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 实在 高效
-
——《地图上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悬崖、魏格纳、轮廓、痕迹、携带。会用“逐渐”来造句。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学习其仔细观察事物的精神。
4、理解有关大陆漂移的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学习其仔细观察事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大陆漂移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找“四大洲”
同学们,我们知道全球的陆地可以分为七个大洲。而这幅世界地图却只标出了三个大洲,还有另外“四大洲”的名字躲起来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热身游戏的作用有二:一是激发学习热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二是为学生更好地了解“大陆漂移说”作准备。】
一、激趣导入
1、(指向地图)大家知道吗,在九十多年前,就是在这幅世界地图上,德国的一位著名的气象学家,他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大家想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出示幻灯片)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2、谁能就这个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相机把问题板书出来,如:①谁发现?②发现了什么?③怎样发现?④发现后怎样做?)
【因势利导,就地图引出《地图上的发现》这一课题,并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引领他们根据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去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
3、师:你们真会提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通过预习,谁能先解答第①个问题?(魏格纳)
4、关于魏格纳,他是一个什么人呢?谁愿意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可参考书本104的“学习链接”来回答,也可汇报课外收集的资料。)
5、我们马上来看看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究竟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吧!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请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课文的生字词,并读一读。(遇到不会读的字音,可以请教你身边的同学。)
3.老师刚才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发现有一些“绊脚石”挡住了大家的前进的去路,使大家读得不够流畅。现在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把“绊脚石”搬走,好吗?(出示课件,学习生字新词。)
【用搬“绊脚石”的形式去扫除字词障碍,形式新颖,气氛和谐,学生兴趣盎然,效果显著。】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师: “绊脚石”没了,路通了!老师把掌声送给大家!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出示填空题:课文先写魏格纳从(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再写他提出( ),接着写考察中的发现,最后写由这些发现得出大陆漂移的结论,使得( )获得了新生。这是按( )顺序写的。
3、生汇报,师小结。
课文先写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再写他提出(“大陆漂移说”),接着写考察中的发现,最后写由这些发现得出大陆漂移的结论,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初读感知,让学生在默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大概内容了然于胸。】
四、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呢?(第一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
(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第一自然段。
(2)魏格纳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请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第一段,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要求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再汇报。
4、我们先来理解第一个句子: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①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板:轮廓很吻合)
②你有什么没弄懂呢?谁能帮忙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引导理解下列词语: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师展示南美洲纸板引导学生理解。)
“吻合”——完全符合。
③课文是指什么和什么很吻合?你能出来指给大家看看,并演示一下吗?(指名学生板演“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④指名读这句话,抓住“突然”“发现”“有趣”“很吻合”来读。(引导学生评价)
⑤齐读。
⑥同学们想想,魏格纳的这次发现是怎样得来的?
“漫不经心”——是偶然之间留意到的。(可见他平时比较留意身边的事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划,甚至上前板演,以加深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味和品读,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话语。】
5、经过仔细观察,魏格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现,我们一起看句子。
①出示句子: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②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汇报,师板:边缘可拼接)
③谁有信心把这句话读流利?(生读后正音,如“锯齿”“参差不齐”)
④小组合作活动:读一读,比一比,下面两句话哪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1)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2)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⑤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用了比喻的手法。)
⑥对!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看这个比喻句:它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世界各大洲的边缘)比作(锯齿)。它们两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图(边缘、锯齿图)……那句子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这个特点——“参差不齐”。所以说,这个比喻句比第一句(更形象更生动地)写出了世界各大洲的边缘(参差不齐)的这个特点。
⑦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写得那么好的比喻句吧——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句子的赏析与对比,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持续发展。过程是实在的,结果是高效的。】
7、思想教育。
那魏格纳的这个重大的发现又是怎样得来的呢?找出句子中的一个词语来——仔细观察。你看,同样的世界地图,你见过,我也见过,许多人都看见过。但只有魏格纳有这个重大发现。那他靠的是什么?(板书:仔细观察)。所以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所谓文以载道,在学生深入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适时点拨,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有了这个重大的发现以后,魏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1912年,魏格纳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
2、课文是怎样解释“大陆漂移说”的?出示第二段内容。
3、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5、请用▲标出表示陆地变化的词语——裂开、漂移、形成。
6、大家想看看地球是怎样由原来的一整块慢慢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吗?(播放动画,老师一边慢速读介绍: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一整块的——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了漂移——它漂移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大陆继续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引导理解大陆理解其“裂开——漂移——形成”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7、指导朗读: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大陆由当初的一整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历经了很漫长的时间慢慢变化而来的。谁能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读这一段?
8、哪些词语说明了变化的缓慢呢?(两亿多年前、逐渐)
9、你能用哪个词来换一换呢?(渐渐、慢慢、逐步)
10、老师想请能说会道的同学用“逐渐”来说一句话!出示说话练习题。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来品读、赏析,并学着造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读和说的能力。】
五、轻松游戏,趣味记字。
1、这节课,大家认真学习,有点累了吧?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2猜字谜。金屋——锯 山下街心有一厂——崖
3、其实,除了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记,来,说说你的好方法吧!
4、汇报。
【游戏识字比较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放手让他们自由谈记字的好方法,则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实现有效的思维过程,生成新的精彩。】
六、总结升华,呼应开头。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呢?
2、那你的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呢?(指名谈)
3、老师也有收获呢——那就是不但认识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魏格纳,还了解到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同学,老师真高兴!
【首尾呼应,不但回应了上课伊始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质疑问题,而且顺理成章地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在整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套餐。
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一、二段。
抄:抄写生字词。
想:科学家们是怎样证明“大陆漂移说”的?
板书设计:
22地图上的发现
↙ ↘
轮廓很吻合 边缘可拼接
\ ∕
大陆漂移说
仔细观察
- 更新:2009/11/22 4:42:13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2023,如果你继续当老师,请牢记这些建议
终于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教学生活,下个学期,你是否依然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如果你继续当老师,下面这些建议你一定要记住。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04-26 09:46)
- 东南亚第二课时 (04-26 09:45)
-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案示例2 (04-26 09:45)
-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04-26 09:43)
-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04-26 09:43)
- 海洋资源 (04-26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