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
作者:唐晓红 来源:江苏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点击:3361次 评论:0

 ——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微课设计为例

 

昆山市历史教师沙龙的学习成果之一

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第9期

参加《基于微课设计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以来,我先后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二次工业革命》《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等主题的微课设计,并取得很大收获。

第一,关于教学材料的选取。微课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而最关键的环节是材料选取。材料应具体而生动:有人、有事、有情节,且多则材料应围绕一个中心。刚开始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设计时,我选的材料多为史论,史实很少。且所选的史实也比较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兴趣;材料来自多篇文章,且相互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多阅读!我在网上搜索到有价值的文章50余篇,经过反复阅读,终于找到了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邵维正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阅读发现,作者竟然借助“大东旅社内发生谋毙案”“大东旅社内发现谋命案”“孔阿琴被杀案件”等事件,通过细致的分析,考证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第二,关于设计视角的确定。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其实只是一个片断,但微课设计应能给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因此,视角要新颖,并能以小见大。为了选好视角,就必须进行专业阅读。对于高质量的权威文献,要反复阅读,并在充分理解作者观点、领会其分析思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视角。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内容主题的研究中,邵维正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一文,被其他研究者广泛引用,据此判断该文被学术界广泛认可。邵维正从中共一大代表的行踪、会议期间的突发事件、当时的文字记载等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为7月23—31日。据此,我确定了“从中共一大召开时间的考证看中共成立”这一视角。

第三,关于课堂提问的设计。选好材料、确定视角后,应围绕视角、运用材料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对象的认知特征,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层层解剖、步步深入,从而提高其分析能力。例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设计中有一则材料:

1920年4月,陈独秀……提出“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了”,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使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阶级觉悟得到提高。

——王连花《〈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0期

最初设计的问题是:陈独秀向谁宣传工人阶级的重要性?显然,这种直接深入的问题,让学生难以理解。第二稿调整为:《新青年》的思想宣传有何作用?第三稿调整为:《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宣传会引发哪些人的共鸣?这种调整有利于学生依据材料做出回答。

第四,关于书面语言的表述。微课设计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案,因此要防止口语化,也不能写成发言稿;语言尽量通俗化,防止空洞和抽象化,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语言还要有逻辑性,表述中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比如,“大家想一想”“你们猜一猜”等表述就不宜出现。在设计之初,我还写道:“《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来号召和警醒中国大众,这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样的语言非常空洞,让学生难以理解。后修改为:“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受其影响,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准备筹建新型政党。”

对于一些教师而言,以上四个方面只是常识性的问题。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是无法领悟的。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初学者的专业成长,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更新:2015/10/6 3:48:59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

教案是什么?教案,即教学方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写给检查的人看的。说句大白话,当下的大部分教案,不是为教学服务,而是为检查的人服务的。问题出在谁的...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