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失时机的提问
-
“角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按照我的设计的教学程序,本节课应有感性认识、动手操作、直观认识、课堂活动,课堂小结五个部分。
在课一开始进行“感性认识”这一环节时,照例题,我借助多煤体幻灯片出示了“叉开指针的钟面,三角板,张开的剪刀和折扇”四种图,让学生观察回答。
问:同学们,你发现了这些实物图上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吗?它叫什么?请你指出来。
生1:(很快)我知道,剪刀和三角板是学具,钟和扇子是家里常用的生活用品。(显然她没有明白我的提问,回答内容也不是我是我想要的答案)
生2:我发现上面都有三角形。(上学期孩子们学过三角形,学生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我追问:都有三角形吗?
他用手边比划边说:假如这里加条线,这里也加条线,不都是三角形了吗?(他指的是钟面和剪刀)
我只好说:哦!这是你的发现与假设。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3:我发现都是尖尖的。(要接近目标了,我开始暗暗高兴了)
生4:我看出来了,都有角。(太聪明了,还把名称说出来了)
师:请你来指一指,哪个部分是角。
他指出的部位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激动地追问: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这是我临时加上去的,原本设计里没有这项的)
学生歪着脑袋,皱着眉,想了一会儿才说:“我感觉就是尖尖的”。
我启发:能再说说你们看见过的角吗?(提问时间有点早,本应该在第四环节里提这个问的。
生1:课桌与椅子上有角。(那可不是尖尖的呀!)
生2:书有角,黑板有角。
生3:眼睛里有角,叫眼角。
生4:(指着讲台)那里也有角。
生5:铅笔尖也有角。
生6:我看见牛角和羊角。
师:(指着脚)这也是“角”。(全班同学大笑,有学生大叫,不是那个脚。)
在学生漫漫无边际地探讨时,我发怵了,心里不断自责,怎么一错再错,本该在第四个环节“直观认识角”后提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怎么就提前问了呢?
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显得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了,学生知道了角的特征和角的组成,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角有一个顶点两边直直的边。
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谈本节课的获时,有学生这样说道:
我明白了,数学课上的角和我们平常说的角不一样,课桌上的角和眼角都不是角。
有学生补充:如果课桌上面的角是尖尖的,那就是角了。牛角、羊角也是角,但不是我们今天学的这种角。
真难为孩子们了。日常生活中的他们看见的角是不少,但有几种是以平面的形式出现的?一个不失机的提问引出了孩子们关于“角”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用语与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直观认识和广泛讨论,使学生感悟出了数学中“角”的特定含义,这不是歪打正着了吗?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中的常识不全部适用于数学。能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分辨出平面图形“角”,这也应该是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之一吧!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实例。这节课可以称为“角的发现”。可能有人会认为,像角这样与度量有关的概念,直接告诉学生不就行了么,干吗还要费力地去“发现”呢?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个实例,告诉我们自主“发现”与被“告诉”有什么不同。关键还是数学课程要实现的目标,学生不仅要知道角,还要知道角是从哪里来的,知道书本上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的关系,知道角有什么用。短短一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为什么,但从角开始学生会逐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回答这些问题。知识是角,而获得角的过程与方法,就会积淀下数学的思考,数学的解决问题的大思路。
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新、旧课程都有“角”,处理思路不同,加上“发现”与“探索”,就加大了“角”的含“金”量。
- 更新:2013/7/9 7:00:21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黄全愈:“问题化学习”应该是把“问题”看作“鱼钩”的学习
-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拓展等良好习惯?
-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 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往往这样提问!
- 见习带教妙招 |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预设有效提问和回应
- 学生问问题,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 黄全愈:“问题化学习”应该是把“问题”看作“鱼钩”的学习 (01-19 05:49)
-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拓展等良好习惯? (08-01 06:39)
- 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05-02 05:23)
- 课堂提问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往往这样提问! (03-27 05:56)
- 见习带教妙招 |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预设有效提问和回应 (03-09 05:08)
- 学生问问题,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12-22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