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课堂给我的思考
-
听了本校很多老师的公开课了,有对外的、有优质课、有公开课、有展示课、有入门课等等,总体印象就是都在运用生本课堂的模式开课,包括我自己出课,也尽力运用“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模式,这不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做,更重要的是生本课堂确实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优势,同学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展示,达到了兵教兵、优势互补的目的,使课堂更加高效、目标达成度更高。
听课听多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说是困惑吧,就想整理出来,留待以后慢慢解决。
一、感触最多的是课前的预习。看到有些课学生展示的非常的到位、非常完美,教师几乎不需要点拨什么了,感到即惊叹又羡慕,惊叹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此优秀,羡慕的是有这样的好学生教师多轻松啊,当然更佩服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培训和大量的工作,如果连续每节课都能做到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大大的提高。只是不知道每门课都这样做的话,老师要投入多大的精力、有多少时间能留给老师来指导?学生每天要拿出多少时间来做这些预习,会不会负担更重了、会不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每节课的容量问题,多少才是最合适的。很多老师采用复习课讲公开课,一是复习课显得容量大,二是由学生展示代替老师带领复习,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每一部分学生只能交流展示一部分内容,会者自然早已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而用新课开课的难处就是学生的知识来源和基础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由学生讲解,这样就显得老师讲得过多了,而且容量也小,为了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只好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就进行了拓展练习,这样是不是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后续还需要多少节课来巩固练习?
三、我最喜欢看到的是当堂课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展示,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如何做到高效更是值得思考。
当然,有的学生就是一对一的教也未必能学好,既然教不会还不如让他自己学会多少是多少,也许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他会有更好的帮助。教与学总是处于矛盾中,怎样把教与学处理的更好,是我今后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 更新:2010/2/2 4:06:17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最全面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干货内容汇总(每位老师都需要)
- 【红顺视点】常态课上这些问题你意识到了吗?
-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应该听什么?
- 2022新听课偶感②:常态课上这些问题你意识到了吗?
- 中小学教研员如何提高评课水平?
- 观摩示范课应该听什么
- 最全面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干货内容汇总(每位老师都需要) (11-22 06:06)
- 【红顺视点】常态课上这些问题你意识到了吗? (11-08 06:03)
-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应该听什么? (11-06 06:30)
- 2022新听课偶感②:常态课上这些问题你意识到了吗? (09-07 05:26)
- 中小学教研员如何提高评课水平? (08-11 07:22)
- 观摩示范课应该听什么 (07-31 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