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龙湖风景区探寻

作者:孟德祥云 来源:焦村一中 点击:3607

                           龙湖风景区探寻

《启开尘封的历史》节选        孟德祥云

2017年6月12日早上起来,无甚大事,突然旅游的灵感来临,远的来不及准备,何不去20多公里的龙湖风景区一游?说走就走,于是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在灵朱公路上,很快就到了龙湖风景区

龙湖风景区的大门造型是一条龙,好像要飞起来,十分威武。龙头昂首,朝向西天。龙尾翘起,背向东方,犹如从东海而来,飞天而去。左侧 ‘龙湖风景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进入大门,在其正中修建有一座石头堆砌的假山,假山的石头上刻着千姿百态的龙,正中有一高6米左右的石块,最上端写有‘龙吟’两个字,下方有一龙头,栩栩如生,一股水流从龙的口中喷涌而出,流入下方的一个圆形水池。水池周围依次有龟、甲、鱼、虾等八个铜制动物,蹲坐池边,昂首向天,活灵活现,形象十分逼真。

龙湖风景区大门

龙吟

进门东行,只见花圃园林,云洞庙轩,风亭水榭,石刻石阶,翰墨词赋,苍松翠柏。大坝的西侧是跃天岭,东侧是五亩乡的桂花塬,是弘农涧河最窄处。从跃天岭左侧步行进入大坝,顶部宽有20米左右,长258米,大坝最高处77米,是河南省海拔最高的一座水库。是豫西地区唯一一座集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气势磅礴,吞百涧溪水,雄浑巍峨,横百米窄口。来到大坝上,依着栏杆向南眺望,远处的山岭青翠,花木争艳,水面浩瀚,碧波荡漾。山水一色,氤氲升腾,景物旖旎。好一个高峡出平湖!白云碧水,蓝天翠岭,红土黛山,龙湖胜景,美不胜收,好一幅自然山水画!

顺大坝东行,北望坝底的发电站机房,隆隆作响,泄洪洞奔腾的水流,溅起好高好高的白色浪花,走到尽头是宽阔的溢洪道。接着顺坝顶原路返回,来到跃天岭南端,这里有纪念馆、天井、和副坝。水面上几艘游艇在航行。穿过副坝,我们从跃天岭的西侧又回到大门口。围绕跃天岭转了一圈。有词一首为证:

水调歌头   龙湖行

窄口立大坝,宽心植邑间。

龙湖广阔,烟雾飘渺向天泛。

南望千峰绿碧,若遇晴日倒影。

一幅盛景现。北观正发电,水润万倾田。

凌云志,锁蛟龙,奇迹现。

当年何为浩然?无语看纪念。

重现人海旌旗,抬石装土拉车,兵团会战酣。

万民心相聚,史记千万年。

灵宝窄口水库纪念馆

水库大坝

绕跃天岭一周,然后出了大门,顺便坐在小卖铺前休息。突然想起在小河滩时,张耀立曾说过,下匣村的张姓也是从下原头村迁移的。下匣村原来在副垻跟前,后来修水库又迁移,估计离龙湖风景区不远,大老远来了,何不拜访一下。于是我就问小卖铺老板的祖籍,老板说;“我姓张,祖籍可能山西大槐树,我们祖先那时每年月尽的晚上4点起床,步行而去。初一早上要赶到张家祠堂,去早了,祠堂门不能开,在外边冻得瑟瑟发抖;去晚了,罚咱喝凉水,大冷天,那滋味可不好受。年年拜年年年去,年年辛苦年年拜。几十年后,趁祖籍的人不注意,就把老神子拿来。在下匣村东边的红土坡下盖了三间祠堂,把老神子敬在祠堂里,年年过年年拜,再也不用去山西大槐树了。”

我心里想 ;山西大槐树,几个小时根本就走不到!

老板看到我脸上有疑问,接着又说;“我叫张宏满,我的堂兄张长喜,他在村里是先生,管理红白事情,80多岁了,懂得多。祖籍他能说清楚。”

我接着问:“张长喜在新下匣村么?要不我去一趟下匣村?”

张宏满答道:“不在下匣村,在焦村镇的杨家村。”

我追问道:“为什么在杨家?”

张宏满不紧不慢说道;“1968年开始修窄口水库,由于水库修成后,下匣村将被淹,所以下匣村要移民。张长喜经过政府协调,移民到焦村镇的扬家。”

我自言自语说道:“杨家,离我很近。”

是啊!下匣村的张姓,为了水库早日建成,为了灵宝县的发展,高风亮节,顾全大局,无怨无悔。舍小家为大家,舍低处搬高处,舍聚集而分散,舍优越而面对艰难,精神可嘉,日月可鉴!

水之源

著名的跃天岭      

第二天下午,也就是6月13日下午,我在杨家的一位同学的引荐下,找到了正在苹果园锄地的张长喜。我们三人在苹果树下坐定后,我试探性问道;“长喜哥,都八十多了,你一定知道祖籍在什么地方?”

张长喜如数家珍冲口而出:“下原头!我张家有人迁移到小河滩,曾是央企新闻厂的总部所在地,为国家做出贡献了吧?函谷关旅游景点的王跺村为国家守了几百年的函谷关吧?槐树原由于有民国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张麟绥和县志主编张象明,是名人吧?由于1958年到1973年共15年,全县人修窄口水库,下匣村因位于军民洞附近而出名,当时谁不知道下匣村呢?是名村吧?哦,你是哪里人?怎么问我这个问题?”

“我啊!下原头村人,附近村人又叫汉头村。”

张长喜老人,好像恍然大悟:“噢!汉头村就是下原头村!

我继续追问:“我听张宏满说,张姓祖籍的老神子在下匣村?”

张长喜停了一会:“噢!永宁人把家谱拿走了,大约在雍正年间下匣村把老神子拿走。在匣里东村盖了三间祠堂,两间厢房用来敬老神子。村里给祠堂拨了几亩地,村里人挨号维修管理祠堂,种祠堂地,为祠堂养羊。每年正月初一,由管理祠堂的人,在家庙供桌上摆满供品,组织村里人分辈份进入家庙向祖宗下跪叩头,企求祖宗保佑。从此再也不用到祖籍去拜年。”

“你知道张姓什么时间迁到下匣村”

“祖先曾说明末清初,那时地裂干燥,荒野遍布,木皮石面皆食尽,蝗灾随旱灾而来,飞蝗蔽天,兵荒马乱,张姓曾在明朝做官人很多,改朝换代之时,走为上策,方可保全性命。”

我又问道:“现在的下匣村和祠堂在什么位置?”

张长喜老人耐心回答着:“祠堂在水库东,被水库淹了。老神子在文化大革命前有人看管,以后就没有人管了,老神子风吹雨淋,已经风化,在1968年修水库时老神子毁了,祠堂也毁了。原来下匣村一共有200口人左右,现在下匣村移到跃天岭的西南,剩下没几家人。国家扶贫实行异地搬迁。朱阳营里村房子已经盖好,时间不长全部搬迁。到时新匣里村也不存在了。老下匣村也被水库淹没,就在窄口水库游艇下方。”

“我有车,明天咱们一同去窄口水库,实地看看,行么?”

“行啊!。”

下匣人站在下匣老村的位置上

游艇的位置曾经是下匣村

第三天早上,乘车再次到水库实地查看。路过五亩乡的几个村时,坐在车上的老人给我们讲述龙乡的传说,龙盘若五亩之大(五亩村),继而蜿蜒前行,九府振动(九府村),休息时盘成一圈(盘龙村),又要前行,抬起头(台头村),龙在长桥拱身(长桥村),到了龙湖化麟,跃天岭腾云而去(匣里村)。

来到大坝上,老人说大坝北属于五亩乡,大坝南是朱阳镇,而下匣村属于朱阳镇。我们沿大坝的台阶下到老村的位置,远眺水库对面,张长喜指点着祠堂的大概位置。看脚下水轻轻地拍打着大坝,几艘游艇随着水势上下颠簸。游艇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的下匣村。我们在原来下匣村的位置拍照以作留念。

                 龙乡

             渡槽

我曾听老人说有下原头村的张姓迁移到五亩乡九府洞附近,我们三人来到了九府村,见到了年龄最大的两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痛苦叙述道:“天意从来高难问。我张姓在马年(1930年)突遇山体大滑坡,致使我张姓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大部分死亡,只有两户人家幸免于难。我家的老人有幸没有被掩埋。那一年是庚午马。庚午马是路旁土命,能好么?在我小的时候只记得,祖籍是灵宝西原上的一个村,好像叫槐树岭,唉!”

听完老者的叙述,确实触目惊心,使人不堪回首,谈之泪流,说之心有余悸。但我知道至此五亩乡九府村的张姓与下原头村沒有任何关系,因为老人叙说祖籍是焦村笆篓村的槐树岭。以后两次到九府洞附近,均无功而返。在找到二门家谱之后,根据家谱记载,下原头村张姓迁到五亩乡宋曲村,曾经和张长喜老人几次到宋曲村寻访,也无果。难寻的张家坡,你在哪里?

后来张长喜老人独自一人前往,在九府村西不足百米处,也就是灵宝著名三八桥南侧,遇张家坡80岁的老人,两人相谈,才知张家坡的张姓是从下匣村迁移而来,至此才联系上张家坡的张姓。而家谱记录的是宋曲村没有错,乾隆年间的宋曲村包括现在上宋曲、下宋曲、梁家洼、张家坡、虎儿坡、岭坪村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分为三个大队,分别是宋曲,梁家洼、岭坪。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张家坡难寻。不管怎么难寻,终究还是找到了。那一年正月初一,我和张长喜老人及其三儿子来到张家坡为张姓人拍照。

气势磅礴的大坝

雄浑巍峨


更新:2021-12-22 06:55:2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