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院 - 枫叶智库
枫叶教育网 - 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地方教育门户
“121”教学模式在数学课上的反思
作者:zhang58 来源:函谷关镇梨湾原小学 点击:6784次 评论:0

“121”教学模式在数学课上的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更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要鼓励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创新。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和认识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而互动式教学就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的环境以及实践能力得以实现的空间。
    121“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121”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    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这就体现在引导自学阶段,教师示案导学,学生明确目标,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教师巡视学习情况。在释疑解惑阶段可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听讲、示范-模仿;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提问-回答、激发-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121”模式课堂可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释疑解惑阶段同样可以使用小组学习,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在训练反馈阶段,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同样“121”模式也有令人困惑的地方,例如:

1、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背景掌握的不足。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有时课上所举的例子看似很简单,但对有一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大脑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模型。

2、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有许多内容是纯粹的数学知识,不可能每一个内容都联系实际,这里面就有一个数学与实际联系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建模问题--将实际问题化归成数学问题,这不是所有学生很快就能形成的能力。

3、对有些数学问题学生生活经验少,教师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感知,从而埋下了隐患,后续教学想纠正和提高都很困难了。比如带学生到跑道进行实际感知,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一定有效果,但也不能一次就让所有困难生过关的。

综上所述,“121”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其闪光点,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须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力求使其尽善尽美。

 

 

更新:2009/10/27 21:17:09 编辑:fengyefy
评论共 0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头条推荐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

听课不仅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常规的、容易操作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详情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更多...视频聚焦
更多...枫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