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精神,特别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信大家和我们一样,经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谈点我们政治组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质的合作,停留在 “重视形式”的层面上。不少的课堂把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点缀,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沸沸扬扬实际上却无扎实的成效。
(二)缺乏主动性,合作参与不足,出现“搭便车”效应和“吸盘”效应。我们常看到,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这就造成一些能力低的学生有时会把任务留给他人去做,从而产生“搭便车”效应,而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少作努力,以避免去做所有的工作,即“吸盘”效应。
(三)缺乏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没有走出侧重甄别的误区。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打一个团体分数。这就容易造成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没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即使重视了,也是过分强调“主旋律”而忽视社会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评价只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应。这样,评价无形中变成一种甄别过程。
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三个缺乏”的问题,我们组认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即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1、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思品课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实施合作学习。比如, “作为消费者,为了一元钱打官司,值得吗”。通过通过质疑、争辩、探究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
2、涉及评判的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 “判断一种行为是违法还是犯罪。”
3、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当前,初中思品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这些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如,设计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性活动的步骤的问题。里
(二)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我们认为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定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并确定学生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收集员、发言者等等。让每·个成员进行角色分工。
(三)坚持实施发展性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评价的主要权力还给学生。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他评、小组互评等方式,主要是评价自己和同伴对团体做出的贡献,并反思合作过程的得与失。
- 更新:2015/7/18 6:49:11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面对疫情导致学生知识欠账太多大背景,新学期如何有序务实推进双减及新课改?
因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学校停课,导致学生居家上网课,因诸多因素造成学生下列学力不扎实问题:语文课文读不流利、许多字词不识,数学概念公式不理解...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课改课堂对学的流程及要求 (09-24 06:20)
- 小组奖励策略与评价实施方案 (09-22 06:28)
- 如何提高小组建设的活力 (08-09 06:17)
-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04-19 05:59)
- 见习带教妙招 | 帮助见习教师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03-23 05:46)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和5点方法 (03-14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