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文嚼字“无时无刻”
-
今天全区初中段统考,早上先考语文。拿到试卷的时候,我照例先自己浏览试卷做题目,其中初三的语文卷中有修改病句的选择,D项的句子是这样的:考生在考场是专心答题,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粗看到这个句子,凭着语感,我直觉这个句子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习惯说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做某事”,比如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这个句子要表达的应该是肯定的意思,也就是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想你。但是,再一琢磨,按照语法的规范来说,“无时无刻”这个词语里面有两个“无”,也就是表示了两个否定,那么应该表示肯定的意思了。也就是说,D项的这个句子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可是,一个句子怎么可能既正确、又不正确呢?!我开始有点疑惑了,因为已经有一个C项是正确的了,C项的句子是: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这个句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定要挑刺的话,“挑战”后面可能逗号改为分号更妥当些吧。可是这个D项怎么办?难道会是两个都对吗?我开始有些犹豫了,如果我自己做的话,我该选择什么?
考试结束前,我看到了网上公布的语文试题的答案,果然是C。那就是说,我的直觉是正确的,可是会不会有很多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D呢?如果多看D的话,觉得它确实也正确啊!我开始有些担心。此后,脑子中就一直萦绕着这个疑惑:“无时无刻”到底表示肯定还是否定意思?
中午吃饭的时候,接到另一个学校教研组长的电话,果然就是针对这道题的,觉得C和D都可以,征询我的意见,尤其是后天阅卷的时候如何统一答案?而选择D项的理由,跟我原来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双重否定不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吗?那么,这个句子就没有问题啊,表示的意思自然是:老师和家长都在时时刻刻地等待学生的考试。可是,我总觉得有些不踏实,本来想再问其他教研组长或者教研员的,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后来想想,还是先查查资料,咬文嚼字一番吧,凭我的水平,难道这么一个词语都不能理解吗?!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5月第2次印刷)第614面,对这个“无时无刻”的解释是:即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从这个解释来看,运用替换的方法,D项可以理解为“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等于“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时时刻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这就完全正确了啊。这个解释是把它看成双重否定即肯定的意思来解释的。再看下面的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象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难道说“无时无刻不在心上”等于“时时刻刻不在心上”?那不是截然相反的意思吗?再看例句: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不在恋着剑波,就好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曲波《林海雪原》九)那我就更不懂了,解释跟两个例句的意思完全相反啊,从例句看,“无时无刻不”才等于“时时刻刻”啊!
我又查了《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出版社,1996年7月修订第3版)第1330页,上面的解释是:“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例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这个解释很合理,我是能接受的。
所以,最后思考下来,我的结论是:
“无时无刻不”五个字连用在一起才表示双重否定推断,“无时无刻”只能表示否定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联合式的并列短语构成的成语,其意思只有单纯的一个否定,即表示“无时”或“无刻”,相当于没有一分钟,没有一个时刻。而只有与“不”连用的话,才表示了肯定的意思。所以,成语辞典上“时时刻刻”的解释应该是不对的,意思刚好相反了,这是“无时无刻不”的解释。至此,这个成语算是咬文嚼字清楚了。
可是临了,我看到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也就是说成语辞典的解释也是正确的,那该怎么理解呢?
——“无时无刻”后接动作时其实已经暗示动作是经常发生的了,所以后面的否定词“不”就不起否定作用了。请看下面的例句:
1、我差点掉水里了。 2、我差点没掉水里。
——这两句话都是表示没掉水里的意思。从语法规则讲,这应该是截然相反的两句话,但实际表示的意义却是一样的!你注意到汉语中这样的句子了吗?
由以上可知,当遇到这种表达方法时,就看句子是表达作者期望的结果还是不期望发生的结果,如果是期望发生的结果时,则否定词就起到否定的作用,而如果是作者不期望发生的结果时则均表示结果没发生,否定词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而不起否定作用。这是不是古汉语用法的保留呢?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成语大辞典》为什么那样解释“无时无刻”了。
这是很有意思的汉语语法现象,但也非常搞脑筋!语法逻辑和实际意义是不统一的!
——这也算是对上面理解的一个有益补充吧。所以,严格争论的话,按照作者的期望结果来看,试卷中D选项也可以算对,只不过这不符合人们的约定俗称习惯而符合语法规范罢了,但是这些东西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实在太费劲了。
所以,最后一点建议:对于这样玩弄文字、咬文嚼字的题目,很可能会混淆学生的认知,会把原本正确的语法体系搞糊涂了,即使你作为老师,这样看下来会没有点迷糊吗?所以,建议正规的试题中还是不要出现这样模棱两可的题目为好,老师出题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一些、多斟酌一点!
- 更新:2008/1/28 2:14:39 编辑:fengyefy
- 发表于:2013/5/19 12:24:00枫叶网友(59.172.32.57)
- 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一些所谓考试专家只是玩文字游戏,搞“回字的四种写法”的文字游戏,误人子弟,还自鸣得意!
- 发表于:2010/1/22 23:08:00枫叶网友(117.90.220.81)
- 哎····太饶人了·····出这种题目没必要···纯属刁难学生!!!!!!!
- 头条推荐
-
“妈妈,童话里都是假的吗?
身为父母,我们对待童话的态度,应该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花一些心思帮孩子过滤一下,留下童话的精华给孩子看,也把快乐留给孩子一辈子记忆和珍藏。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中国最牛的10个汉字,第一个就给跪了!
- 18幅对联趣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 《古文观止》里的八段名句,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透无数世人!
- 李愬雪夜入蔡州背后竟然有这么精彩的故事
- 国庆大阅兵中的各学科知识点出炉
- 中国最牛的10个汉字,第一个就给跪了! (12-15 05:28)
- 18幅对联趣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11-30 05:03)
- 《古文观止》里的八段名句,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11-29 06:45)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透无数世人! (11-02 06:19)
- 李愬雪夜入蔡州背后竟然有这么精彩的故事 (10-28 05:36)
- 国庆大阅兵中的各学科知识点出炉 (10-05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