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冗繁削尽留清瘦
-
---特级教师吴汝萍执教《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片段赏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以熟练掌握一百以内的数的认识和读写这一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认识1000以内的数。传统的教学过分注重数数的训练,学生机械记忆成分居多,对“数位”、“计数单位”等理解有一定困难。特级教师吴汝萍教学该课时,能联系生活,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握数学本质开展教学活动,质朴、简约、厚重的课堂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不由想到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板桥先生寥寥数字,总结出画竹真经,而冗繁削尽留清瘦,这也是繁花落尽后的简约之美吧。仅以此为题,撷取三个教学片段和大家一起欣赏。
【片段一】
课件演示数小棒。
一根一根的数,十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的数,十个十是一百。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百根小棒,前后四个同学的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呢?
生:400根。
师:400根,500根小棒,怎么数的这么快呢?
【赏析】课堂上前后四个同学的小棒合起来,是400根小棒,为什么数得这么快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想到,不再是一个一个、一十一十的数,而是一百一百的数,所以数得快。老师小小的一个疑问,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把生活中简单的,常见的数学现象还原为数学思考,为学生进一步数数做好孕伏。学生对于超过一百的数的认识,不再感到陌生,强烈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片段二】
屏幕出示《千字文》
师:猜一猜,有多少个字?
生:1000个。
师:可不可以数出来呢?
生:可以一排一排的数。
师:一句有4个字,一排20个字。你们数一数,和电脑比一比,看谁数的快?
生20、20的数数。
师:这篇文章正好是1000字。猜猜他的名字。
生:千字文。
师: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文学家,书法家都经常研究这篇文章。老师喜欢其中的两个字。第一,是第231个字。
生:善。
师:怎么找到的。
生:先找220,再一个一个的数。
师:不错,还有一个字,第224个。
生:思。
师:“善思”是什么意思呢?
生:善于思考。
【赏析】本环节有两大亮点。
1、体察文化深蕴,凸显“文化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千字文”为载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读圣贤书,立君子品,与经典同行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成为融入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善思二字,更是诱导开启学生数学思维之门。数学课因此而有了文化味,体现了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的价值取向。
2、先估后数,凸显“数学味”。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估算,如何让学生对数感不是单一的文字理解,而是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吴老师在屏幕上呈现千字文后,让学生猜一猜,再估一估,并注重交流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估计进行验证。验证的过程摒弃了枯燥的数,而提出,“和电脑比比,看谁数的快?”,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十二十的数,学生对数的组成理解更为透彻。寻找老师喜欢的两个字,并交流是怎样找到的,先百再十再个的数,学生数感的培养有了依托。
【片段三】
师:我们从一数到一千,每个数一个小点,很多很多的小点连起来,就是数轴。
屏幕出示数轴。
师:在数轴上往右数,数越来越大。看,这是以前学的一百以内的数。
生读数轴上的数。
师:能不能50、50的数呢?从0开始对口令。
【赏析】把1000个数放到数轴上去理解,学生一方面可以清楚地感觉到1000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数轴上以前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感受到数有很多很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尽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学设计的深度由此可窥见一斑。看似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折射出吴老师的功底与实力。
细思量,至难忘。名师课堂的魅力,在于精深巧妙的教学设计,挥洒自如的教学艺术,捭阖有度的理念渗透,张弛相宜的课堂呈现……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追随名师,学习名师。
- 更新:2013/4/8 3:33:59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课堂文化新论③:责任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如是说。可见教育只有具备了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才...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这位特级教师的课绝了!学习融合本能与欲望,孩子才会为之“疯狂” (12-12 06:48)
- 对话教学,编织课堂教学和谐乐章 (10-27 05:14)
- 【杨富民】在实践中“做”数学 (07-27 06:21)
- 做有生命的课堂 (04-22 05:23)
- 俯视“字母表示数”教学 (08-22 05:40)
- “三步五环节”模式应用课例分析 (11-30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