:46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笔走龙蛇,翰墨飘香颂黄河
此刻,耳边是黄河之水鸣渐渐,眼前是黄河之韵流心间,望着展厅里一幅幅书法作品,望着那气韵流畅的线条,我想到了航拍下的万里黄河,我想到了胸中有丘壑,下笔若...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砸碎了,美成一地…… (03-11 05:04)
- 串并联电流导学案 (07-28 04:03)
- 教育走向生本 (12-27 04:21)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07-30 03:46)
- 物质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07-30 03:45)
-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09-16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