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灵宝函谷关】《启开尘封的历史》(节选 函谷关探寻二)

作者:孟德祥云 来源:焦村一中 点击:4067

                道家之源。

                    函谷关探寻二

                       《启开尘封的历史》节选    孟德祥云

   我们再次到函谷关探寻,张允立告诉我们:“十二世有王垛张姓迁移到槐树原村、西寨、东寨。槐树原村有民国时河南省第二届咨议局议员,偃师县长,灵宝县志主编张象明。堂哥张著明,曾任宝丰县县长,河南省第二届议会议员。更有马占山手下的少将参谋张麟绥。怎么样?槐树原村很近,你想去看看?我今天客人多,不能陪你了,到槐树原村你可以找张文职。”

   我们到王跺村上边的开元大道的西边开始上坡,转过几个弯,到张象明的祖碑跟前停了下来,此处比王垛老村高出300多米。站在碑前,真有登高望远,居高临下的感觉,向东望去,东原时隐时现。向下远看,宽阔的弘农涧河到这里,就要入黄河了,巨大的丁字型的流域面积展现我们面前。下午时分,涧河上轻雾淼淼,太阳一照,升腾紫气。紫气东来的成语就在此出现。向下近看,开元大道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一样栓在西原上,奔驰的汽车象是小蜗牛似的向前蠕动。

    张象明祖碑。

           前面就是槐树原村

   我们来到张著明、张象明的祖碑跟前,仔细看碑座有1.5米高,用红色的大理石镶嵌,意味着文物保护。再往上是两个碑身,碑身上面呈半圆形,藏在用蓝砖修建的小洞里,把碑身保护的很好。碑文上的字看的很清晰,正面的碑上面是‘皇清’两个大字和图案,下面是‘同治三年’立的,碑文是‘登仕郎槐堂张公夫妇懿行碑’。背面的碑上面仍然是‘皇清’两个大字和图案,‘清朝同治四年’立的,碑文是‘贡生函峰张公夫妇懿行碑’。碑身上部用蓝砖砌成美观的图案,再往上是瓦做成的小屋屋顶,碑脊上两边是龙,往里依次是两个小石狮子。

   三子张乐乐从不同角度对祖碑进行拍照,拍完照我们又乘坐汽车继续上坡,车缓慢地爬到坡顶。来到二道原上,往西极目远眺,一望无际,土地平坦,视野开阔。车向西行了一里地,就来到了槐树原村,下车遇一村民,我上前问道:“请问这是槐树原村么?”

村民应道:“是啊,你找谁呀?”

   我答道;“找张文职,你知道你村张姓祖籍么?”

   村民说道:“我都快六十了,祖籍好像是山西大槐树。你问这干嘛?”

   我说道;“我找张文职就说这件事,烦你引见一下,好么?”

   村民热情帮忙,不大一会儿,我已经落座在张文职家中,张文职满头银发,留成小平头,显得精神矍铄,一米八的大个子,身板硬朗。我先自我介绍道:“我是焦村镇汉头村,不!是下原头村的。”

   话音一落,静默,静默,再静默。张文职坐在椅子上,两眼直瞪瞪地看着前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停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激动地说道;“哦!老家人来了!”

说完紧紧握住我的手。这又是久别几百年来下原头村的张姓人的一次握手。四只手叠放在一起,握的那么沉重,握的那么有力,握的那么真诚。

   70多岁的张文职说道:“多少年来,听老人说祖籍在下原头村,但不知是哪个乡镇,也没有去过,今天老家人却找上门来,怪不得昨天晚上做梦回家找不到路。”

   我从提兜里拿出已经复印好的一篇文章,翻到最后一页,请他过目,他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看,肯定说道:“这是一页县志!”

   我接过话茬说道;“这是我拍摄的县志,这可是你爷爷亲手编撰的,我来想问问家祖张象明和张麟绥的情况。”

   张文职摘下眼镜,好像放松了许多,说道:“我的爷爷叫张著明,少读书,有夙愿。清优贡生,是1916年河南省第二届议会议员,1922年陕西省长公署科员,曾任本县县议会议长,1924年是宝丰县县长,县志记录曾任红亭书院,后为完全小学第一任校长。张著明是张象明的堂弟。”

 1992年县志记录的张象明

左一坐在椅子上的是张著明,珍贵照片由家属提供。

   我央求道;“你给我讲讲张象明的基本情况吧!”

   张文职又戴上眼镜,慢慢的讲了起来:“槐树原张希望有三子,分别是,张崇修、张崇德、张崇道。县志记录,张崇修以子云臺赠修职郎,修职郎是正八品文官的散阶。张云臺,附贡,曾任淮宁训导。张崇道贡生,以孙著明赠文林郎,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张云景的孙子是张麟绥,附贡,授州同衔。(授,是大清朝廷授予的。州同,是官衔,从六品左右,虚衔)。张崇德,监生,候选县丞,崇德以孙张象明赠文林朗。张崇德有两个儿子,长子张云隆,附贡。次子张云景有四个儿子,长子昭明,二子远明,三子象明,四子东明。张远明是清末岁贡。次子张云锦为文林朗,张云锦的儿子就是张著明。

张象明1935年县志是这样说的,字仪生。光绪壬寅科(1902年)举人,历任灵宝县劝学所总董。县视学和河南省立第九中学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为河南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1912年)奉大总统任命,授偃师县知事,曾任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署参议,曾编写《天伦变》劝善醒世。民国24年(1935年)主编《灵宝县志》,共12册。”

   我突然想起李家坪村一李姓的碑文是张象明所撰写的,其中有一句我还记得‘书必求其解,不拘字句’。落款是光绪庚子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我问道;“你看过县志?”

   张文职接过话茬说道;“看过,民国24年县志开始是知县孙椿荣(河南临汝县人)作的重修灵宝县志序:‘县而有志犹国之有史,家之有乘也,举凡疆域之沿革,山川之起伏,古迹之存留,名胜之所在……紧接着是张象明爷爷所作的序。全书共十卷,分别是疆域、人民、建设、赋税和土产、礼乐和武备、教育、卷七是职官、人物、选举、卷八是文艺,卷九还是文艺,卷十是外纪、古迹、禨祥,另外还

有附卷前卷、附卷后卷。”

                                   

1935年县志记录法政毕业的张麟積,        

1935年县志记录附贡张云臺。曾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          

1935年县志记录岁贡张远明。

1935年县志记录附贡张云景。授,是大清朝廷授予的。州同,是官衔,从六品左右,虚衔。

   “张麟绥呢?”我紧接着问道。

   张文职不紧不慢说道;“张麟绥兄弟六人,分别是麟紱、麟经、麟趾、麟绥、麟彩、麟刚。麟綵县志记录师范毕业。堂弟麟積县志记录是法政毕业,曾任县立小学校长。麟绥是北京陆军大学毕业。都是槐树原村人,1992年县志(主编是贾同然)是这样记录张麟绥的‘民国2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高级参谋、民国21年东北边防军抗日将军马占山部少将参谋长’。张麟绥一直跟随马占山闹革命,马占山上将是著明抗日爱国将领,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拍有电影《决战江桥>》。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毛主席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英雄’。1950年11月29日病逝于北京寓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务院送了挽联和花圈。曾任黄埔军校副校长,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亲自送灵。”

我盘根问梢:“你能说清他的基本情况么?”

   “啊,说不清。只知道他是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黑龙江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处长,黑龙江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官公署少将参谋长,随马占山将军抗日作战23年,民国2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高级参谋。”


1935年县志记录的张麟绥  

   决战江桥剧照

    “官职真不小啊!那张麟绥的后人呢?我能不能拜访?”我非常吃惊,张氏还有这样为国而战的大人物,张姓还有这样血气方刚的大英雄,张姓还有这样为民族而立的铁血汉子,还有这样为国家而战的铮铮男儿,我怎么能不感到自豪呢?

   张文职慢慢说道:“张麟绥的儿子张鸿文,在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已经在银川市兴庆区南薰路铁北巷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作,是高级工程师。前几天,我去灵宝县城,还见到了94岁的张鸿文,住在长安嘉园小区的外孙女家中,身体还很好。”

   我认真听着张文职的讲述,张氏辉煌,人才济济。怎能不为之骄傲!停了一会,我问道:“原边的碑是张象明的祖碑吧!”

   张文职:“我爷爷的碑在崖上南边,就在村口。对!原边的碑是  张象明的祖碑,是清朝同治三年为先祖而立的。”

张麟綏,珍贵的照片由家属提供。

2018年拍摄于长安嘉园小区,张麟綏之子张鸿文,93岁的张鸿文用放大镜看《启开尘封的历史》。

 

      道德经。


更新:2021-12-06 05:37:5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