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老于的忧虑

作者:贾志敏 来源:京师书院BigData 点击:1916

老于是谁?于永正老师也。

老于,毕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他既能上课,又善总结;著作等身,硕果累累。虽年届古稀,满头银丝,而研究兴致依旧不减当年。他为人耿直,心口如一,骨鲠在喉, 一吐为快。

前些年,语文课堂热闹非凡,教学手段推陈出新。只是多了些花样经,少了些语文味。对此,他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些年,一些中青年教师喜好在“语文”前冠以各样修饰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有人问老于,你教的算哪门子语文?他说自己“无门无派”。还强调,语文就是语文,何必叠加这些苍白的形容词?“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重要的是,怎样去“引导”孩子,“激励”学生。

老于这番真知灼见,颇具见地。

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

他问:“老贾!你信不?”

“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

“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

“你指的是‘朗读’吧!”我作了纠正,说,“你讲的,我信。”

老于所说虽有过激之处,但也不无道理。不少学生读书多年,最终仍“张口不会说话,提笔不能作文”,学的岂不是“哑巴汉语”?

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核心是“读”。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可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生动”。老于的过激言辞,表明他对当前某些语文课堂的忧虑。所以,他疾呼:“该教的一定要教给学生。不需要教的,别耗费精力。力气要用在刀刃上。”

事实也确实如老于所担忧:许多时候,我们无目的地瞎忙。照着课文分析来,分析去,将立意无限拔高,把内容挖得很深。到后来,连作者都不敢认同了。这不像教儿童语文,而像对成人分析作品。于漪老师对此种做法,斥之为“碎尸万段”,“惨不忍睹”。

症结在我们课堂教学上。

新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然而,也出现过忽视其“工具性”倾向,以致影响语文教学之有效性。

现时一些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形式,忽略教学效果;关注教师本身,漠视学生主体。大多老师在“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是“讲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还有的语文课堂,超量资料补充,过多媒体演示,频繁小组活动,目迷五色,耳乱八音。这种“讲肿了的语文课”,累了老师,苦了孩子。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则成为一种奢望。

窃以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已。教师是借课文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正确做法是“用教材教语文”。这也是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的。

课堂上,知识点必须落到实处,能力培养一定有所斩获。

教师教学的成功,只能反映在学生的 “提高”与“长进”上。

说是“老于的忧虑”,其实,也是我的忧虑。


更新:2018-01-14 04:44:4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