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科学课的教与学
-
如何能上好一堂科学课,这是科学教师经常苦苦寻思的一个问题。如何能让课堂活泼生动?如何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如何让课堂成为有效性课堂等等?我觉得除了我们经常讲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外,还需根据科学课学科特点,更多地研究科学课的教法与学法。
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材内容编写形式上,一般来讲,往往是教材先提出研究的课题,通过观察、实验、游戏、谜语、故事,甚至是教师讲述等形式提出问题,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接着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观察活动,有时是几个连续的观察活动,其中包括教师的演示。另一种是通过实验活动,有时也有几个连续的实验,其过程一般是从问题出发,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进行迁移。还有一种是教材具有很好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学目的除了知识概念外,还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训练过程等等。教材呈现形式的不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不同,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探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通过几十年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认为下面的教学方法比较实用。
一、观察法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指看、摸、听、尝、嗅等活动,还意味着理解或从理性上去领会;它既包括信息的输入,又包括信息的初步加工过程。
二、实验法
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或生产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三、探讨法
探讨教学的整个进程可分为“探究”、“研讨”两部分。“探究”即探索研究,这过程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教师提供给他们实物材料。“研讨”即研究讨论。这过程是给学生提供机会,促使他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交流讨论,进行抽象、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科学结论。
总之科学课教学的教法与学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活学活用,如何因材而用(教材),因才(学生)而用,因时而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永远地探索。
- 更新:2009/12/2 6:17:44 编辑:枫叶快手[灵宝教研网]
- 头条推荐
-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05-02 06:50)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12-04 07:10)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01-07 07:43)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11-09 05:36)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11-02 06:29)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10-05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