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的加减法》
-
“三步五环节”模式运用课例分析
《6、7的加减法》
一、复习
由于一年级小孩子还没有预习的能力,更谈不上检测,因此我设计的第一步是复习,通过简单的口算为后面6、7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在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二、自主探索
1、 教学5+1和1+5。
自主学习: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合作交流: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点拨: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全班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设计意图:设计摆小棒和摆图片两幅直观图,根据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很自然得到5+1=6、1+5=6和6-1=5、6-5=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2、教学7-1和7-6。
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让学生动手先摆出6个小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列式:6-1=5。
提问:如果我们从右向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6-5=1。
(2)计算6-1时,怎样想最快?
(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
6-5为什么等于1?你是怎么想的?
(6可以分成5和1,所以6-5=1。)
合作交流: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点拨: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
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到左边的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摆小棒和摆图片两幅直观图,根据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很自然得到5+1=6、1+5=6和6-1=5、6-5=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合作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设计意图:用同样小花学具得出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检测
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 更新:2014/12/11 5:29:59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笔走龙蛇,翰墨飘香颂黄河
此刻,耳边是黄河之水鸣渐渐,眼前是黄河之韵流心间,望着展厅里一幅幅书法作品,望着那气韵流畅的线条,我想到了航拍下的万里黄河,我想到了胸中有丘壑,下笔若...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这位特级教师的课绝了!学习融合本能与欲望,孩子才会为之“疯狂” (12-12 06:48)
- 对话教学,编织课堂教学和谐乐章 (10-27 05:14)
- 【杨富民】在实践中“做”数学 (07-27 06:21)
- 做有生命的课堂 (04-22 05:23)
- 俯视“字母表示数”教学 (08-22 05:40)
- “三步五环节”模式应用课例分析 (11-30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