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实践中,3种实用的分组方式!
-
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是连接班级和个体之间的链条。实践证明,采用学生结对或结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开展针对特定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思考。所以,有专家说,“没有小组就没有高效课堂”。
通常情况下,小组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小的可以两人为一小组,这样既容易组织,又能保证谁都不会被忽略!建议最大的组额为6人,以便更好地完成一些复杂的活动,并提供发展较高级的社会交往技能的机会。
在课堂实践中,小组还可以怎么划分呢?
同质分组变式
同质同标分组:各小组学习内容、标准相同,但学习方法、方式不同——优等生独立完成,中等生合作讨论完成,潜能生师生互助完成。基本流程:优等生自主学习,中等生合作学习,潜能生师助学习。
同质异标分组:各小组学习内容、标准各异,一个班分成优等生、中等生、潜能生3个小区;再在区内异质分组,各区内小组均依照高效课堂基本流程进行学习。
魔方小组
考虑到小组人数过多小组合作效率越低,同时有些讨论没必要“兴师动众”搞“大兵团作战”,这时可以组成“魔方小组”。顾名思义,“魔方小组”就是小组人数可以依据需要自由变动,呈动态形式——可以两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等。以学生自己为圆点,根据需求以自己的前后左右甚至跑动临时组成能解决问题的研究小组。“魔方小组”的出发点是在学生有合作意愿时自发组成小组,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跑动到另一小组,或可以两个小组合并成一个大组,合作解决问题。
滚雪球小组
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不同的组在不同的时段,面对相同的材料,往往会有不同的探究成果,而这些成果有可能正是全部成果中的一部分或一个侧面。这时候,如果教师将反映某一问题两个属性的小组组合到一起,他们就会从对方的探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推动探究活动的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开始时,班级有十几个学习小组,往往到后来也许组合成两三个学习大组,学习中的这种组合是教师引导下进行的。
总之,只要需要,可随时将现有小组打乱,重新组合,让小组动态化,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当然,需要提示的是,以个体为单位的课堂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并非是完全对立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形式。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希望小学)
- 更新:2015/7/17 6:10:08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面对疫情导致学生知识欠账太多大背景,新学期如何有序务实推进双减及新课改?
因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断断续续学校停课,导致学生居家上网课,因诸多因素造成学生下列学力不扎实问题:语文课文读不流利、许多字词不识,数学概念公式不理解...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课改课堂对学的流程及要求 (09-24 06:20)
- 小组奖励策略与评价实施方案 (09-22 06:28)
- 如何提高小组建设的活力 (08-09 06:17)
-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04-19 05:59)
- 见习带教妙招 | 帮助见习教师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03-23 05:46)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和5点方法 (03-14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