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小组合作学习:时尚!误区?思考……
作者:向彦桥 来源:三建乡中心学校 点击:2186次 评论:0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但与此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素质教育,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几乎100%的公开课教学教师都会采取这一方式,因为“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有利于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的合作精神。然而有些合作交流起的效果恰恰事与愿违,使优势转为定势,甚至变为劣势。

概括以下大致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

1.重合作形式,轻讨论价值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开放式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教师却没有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思考。如:有位教师在教质数和合数一课时,让学生开展讨论: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其实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教材上已有明确结论。况且1的约数只有它本身,这个学生早已知道。这样的问题既没有讨论的价值,而且也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上的发展,就容易造成“走过场”、“摆样子”的现象。

2.重合作讨论,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合作之前如果缺少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生对问题还没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开展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可能会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3.重个别优生,轻后进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本是一组学生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配合,共同体验、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然而有些教师总是在学生交流时请组长发言,由于学生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讨论时组长的权威较高,发言的机会较多,而其余学生则倾听的较多,自然而然地成为组内的“观众”。这样,久而久之,优等生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差的学生越来越差。虽做到了“上不封顶”,但“下没有保底”。

4.重生生合作,轻师生交流当前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合作交流,但大多数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一个较难问题,在学生跳一跳仍摘不到果子的情况下,教师可适时参与,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指出:课堂活动的主流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学生的合作活动能否有效组织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习成绩的提高和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针对上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现象,谈谈个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1.提出有探讨性问题,从“有形式”到“有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课课提有价值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这对于在小组合作中也同样需要。教师只有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时思考,才能不断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潮流出现在课堂中,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而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虽讨论得热热闹闹,但起到的效果却甚微。像这种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学习,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尽量避免。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能老是在低水平上重复,必须设置一定的难度,并且有一定的探讨的价值,既要使学生能够达到而又不能轻易达到。如:《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让小组进行合作,并且让学生说一说你们一组的发现。像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小组内通过与他人“对话”、“思考”“讨论”才能解决,这样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2.给一点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先思考后讨论。有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既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就不必要独立思考,其实不然。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若在此方式下学生能独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必进行小组合作。这样,既避免学生被他人同化,又发展了个性。而只有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不能解决时,则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通过学生在组内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来达到共识。如:在三年级的《摸红绿球》这堂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邵丹燕同学从家到学校这段路正好是26路车开往恐龙园的必经之路,26路车有10辆,其中有9辆是单层车,有一辆是双层车,请问你,邵丹燕从家到学校碰到公交车的情况。”在集体备课时,想到这题开放性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案时,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但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出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接着学生就各抒己见:“可能有一辆双层车。一定有一辆单层车。偶尔有一辆双层车。很有可能……。不太可能……。经常……。”等等情况。有些连教师预先都没有想到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已经解答出来了,难道还要小组合作吗?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3.组内分工合作,使得人人有事做。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有效调节与分工、协力配合、相互交流完成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如此,采用组内分工合作来完成,使人人有事做。学生的能力总有高低 ,我们不能老是把机会给优等生,应该给后进生留着。所以教师安排合作时,可以有意让后进生做一些较容易的题目,或者碰到难题让优等生事先点拨一下后进生,然后让他们来交流、汇报。让后进生觉得自己是组内的一份子,应该为小组争光,为小组出点力,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小组合作的任务是举例验证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其中有一个小组举的例子又多、又快,事后介绍经验时得知他们组是采用先分工再合作的策略,即这个小组中的三个人每个人只验证一条运算定律,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交流时让后进生生先说,说得不到位处,其余学生补充。使得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了作用,达到了小组合作的目的。

4.打破常规教学格局,变“呆板”为“灵活”。首先要创立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变成学生乐学、创造的乐园。教师要树立“人本”思想,尊重每一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目前,我们有的课堂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宽大的讲桌把教师和学生隔开,学生如同稻田里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插在田中,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这种呆板的课堂形式,讲台被推到教室的墙边,学生的座位可以排成环绕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师指导,利于学生共同进步。打破了秧田式,教师来到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合作。这种多向交流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乐学”、“会学”、“有创造地学”。
 

更新:2012/6/19 6:06:59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