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造一艘小船》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作者:青山小学/林爱贞 来源:摘自:《海西教育网》 点击:21802次 评论:0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造一艘小船》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初次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延伸和拓展。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一课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在这节课的导课设计中,首先教师出示铝片放在水面上,让学生预测在铝片上能放几颗玻璃珠,接着教师演示,最后教师提出:有什么方法能让铝片上放更多的弹珠。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境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2、初次体验,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用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铝片设计制作一艘小船,比一比谁的船装运的玻璃球多,学生发现装了玻璃球的小船会发生倾斜,而且容易漏水。

3、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装了玻璃球的小船为什么会发生倾斜?怎样才能保持船的平稳?还有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更多的玻璃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用同样大小的卡纸1张,回形针、胶带纸、胶水、剪刀、玻璃球、吸管等材料设计改进小船的方法,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本插图提示: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试试。这是一种方法,让学生动脑一定还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堵漏洞”“加高船舷”“加大浮力”……改进小船后,让学生第二次进行装运玻璃球珠的比赛。

4、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让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了解更多的船的作用和特点及船的发展史,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以及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史,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艘未来的船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按一定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小船的活动过程。

2、在科学探究中认识到船舱的大小与船的载重量的关系,对设计的小船进行改进。

3、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不断修正、完善原有认识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1、能按一定的要求设计、制作简单的小船,并在探究中反复改进。

2、能和同学交流介绍自己的小船,能收集各种船的图片、资料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重点:学会用简单的材料造一艘小船。

难点:改进小船,以增加承载量和平稳度。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用:8厘米见方的薄铅片1块,同样大小的卡纸1张,回形针、胶带纸、胶水、剪刀、水槽、玻璃球、吸管。

2、学生自制的小船及各种收集到的有关船的图片等资料。

3、教师准备有关船的图片、资料,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一张铝片放在水面上,让学生预测在铝片上能放几颗玻璃珠。

2、教师演示。

3、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能让铝片上放更多的弹珠?

4、揭示课题:造一艘小船。

(二)造一艘小船,比一比哪艘船装得多

1、师分发给学生制作材料,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一艘小船,并提出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草图。

3、学生动手制作。

4、制作完成,各组比一比哪艘船装的玻璃球多。

5、通过试验,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玻璃球会滚来滚去,船体很难保持平稳。

6、再进一步讨论,改进自己的设计。

7、分组交流,自己的设计是如何保持船体平稳的。

8、交流完后,各组再次进行装玻璃球的比赛。

9、得冠军的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

10、成绩差的小组再分析自己的船在设计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想办法进一步改进。

(三)船的展览会。

1、教师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船的图片、资料。

2、各小组把课前课内制作的两艘小船及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在全班展出交流。

小结:船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船相继问世,船的家族也越来越庞大,从古代的船发展到现在的船,中间经历了大约一万年呢!可以说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四)、设计未来的船

1、在我们感叹船家族的庞大、船历史的悠久时,我们不禁要佩服船的设计者,他们在设计船时除了精心设计船的外形和构造,还要精心考虑船的材料、使用的动力以及船的用途!真是不简单!假如同学们长大后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你想怎样去设计一艘未来的船?注意考虑它的材料和用途。

2、学生设计未来的船。

小结: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真的很高兴,你们构思的船新颖、独特、令人向往,相信你们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船舶设计家!

活动记录单

活动项目

制作方法或数量

我们的发现

制作一艘能装运玻璃球的小船

 

 

能装多少颗玻璃球

预测装()颗

实际装()颗

 

改进方法后能装多少颗玻璃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一特点,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能力。

首先,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

科学课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作为科学课活动的材料。对于材料的准备,尽量挑选那些学生熟悉的,比较感兴趣,但还要充分估计好这些材料的使用效益,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体验。比如:“薄铅片、卡纸、回形针、胶带纸、胶水、剪刀、玻璃球、吸管”等都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材料。对这节课设计的实验活动,课前自己先进行实验,对如何使实验成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有了具体的活动安排。

其次,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和目标的,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初次体验探究----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本人在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不是简单把探究结果告诉学生,以便提高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动手做了两次实验。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用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铝片设计制作一艘小船,比一比谁的船装运的玻璃球多,学生发现装了玻璃球的小船会发生倾斜,而且容易漏水;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装了玻璃球的小船为什么会发生倾斜?怎样才能保持船的平稳?还有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更多的玻璃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设计改进小船的方法,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另外,我还设计了记录表,让学生一边实验观察,一边记录,避免有价值的科学信息丢失,为学生交流做好充分准备,最后的提示教育学生实验结束,要整理好实验用具,养成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教学时间的安排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其次,板书要认真些,完整些。因为,有条理的板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最后,第二次装运玻璃珠比赛后,选择汇报小组的实验方法与板书改进方法针对性不够。在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还有待斟酌。

更新:2014/3/26 6:19:32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