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作者:张桂凤 来源:xsk 点击:2429次 评论:0

 

摘选于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进行了分类。[1]奎伊(Quay.H.C.)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成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行为,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综合起来,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失策会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观念指导、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

(1)教师错误的观念(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教师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把分数作为唯一的目标,这样教师会重智轻德,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灌输,学生丧失主动性,会对学习产生厌倦、腻烦心理,严重者产生对抗性行为。有教师视学生为无情感、无个性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学生的情感,这会使学生产生被忽视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师生关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学生耳提面命,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他们产生问题行为。

(2)管理失范

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失范表现为两种极端行为:一是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弃学生,不能使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度敏感的反应,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惩罚,学生很容易与教师发生摩擦,从而导致行为失范。

此外,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低下,容易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降低,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2.学生的身心因素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大量是有学生的身心因素引起的,如性别上的差异,生理上的障碍,心理上的缺陷。相对女孩来说,男孩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外向性问题行为。女孩的外向性问题行为则要少一些。学生生理上的障碍容易使学生产生问题行为,如学生视、听、说方面的障碍,学生发育期的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心理缺失也是构成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它主要反应在焦虑、挫折和性格等方面。如,焦虑会使学生灰心丧气、顾虑重重,挫折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个性发面的问题也会导致问题行为,过于内向的学生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过于外向的学生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3.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第一,家庭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极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第二,大众媒体。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但是大众媒体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能延伸到课堂上。第三,课堂内部环境。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1]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故意,有的则是初始时的不慎。因此,最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条件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它主要关注明确的行为标准、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第一,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明确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明了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第二,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学生的成功经验,通常会激发他们的愉悦情绪,降低挫折水平,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适当的成功率,尤其是将课堂活动规划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难的适度范围。

第三,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保持课堂的整洁、秩序和优雅,增强课堂成员的秩序感、责任感。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次。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

①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行为问题。教师通常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社会强化,也就是利用面部表情、身体解除、语言文字等来鼓励所期望的行为。活动强化,也就是当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较好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参加俱乐部活动、提供设备的优先选择权和使用权、提供课堂活动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角色等。榜样强化,只要给学生提供某种具体的行为范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并朝着这样的行为而努力。

②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通常采用的影响方法包括: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正面批评;劝离课堂;利用惩罚。

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① 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课堂问题行为矫正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正确认识问题行为,它是行为有效矫正的前提条件,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矫正。第二,着手改正课堂问题行为。改正是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而且改正问题行为比认识问题困难得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观察与了解,判明问题行为的性质、轻重和后果;其次要运用多种知识,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形成对问题行为的正确态度;然后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纠正。第三,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行为矫正的一部分。理想的矫正不但要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要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

② 遵守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第一,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第二,坚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协调有关人员保持矫正的一致性,避免互相抵消矫正效果。第三,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③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觉察问题行为—深入诊断问题行为—确立矫正措施和方法—改正问题行为—评定改正效果—塑造、发展良好的行为。
 

更新:2013/1/25 6:21:34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