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北大附中:英文原著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李琳琳 胡湘华 来源:中国教师 点击:3372次 评论:0

英语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过程直接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发展;丰富的语境创设,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


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性,依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对国家教材中缺少经典、完整的英文原篇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具体学情于2014年9月开始,初步尝试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不仅讲授国家教材,还会以分层设课、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英文原著教学,并在虚构类及非虚构类文本的教学模式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从设课方式、读本选择两个宏观方面介绍学校在原著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以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为例,对非虚构性议论文体裁文本的课程实施进行微观探讨。


一、设课方式:分层设课、翻转课堂


以原著阅读为主的英语课程,主要采用分层设课、学生自主选课的方式,班容量为25人。高一年级设置基础、初、中、高级四层,高二年级设置初、中、高三层,课程采用学段制,每学段10周,前9周授课,第10周考试。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照学段初期诊断性测试的成绩评级、课位及师资安排,自主选报课程,选报同一门课程的学生在所选课位到达相应专业教室上课。


除采取走班选课制外,翻转课堂这一预学在前、讲授在后的教学模式也有别于传统课堂。在该模式下,学生须在课前借助导读学案自主学习预定的阅读内容,预学后带着思考和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学习能力可划分为六个层级: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翻转课堂会延伸至后四个层级,实现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照顾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对学习内容多样性的需求,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难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选材依据:经典原篇、四维考量


语言学家Krashen在语言监察理论(the Monitor Model)中曾提出i+1输入假说,该假说的要点有四:大量的输入为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语言输入需可被理解;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输入的语言必须真实、有意义。


Johnson和Willis等学者指出,真实的语言输入更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形成,有助于读者整体把握语篇结构,欣赏语言之美。以i+1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学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好、有简易英文读本阅读经历这一学情,高中英语课程选用英文原著进行教学。


确定了原著阅读这一方向,如何筛选出略高于读者水平的文本,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该问题的核心是实现文本难度(Text Readability)与学习者水平(Reader Ability)的匹配。


经查阅文献,笔者发现主要有四个因素会影响文本难度:词汇难度、句式复杂程度、文本体裁和文本题材。综合考量这四重维度,可以基本确定文本难度,再通过诊断性测试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对二者进行比对,便可初步选出略高于读者水平的原著读本。


三、课程实施:以英文原著读本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为例


明确课程安排和选材依据后,如何设计课程,成为课程研发的核心。本文以Malcolm Gladwell所写的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书为例,从课程实施的四个方面介绍英文原著阅读教学实践的做法和反思。


1.教材编注:单词分类,扫清障碍


阅读英文原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读本词汇量过大,当读者遇到满篇生词、深感不知所云时,他们会自动关闭情感过滤器的接收阀门,任凭文本再生动优美,他们只会充满抵触情绪。如何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在选材时注重词汇难度级别与读者水平相匹配外,笔者还对读本的词汇进行了分类处理,一类是高中阶段无需掌握的超纲词汇,一类是课标要求的必会词汇。超纲词汇采用加脚注,标注音标、词性及文中对应词义的方式,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课标词汇则用粗体标出,附配套的词汇学案(见图1、表1)。


学生须按照阅读进度完成学案对应内容,不仅可以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还可以通过英文原著读本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锻炼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若配以相应的词汇测试,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图1 英文原著读本词汇处理

 

表1 英文原著读本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课标词汇配套学案

Page

No.

Words & Expressions

POS

Phonetic Symbol

Definition

Pg 1

1

situate

     

2

markedly

     

3

lie

     

4

cultivate the fields

     

5

literate

     

6

desperate

     


除词汇易造成阅读障碍外,较长的文本也容易给讲授过程增添不便。具体来说,由于英文原著读本的段落较多,讲授时须耗费时间指明内容所在位置。为方便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快速指明所述内容,笔者在教材整合的过程中为每个段落加注段落编号(见图1)。


2.导读支架:循序渐进,梳理框架


完成读本编注以后,教师需要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导读学案。导读学案药实现“支架”功能,帮助学生完成文本预读任务。支架式教学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scaffold),后被引入教学中,形象地将教师所提供的帮助比喻为辅助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意义的“脚手架”。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设计导读学案时需要从所侧重的教学视角逐层深入递进,为学生搭建任务台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预读任务。


以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书为例,鉴于其文本体裁为议论文,故在设计导读学案时以帮助学生理清议论文语篇结构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设计每一章节的导读学案时,均会设计“主要内容及功能”这一题目,以表格为主,督促学生在阅读长篇议论文的过程中能关注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对应功能,阅读后能梳理出一条主线。


在设计具体的开放性导读问题时,应围绕议论文的三大核心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通过设问帮助学生解读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会搜寻论据,辨别论证方法,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阐明个人观点。


具体的题目类型有:主要内容和逻辑梳理;文化背景(解码句子、名词解释);细节定位(理清关系,收集论据);观点态度(解读作者观点、态度);深层理解(运用议论方法阐明个人观点);开放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自己提出问题)。


在设计具体问题时,笔者综合借鉴了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按照意(making meaning)、绎(making inferences)、议(making contribution)、疑(making questions)四个思维深度逐层递进的过程为主线设置导读问题。在具体设问的过程中,通常围绕某一核心话题逐层设问。


例如:


1)In the 1940s and 1950s,what kind of people were wanted by prestigious law firms?

(2)Do other professions alsohave a preference for people with certain “antecedents”? What are theprofessions and what preference do they have?

(3)How do you think aboutthis phenomenon?


该问题设置分为三层,由事实题入手,首先,让学生找到读本中对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顶级律所招收员工的理想类型进行描述。其次,找到逻辑关系,推演到现实生活背景下,议论何种工作对雇员有某种特定偏好。最后,落实到开放性问题,追问学生对该现象的看法。


3.课堂形式:文本细读,突出亮点


在导读学案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议论文这类语篇的整体把握,帮助学生抓住一条主脉;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注重突出亮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综合来说,即在学习时拎得清,学习后记得住。


这里运用一个范例展示如何巧妙借用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理选取角度,突出亮点。以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对华尔街顶级律师Joe Flom的描述为例。


Joe Flom其貌不扬,受犹太人身份限制,在1940年间很难在美国顶级律所谋得职位。书中这样描述Flom:“He isslender now, but during his heyday, Flom was extremely overweight. Hewaddles when he walks. He doodles whenhe thinks. He mumbles when he talks…”


作者用三个押尾韵的动词生动地刻画出Flom笨手笨脚如同鸭子般摇摆行走的步态、思考时乱涂乱画的随意及说话时口齿不清的窘态,-dle和-ble这些尾音在言语间显出几分调皮,又透露出作者对Flom的戏谑。


在讲授修辞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图片、朗读等形式辅助学生猜测词义,帮助学生体会修辞之美。若做进一步引申,则可介绍与押尾韵对应的压头韵,如wind, whipping, wildly,不妨让学生尝试朗读,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可体会到w这种送气音将风送出的感觉,描绘的大风呼啸的情境会瞬间浮现出来。


了解了Flom的特点后,教师要立刻设问,假设你是当时特别注重形象的华尔街顶级律所的老板,是否会雇用像Flom这样其貌不扬的人?结果不言而喻,学生会立刻理解为何在当时的情况下,Flom会被众多律所拒之门外,又因何由于这种受排斥而找到机会。语言的使用为达致某种目的服务,在实现作用的过程中又彰显其无限的魅力。


4.效果反馈:篇章结构、文章内容、阅读兴趣


课程结束后,笔者收集了班上所有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示掌握了一定的非虚构类文本处理方法,学会了用锁定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段落和文章大意并概括成句,养成了划分层次的思维习惯,基本能够判断各段对全文的作用及各段的内在联系。


在选材方面,他们也给予充分肯定,表示读本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教会他们以从未关注过的角度看待问题。在阅读兴趣方面,学生表示对英语原著阅读的兴趣有所提升,发觉英语阅读不仅有意思或帮助提升某方面的语言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或许,这才是真正地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


虽然课程得到很多积极正面的评价,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问题。首先是时间分配问题,如何让翻转课堂做到注重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课下效率、不让概述性问题占用学生过多课余时间及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课上充分展开讨论又兼顾进度,不至于拖沓。


究其根本,如何设计核心问题(Essential Question)为重中之重,若能化繁为简,减少题目数量,增加含金量,为下一步我们要探索的内容。


其次是国家课程与原著读本相结合使用的难题。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曾尝试将国家课程放在学段中期开设,也曾尝试将国家课程放在学段末期开设,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兼顾国家课程和所选原著读本,还须进一步尝试和摸索。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更新:2016/12/27 6:44:29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关于组织观看《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知

关于组织观看《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知 2023-03-27 06:14·数智赋能育人侯银海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