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课链接 整体建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
——建阳市西门小学数学课题组
继上一轮小学数学课题《优化数学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圆满结束后,随着全市小学数学2008“课课链接,整体建构”新一轮课题研究工作的启动,我校在市普教室的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计划与布暑,开题至今已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尽管各年段、各班级选择和确立的子课题不同,但无论是“新旧知识的链接”,“ 学科与学科的链接”,还是“智商与情商的链接”, “数学教学与生命的链接”,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的,都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与反思,我们既收获了喜悦,也产生了困惑。现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交流成功的做法,反思存在的问题,使我们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们的做法——务实求新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请学校骨干教师解读课题,引领课题组成员领会“课课链接,整体建构”的内涵,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征求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各年级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各年段子课题,并就研讨课的形式达成一致意见,即以“一人双课式”、“双课异人式”、“同课异构式”三种形式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案例研究开发活动。秉持“以课改促教学,以课改促质量,以课改谋发展,以课改兴学校,以课改抓养成”的思想,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把课题研究落到课堂教学实处。
为了提高教师们的研究水平,我们以“派出”、“请进”寻“引领”。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省、地、市级的各项培训和教学比武;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到三明、上海、宁德、广州、洛阳等地听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听专家讲座, 并将他们的理念带回来,在教研活动中学习与传达。我们还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请进”当地名师和“手拉手”学校老师到我校进行互动研讨,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等,加强了城乡教育的链接。一年来,到我校上示范课的老师有杨新玲、谢志红等名师;有范小凤、陈慧芳等青年骨干教师。同时还多次请教研室张华英老师到我校对青年教师廖丽娟、陈健、徐慧娟等进行零距离的备课、开课、评课等辅导。这些做法,弥补了学校研究经费紧缺,教师外出学习困难的不足。同时也加强了与各兄弟校之间的交流,汲取他们的经验,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有形有声有色。
二、我们的成绩——跃上新高
在研究中,我们本着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诠释理论的思想。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上研讨课,做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更新了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地关重了新旧知识,低、中、高段知识,预设与生成,数学与生活,学习与做人等方面的链接,使学生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联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静静走过一年,一路上老师们收获着花开的喜悦。我校师生在参加省、地、市的各项竞赛中成绩卓著,多人获奖。其中江志华、朱冬水老师撰写的课堂教学案例《关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思考》发表于CN刊物《新世纪小学数学》,雷正明老师撰写的课题论文在CN级刊物《福建教育》上发表,江志华老师撰写的教育叙事《您怎么能这样》及生活走笔《水仙迟开》先后发表在《闽北日报》上。江志华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获省一等奖,雷正明、刘富英、陈声有老师撰写的“链接”课题论文分别获地区一、二等奖。廖丽娟老师执教的《有多重》、徐慧娟老师执教的《平移与旋转》分别获省录象课评选一、二等奖。朱冬水、倪宝珍、江志华、雷正明、陈健等获相应指导奖。廖丽娟老师在参加市课题研究子课题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执教的《雪花有几瓣》和《一个星期有几天》两堂链接课,获市一等奖。我校还于2008年10月,成功举办了课改开放周活动,在活动中廖丽娟老师执教的《有多重》和刘富英老师执教的《花边有多长》,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江志华与罗丽萍、陈金凤与詹怡英四位老师在“双人异课式”链接研讨活动中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受到学校领导与课题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同时江志华老师对詹怡英老师的《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及自己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做了案例研究,并撰写成文。朱冬水、倪宝珍、江志华老师响应上级号召,于2009年3月至5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兼职培研员送教下乡活动。课题组还组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我校数学课题组制作的课件获市第一名,其中江志华老师参加市优质课件竞赛获第一名。同年我们还组织了全校趣味数学竞赛,其中3位同学获得满分奖,18位同学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市局期末统一命题考试中,各年级的及格率、优秀率均遥超市局优秀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了对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乞今为止,我们已将研究成果按《课题材料》、《课题教学设计》及《课题研究花絮》三辑整理成册。
三、我们的反思——充电引领
课题研究工作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看,推广面还较小,水平也不高。课题研究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理论指导。虽说也曾就课题研究进行过多次活动,要求也很多,但总觉得没有太大的进展与突破。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教师们忙于日常教学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有些教师认为搞不搞课题研究无所谓,只要教好一本书就够了,搞课题研究不是一线老师的事;其次是老师们缺乏理论武装,不善钻研,找不到突破口;再次是每年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每学期的总结资料也十分丰富,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相对不足,虽然课题组也多次要求各成员按时上报研究的过程性材料,但效果却不很理想,既使是按时报送的材料,参考、推广价值也不高,纯粹为了完成任务。
反思的结果是:我们搞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没有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也确实闻到了些许花香。但由于课题研究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而我们一线老师的理论功底不足,课堂实践多理论交流少,脑中空空,做课题研究少了主心骨。老师们可能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时学习充电,所以当要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付诸文字时,就显得苍白无力。再加上我们有些老师不善于总结提炼,缺乏分析与反思能力,不能对自己的成功做法进行总结推广,也无法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要不断获得新成果,取得新成就,有待于教师们的理论提高,有待于专家们的系统指导,有待于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待于操作层面上的微观调控。
四、我们的课堂——倡导七要
课题研究的目的,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有鉴于此,我们对“链接”课堂提出如下七要:
1、要自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去听、去说、去写、去思、去辨、去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要民主。《新课标》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面貌;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后进生,教学中要放慢脚步,让中下生跟上老师的步伐。
3、要互动。小学生好奇、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如果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教”,学生“学”,即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解答,学生的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学起来会觉得乏味,我们应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变成引发学生发展的场所,变成教师教育智慧展现的场所。
4、要练习。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做到练习设计有新意、有层次,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少而精。
5、要预习。课前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预习,把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要特色。学校教育除了要“授业、质疑、解惑”外。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我们要发挥“数学殿堂”和“数学迷你宫”的作用,让学生在“殿堂和迷你宫”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在数学的王国里自由快乐地遨游。
7、要链接。课堂上要关注新旧知识的链接、课内外知识的链接、学科间的链接、智商与情商的链接、课堂与人生的链接。为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为培养大写的人而教育。
五、我们的目标——期待花开。
课题研究活动促进了全校师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真正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为了在新一年中,我校的“课课链接,整体建构”课题研究能取得更大成就。现将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目标制定如下:
(一)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校实际,课题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推进课题研究。
(三)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年段工作计划,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定期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进行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落实学生作业订正,改进作业订正方法,力求做到对错题有查找,有分析,有改正,有举例,把学生的作业订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纠正错误,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模型。
(四)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在学习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围绕读教育经典、做课题研究,定时、定人、定内容进行教材解读、说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听18节课。兄弟学校有开放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自行调课去参与,并作好听课笔记。凡学校派出听课学习的教师,都要认真听、用心记,回校后汇报教科研信息动态,上好汇报课或作简要的听课评析,做到一人外出,全体受益。
(六)课题组成员定期上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材料,每学期至少1篇。上交材料可以是论文、典型课例、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经验体会等,通过总结成功做法,反思不足,促进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七)利用市局每年进行的课题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适时举办专题讲座,系统阐述课题研究的内涵和方法,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同时,加大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力度,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为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 更新:2009/11/22 5:04:37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 《语文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报告 (05-02 06:50)
- 校企合作 I 学海密探申报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省专项课题获批立项 (12-04 07:10)
- 课题从哪里来、怎么做,这篇文章梳理清楚了 (01-07 07:43)
-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生评价 (11-09 05:36)
- 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素养 (11-02 06:29)
-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10-05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