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数学课堂研究案例
-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第二单元的《跷跷板》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先判断老虎和狮子比,谁重?谁轻?学生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知道跷起来的轻,压下去的重,很容易就想到了结果。接着出示第二幅图(豹子和老虎玩跷跷板),学生对三个物体两两之间的轻重直接判断难度并不大。于是我提出了狮子、老虎和豹子谁最轻、谁最重?即三个物体间的轻重比较,出现的问题就开始层出不穷了。一部分学生完全不知道怎样去思考,另一部分说狮子最重,豹子最轻。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学生竟然回答,因为图片上的狮子看起来大所以重,豹子看起来小所以最轻。原来学生的思维还仅仅停留在表象的认识上,并不会通过找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可是表象的思维是最直观的,学生出现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如果我强行把自己的想法教给他们,孩子们也不一定能接受,毕竟这种表象的思维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了多年,一时难以抹去。怎么办呢?
正当我手足无措时,我突然发现了教材中的第四个情境两个球比大小,一个是大的皮球,一个是小的实心球。结果是小的实心球这头压了下去。于是我灵机一动,大胆的调整了教学计划,把这个环节的教学提前使用。对学生这种错误的判断方法我将错就错。我接着说:“好,同学们,既然你们都认为大的物体他的重量就一定重,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我这里有两个球,你们猜猜谁重谁轻。”学生果不其然都像一边倒,都说小的轻,接着我出示了天平秤学生们吃惊的发现小的球竟然压了下去,个个都一脸困惑。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说:“看到了吧,其实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你的,要想不受骗一定要多动脑观察和思考才行。”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因为小的球因为是实心的所以重。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了用大小判断轻重不是最绝对的方法。接着我再把学生引导到主题图中,让学生明白因为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豹子最轻。让学生学会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推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完成本课练习中的螃蟹、鱼、和虾的重量关系时,就不会单凭眼睛所看到的大小来绝对物体的轻重了,在交流中学会了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来解决此类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懂得,课堂教学有着瞬息万变,作为青年教师只有在备课上面多下功夫,多动脑思考才能掌控好自己的课堂。有了这节课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如何创新地使用教材,把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灵活高效。
- 更新:2014/2/19 6:28:01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课堂文化新论③:责任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如是说。可见教育只有具备了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才...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这位特级教师的课绝了!学习融合本能与欲望,孩子才会为之“疯狂” (12-12 06:48)
- 对话教学,编织课堂教学和谐乐章 (10-27 05:14)
- 【杨富民】在实践中“做”数学 (07-27 06:21)
- 做有生命的课堂 (04-22 05:23)
- 俯视“字母表示数”教学 (08-22 05:40)
- “三步五环节”模式应用课例分析 (11-30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