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摘要】: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我们摸索出了初中化学“四环递进”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问题导学→探究讨论→归纳整理→拓展提升”,体现问题(或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为例,阐述了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方法、要领和效果等,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四环递进;重在探究;高效课堂
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我们摸索出了初中化学“四环递进”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问题导学→探究讨论→归纳整理→拓展提升”,体现问题(或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课堂中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流程过程的基本框架。教学模式不但要注意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使三序协调统一一体。
在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往往容易走形式,若能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为培养具有探究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寻求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之路,从2011年起我们开展了“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旨在探索从学习的问题入手,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创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年的实验证明:“四环递进”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彰显了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根据教学目标,利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开拓、迁移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课堂高效而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案说法
下面,我们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为例(执教者:湖北长阳龙舟坪中学刘雪芹),来阐述“四环递进”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方法、要领和效果等,以抛砖引玉。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的教学任务。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
2、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系统的认识。例如,当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学生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错误结论。
3、本课时教材安排了3个实验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本课题探究实验比较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本节课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很重要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设计理念
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我县化学学科确立了“问题导学→探究讨论→归纳整理→拓展提升”的四环递进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问题(或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本节课就是运用“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学】
这瓶气体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
提出猜想
分组讨论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
二、【探究讨论】
①能否燃烧?能否支持燃烧?
②能否溶于水?
③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
形成系统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四、【拓展提升】校本化作业的实施
当堂训练
及时反馈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拓展、迁移、提升的能力。
附件1:板书设计
附件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学案
【学习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问题导学】这瓶气体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
【探究讨论】
探究1
探究2
探究3
图示
现象
结论
【归纳整理】
【拓展提升】
1.下列用途只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灭火;B.人工降雨;C.光合作用;D.制汽水
2.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其中。
(1)他可观察到的现象有:a.______、b______,其中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2)若烧杯内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则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是______,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迁移应用:
动一动:点燃高低不一的两只蜡烛,然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看一看:观察有什么现象? ______
议一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______
用一用:由此人们在逃离火灾现场时应该怎样做? ______
(四)、执教后的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极大动力,是学生创造发明的源泉。
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节课中采用问题导学,组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中注重了对实验方案的讨论,交流与评价,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注重了探究结果的评价,不放过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从而获得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对问题实质认识的深刻性。
2、本节课的亮点:
亮点一,引入课题是从一瓶气体的探究开始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师生一起从探究一瓶气体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走入新课堂进入新课题。问题和实验都很简单,但却能迅速引导学生很有兴趣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课题切入的突破口很好;
亮点二,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实验探究这一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出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亮点三,拓展提升使新知识得到了合理的迁移和提升。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设计了一个迁移应用题,通过实验探究(用一个大烧杯罩住高低不同的正燃烧着的两支蜡烛),既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还使知识得到了迁移和提升,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学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四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剖析
“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的要领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讨论与拓展提升。
实践证明,我们摸索出的初中化学“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的要领在于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其核心重在探究,其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四环递进”教学模式中进行广泛的自主探究拓展,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课堂内外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志趣和爱好。
三、“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一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三年的“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研究中,我们对该课题的多个子课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的目的是建构一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整体质量提高。在“四环递进”教学模式中,贯彻以问题导学为主线,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及时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和现象。坚持“问题导学,探究讨论,自主合作,拓展迁移”的原则,促进师生并进成长,推动课堂教育科研,提升师生素质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研究构想是要求教学活动从培养目标出发,按科学的认知路线去组织、去开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讨未知。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能力,造就素质高的新型人才。我们认为,要达到其目的,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遵循如下六个原则:(1)教学构思的整体性。(2)重视过程的实践性。(3)能力培养的有序性。(4)课堂气氛的和谐性。(5)信息反馈的及时性。(6)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寻找到了合适的自主探究素材,创设了恰当的自主探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自主探究拓展,就会构建新的学习主体,就能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学生自主的探究的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四环递进”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高效模式。如何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巧妙有效调控教学活动,使师生处在最佳教学状态,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率,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唤同仁携手共同创造,开拓中学化学教学的新局面。
- 更新:2014/11/27 6:26:30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05-02 06:50)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12-04 07:10)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01-07 07:43)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11-09 05:36)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11-02 06:29)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10-05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