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践操作中激起思维火花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智力目标: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起古诗来是非常厉害的。你们说是不呢?
生:是。
师:现在我先起个头,看看你们会不会背。远上寒山石径斜……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看来,你们背起诗来真的是很厉害哦。其实我们的语文古诗中也蕴含很多的数学知识。
教师出示古诗: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师:你知道这首诗共有几个字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你有几种不同的做法?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看!
(学生自己动手在本子上写,老师巡视。请学生回答。)
生1:7+7+7+7=28
师:你是怎么数的啊?
生1:一行一行的数。
生2:14+14=28
师:你是怎么数的啊?
生2:我是二行二行的数的。
生3:4+4+4+4+4+4+4=28
师:你是怎么数的啊?
生3:我是一列一列的数的。
生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8
在学生讲的时候,教师用惊讶与模糊的眼神看着学生,并且问学生:
我怎么听不清楚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和同学一听就很明白你说的算式呢?
生:就是一个一个字的数,一共有28个1。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是不是一听就很清楚了啊?
生:是。
师:现在老师来写,你们来数好不好?
学生一边数,教师一边板书。(在教师进行板书的时候,很多小声音在喊,太麻烦了。)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麻烦了。
生2:要累死的。
师:那有没有好的办法,让老师写起来不累,又能表示一共有28个1。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看。
学生讨论。
师:你们有好的办法了吗?谁来说说看。
生:老师,我知道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师:哦?那该怎么写啊?
生:28×1=28
师:哦,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啊?谁能看明白吗?
生:因为有28个1,用加法加起来的话,写起来很麻烦。我在书上看到过3个5相加就可以写成3×5,那么现在也可以这样写的。
师:哦,他说在书上看到过,那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到第页去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书。
师:现在谁知道为什么可以把28个1写成28×1了吗?
生1:乘法是加法的简便写法。
生2:因为每个加数都是一样的,所以就可以只写一个加数,然后有几个加数就乘几。
师:我们二位同学做的都是对的,当我们的加法中的加数是一样的时候,可以用比较简便的写法乘法来写。
教师板书: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乘法表示:几×加数或加数×几
28个1相加
乘法表示:28×1或1×28
师:另外几个加法算式你知道怎么用乘法写的吗?请你自己选一个喜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自己写。
……
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片段二: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当加法比较麻烦的表示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里共有几个字?用算式表示出来。(加法和相应的乘法都可以。)看谁的方法多。
教师出示古诗: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学生自己写。
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
生1:8+8+8+8+8=40
生2:5×8=40
生3:8×5=40
生4:1×40=40
生5:5+5+5+5+5+5+5+5=40
生6:40×1=40
师:谁知道哪个乘法是加法8+8+8+8+8=40的简便写法?
生1:5×8=40和8×5=40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5×8=40和8×5=40都是指有5个8相加。
生2:我觉得5×8=40和8×5=40也是5+5+5+5+5+5+5+5=40的简便写法,因为它们也表示有8个5相加。
师;你们说得都很棒。其实5+5+5+5+5+5+5+5=40表示有8个5相加,因此它的简便可以是
5×8=40,也可以是8×5=40;而8+8+8+8+8=40表示有5个8相加,因此它的简便也是5×8=40和8×5=40。
分析:让学生自己写出不同的方法,再去找加法的简便写法,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让学生明白8个5相加和5个8相加改写成乘法都是5×8=40和8×5=40。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以及乘法的含义。
三:反思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教学环节,在学生背语文古诗后得出不同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在一开始学生都会用不同的加法来体现出不同的解法。当一个学生用一个一个数而出现了28个1连加这种用加法比较麻烦的算式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更有一个同学说用乘法来表示,并说出书本上这样写的。于是我马上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自学,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或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把加法改写成乘法。只要能够说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能够总结出数理是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的。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二)教学过程中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进行加法为什么要用乘法来改写时,有一个学生说在书上看到过类似的题目,所以28个1相加时用28×1来表示时,是完全出乎教师的设想的。为了让学生自己明白为什么,采取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怎么改写,更能让学生明白加法写时太麻烦,从而深深的记住怎么样的情况可以用简便的乘法来代替。
(三)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突出以解决古诗字数这一问题为主线。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在行动之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解决问题中给予恰当的指导,保证学生的活动高效有序。进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 更新:2011/1/31 12:26:30 编辑:枫叶快手[jxjyw]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这位特级教师的课绝了!学习融合本能与欲望,孩子才会为之“疯狂” (12-12 06:48)
- 对话教学,编织课堂教学和谐乐章 (10-27 05:14)
- 【杨富民】在实践中“做”数学 (07-27 06:21)
- 做有生命的课堂 (04-22 05:23)
- 俯视“字母表示数”教学 (08-22 05:40)
- “三步五环节”模式应用课例分析 (11-30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