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高中戏剧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陈琳 来源:xsk 点击:12285次 评论:0

【摘要】戏剧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戏剧文学鉴赏是高中文选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戏剧教学更应该充分体现戏剧的文体特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把握戏剧冲突、分析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形象,参与戏剧编演,从而感受戏剧的魅力,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戏剧鉴赏 戏剧冲突 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 潜台词 人物形象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本文所述只限于作为文学的戏剧(即戏剧文本)的教学方法。

戏剧文本(以下简称戏剧),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西方文化艺术的瑰宝。戏剧鉴赏和诗歌、小说、散文鉴赏一样是高中文学鉴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选编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三部经典戏剧的精彩选段,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本《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又将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牡丹亭》、莫里哀《伪君子》、易卜生《玩偶之家》、曹禺《北京人》、老舍《茶馆》、贝克特《等待戈多》八部古今中外戏剧巨著选入。足见戏剧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中教材中的戏剧,大多是从长篇剧作中节选的,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如何加深学生对戏剧的了解,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感知鉴赏戏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其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探究。

高中戏剧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将古代戏剧作品(如《窦娥冤》)当成文言文来教,将现当代戏剧作品(如《茶馆》)当成小说来教,这些做法不免有失偏颇,削弱、忽略了戏剧的文体特征,应该摒弃。要想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首先必须认清戏剧的文体特征,牢牢把握戏剧三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才能吃透文本,有效引导学生鉴赏戏剧。

其次在传统的戏剧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其不足: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启发、互动教学,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两点戏剧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戏剧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是戏剧鉴赏的第一步骤

这里的戏剧情节指的并是教材选段部分的情节,而是整部戏剧的情节,包括课文选段的前情和后续发展。入选教材的戏剧作品大多是情节较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大部头,不能将节选部分和整部剧作割裂对待,将如果学生对前情和后续茫然无知的,将无法主动的参入课堂,接受新信息获得新感受。所以第一阶段,应以预习作业形式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剧情资料,课堂上花半节课时间,由学生个别展示收集成果,简述戏剧情节梗概,播放学生自己收集影视资料,让所有学生参与过程,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化繁为简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发表能力,同时切实把握情节脉络,对整部戏剧的情节以及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地位有个总体、系统地把握。以曹禺的《雷雨》为例,《雷雨》是一部四幕话剧,这四幕戏被安排在夏日某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发生,戏剧时间和场景都高度集中,但剧情的时间跨度却达三十年,三十年前剧中主人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是一对恋人,并生有两个男孩;当时的周朴园是富家公子,鲁侍萍是周家侍女,二人地位悬殊,鲁侍萍在大年夜带着刚生下两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周家,课文教材部分是《雷雨》的第二幕,发生在午饭过后,三十年后的“今天”周、鲁在经历了人世沧桑后意外重逢,剧情发展突转,如果学生没能了解三十年前恩怨,势必不能顺利解读课文节选内容。

大凡优秀的戏剧作品必然登场人物较多,关系错综复杂。同时,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戏剧矛盾冲突的最根本因素,所以,理清人物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骤也可以布置成预习作业,课堂上由学生派代表收集资料自主讲述,其他学生补充修正,最后以图表形式归纳总结,亦可以由教师设计图表,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基础上完成图表,用多媒体或板书形式呈现,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给他们直观、明晰的感受。例如:《雷雨》中丫头四凤和少爷周萍的特殊关系、周萍和他年轻的继母繁漪的关系、老爷周朴园和妻子繁漪的关系以及他和侍萍的关系、周朴园和他矿上的矿工(实际是他的亲儿子)鲁大海的关系,这些都是研读课文选段前首先必须把握的,

二、把握“矛盾冲突”、抓住“悬念”、领会“意外”是把握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核心,它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戏剧冲突有发生、发展、激化、转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戏剧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模式,即戏剧结构,戏剧结构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开放式即顺时性展开,由起——承——转——合四部分构成,如《窦娥冤》全剧除去开头的楔子共四折,由剧中人物蔡婆婆的独白开始,四折内容分别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一过程中窦娥和张驴儿父子的矛盾、窦娥与官府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冲突是推动剧情起承转合的重要因素。第二种是封闭式,即逆时性展开,剧情按照“突发事件(悬念)——追述——揭开”的过程进行,如《雷雨》,在第一幕中,周、鲁两家八个人物间错综纠葛,“草绳灰线”,早已伏下,课文节选第二幕中主要存在1、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爱恨纠葛2、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劳资冲突这两对矛盾冲突,两对戏剧冲突同时在这一幕激化,人物之间发展激烈碰撞,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第三种是卷轴式,即一些列人物、事件不分主次串联起来,如同卷轴画卷般慢慢展开,例如茶馆,这是人物矛盾冲突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恩怨式的了,而是几类不同阶层、背景的人物之间的社会矛盾,还和特殊时代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所以第二个教学环节,应该首先由教师讲授戏剧冲突和故事情节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讨论形式认真研读,分析选段部分主要人物关系,弄清每一对矛盾冲突分别在哪些人物之间产生,每对矛盾冲突的性质,最终找到促使矛盾激化的剧情转捏点,然后进一步重点分析矛盾发展、激化的片段。

三、揣摩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戏剧鉴赏指导教学的重要步骤

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舞台说明戏剧发展过中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补充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三个作用,人物台词又是戏剧冲突的外化,因此揣摩戏剧语言应该和把握戏剧冲突有机结合。

人物台词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制约,不同人物台词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态度、不同的心理、表达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侧面,因此必须在仔细揣摩人物的台词,探究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即潜台词)等,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单纯默然无声的阅读无法展现戏剧的艺术魅力,也不利于学生直观、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情。所以应该采用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由教师选取矛盾冲突产生、发展、激发、转化过程的几个关键片段,学生朗读一开始必然不可能尽如人意,可能出现无法拿捏人物语气、语调,或者拿捏不到位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没有参与朗读的学生一起提出朗读意见或者引导朗读者留意此时人物的动作神态、思考人物的潜台词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接着反问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不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而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反复常识,揣摩出人物的语气语调的同时,也水到渠成的把握住人物心理动态。当然这一过程,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亲身朗读,给学生以最贴近、最真实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朗读能力和技巧了,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具播放精彩的戏剧片段,让学生对比差距,修正朗读,劲儿体会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反复朗读是品味人物语言的有效方法,也能入学生积极参入课堂,易于实施,大有客观。

在把握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行为以及舞台说明交代的人物动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在经过前几个步骤的累积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动作、行为分析人物性格已非难事。一个人的一个微小的动作,往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雷雨》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繁漪不肯喝。周朴园就让儿子周冲劝母亲喝,最后竟让大儿子周萍跪下求继母喝,并声色俱厉地要繁漪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服从的榜样。他的这一行动充分表现出他专制、冷酷、一心维持家长权威个性,同时也造成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引导学生归纳人物形象、性格时还应提醒学生留意:人物性格之间的对比与衬托。在戏剧里,往往互相映衬,需要人物一个高尚,一个卑劣;一个勇敢,一个怯懦;一个慷慨,一个吝啬;一个聪明,一个愚蠢;一个正直,一个阴险。这样的安排和处理,都是为了使双方的性格在对比中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

四、指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戏剧情节是戏剧教学过程中的二次创作

课内文本教学完成以后,可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戏剧实践活动,进行课本的编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再现据奇怪,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又比学生课堂朗读的感染性大,有利于创设情境,锻炼学生对本文进行再创作的能力。如处理《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导演、演员、舞台设计、评议员四个组,让学生发挥所长,互相配合。演员组策划编排剧情,舞台设计则自制道具、准备服装,导演组可以精心指导策划,演员组则认真研读文艺复兴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文学思潮下,人物华丽直接的自白式台词,全情投入演绎,评议组成员则收集戏剧相关知识,力求专业客观的对戏剧表演的环节提出指教,这种方式是对戏剧的二次创作,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状态下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得到启示。

当然这环节实施起来有一点难度,也必须在吃透文本的情况下实施,不能好高骛远,抛弃文本、率性而行。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好调控、督导工作。

 


 

更新:2010/7/6 5:06:26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