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灵宝川口】药王 ? 药戏 (第七集)‖ 杨少桓

作者:杨少桓 来源:灵宝原创 点击:3282


作者简介

杨少桓,笔名知行,灵宝市川口乡人,醉心于灞河文化挖掘、整理、推广,只因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药王是冲着这里优质的中草药远道而来的。

药王并不仅仅是冲着这里优质的中草药远道而来的。

汉末三国鼎立以来,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兵荒马乱和五胡乱华,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弥漫着一片消极遁世的思想。他们不问世事,整日里清谈老庄,佛教也开始受到了上下一致的信仰与奉行。

居住在长安附近的华原孙家,原本就是个书香世家;虽然历经过多次动荡,却仍旧保持着古代周礼的懿范。孙家的幼儿思邈,七岁便开始读书,且聪颖过人,能轻易地读懂一篇大文章,赢得大人们的夸赞。遗憾的是,他生来便体弱多病,每受风寒就即刻病倒。每当他卧床养病的时候,读过的书就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桓,于是养成了他博学深思的良好习惯。

孙思邈便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不到二十岁,就能深入地谈论起老子、庄子来,对于佛教的经典也很精通。

老庄的哲理和佛教的信仰,只能给孙思邈带来精神上的宁静与快乐;却无法解除他肉体上的痛苦,为了医好此病,几乎耗尽了孙家本来就不太富足的产业。他便开始研读黄帝的《素问》、《神农本草》和张仲景的《伤寒论》等医学典籍;学着诊脉、开处方,自己为自己诊断治病。久病成良医,他的医术随着他的学问便逐渐地名闻长安。身受疾病困扰过的人,更能体会到病人的感受和痛苦。他立志研究医药,解除他人的病痛,发挥着菩萨慈悲的精神,去普渡众生。

北周建国以来,政局一直不稳。到了宣帝时,大臣外戚争权夺利,宣帝杨皇后之父杨坚,阴谋篡位,整个长安城人心惶惶。孙思邈于是离开了京城,隐居在太白山上,继续钻研着岐黄之术。

隐居的生活悠然自在,在与宣律和尚等高僧的常相往来之中,他们互参禅机,对于人生的哲理和养生之道,也都有了较为透彻的悟解。于是便写下了《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摄生真论》等哲学名著。

隋唐时期,京师附近的华州,是出产药材最多的地方。那里产出的药材有四五十种之多,是当时皇室尚药局课药的地方。并派有采药师一人,常年主持采收。

药材的产地和采收季节,都非常重要。比如人参是上党的好,当归属川蜀的佳;取其根部的药材,大都在二月八月采收;采取之后,亦分成阴干、曝干、焙干三种;人参要二月采收,曝干而不能见风。孙思邈十分注意药材质量的好坏,经常与采药师一起研究各种药材。他说:“现在的医生,只知诊脉处方,不讲求采药的时节和药材的产地,药材的新旧好坏都不管,治病十之五、六好不了,原因就在这里”。

孙思邈随时不忘观察研究。相传他在卢氏一带采药行医期间,他看到山里的很多居民脖子肿大,吃得不好,有夜盲症与脚气病,便研究了一些准确有效的处方。他教脖子肿大的病人吃昆布、海藻、鹿茸或羊靥(含碘或甲状腺素);为夜盲症病人开的处方有牛肝和羊肝(含维生素甲),为脚气病病人开的处方有乌豆、大豆、赤小豆、蜀椒、吴茱萸等(含维生素乙)。他的处方治好了无数贫苦的山民。

公元627年,隨灭唐立。这时候孙思邈的名声已经非常大了。太宗召他入长安,当七十岁的孙思邈晋见皇上的时候,太宗不住地惊叹道:「这么大年纪了,容貌却像个年轻人,我向来听说孙大夫是位修养有道,大可尊重的人,的确名不虚传啊!」太宗准备授他爵位,孙思邈固辞其职,只情愿做个平民医生。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看了孙思邈手绘的「明堂经图」。知道了医生为病人针灸的穴道位置之后,便当即下令制定条律;规定责打罪人时,不得鞭其背部(因为那里有明堂孔穴,针灸所在),以免误伤了人。

唐高宗时代(公元650─683年),孙思邈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三十卷,后人合称《千金要方》。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高宗召见孙思邈,想拜他为谏议大夫,统理尚药局,他又固辞不受。这时候的大唐皇室,已被武则天所控制,太宗时的元老大臣,一个个冤死狱中。孙思邈这时,再也不愿再待在长安了,他便上表给皇上,托词年老多病,想回家休养。高宗特别赐他良马和鄱阳公主的邸邑,供他颐养天年。

 鄱阳公主还未出嫁就病逝了,留下的邸邑也早已荒置。孙思邈住进府邸后,门前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的车马喧嚣。当时的知名之士,如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也都来拜他为师学医。

武后永淳元年(682),一百三十岁的孙思邈溘然长逝。临终前,他遗命子孙要薄葬,不必陪葬冥器,祭祀时不要牲牢。他果真是一位修行得道的人,死后一个多月,面貌仍然栩栩如生。大殓时,尸身轻得像空衣一般,难道真是「羽化」了吗?大家都惊异不止。

 “药王“虽早已“羽化”而去  。可他在卢氏一带,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的善行义举,千百年来,始终铭刻在人们的心里世代相传而未曾淡忘……

第七回  红娘卖药

(丑旦扮红娘上)引:

当家的长年在外,旁人家长来讨债,拿他几样药材,且到医家去卖。换上几百铜钱,买来一些肉菜,他就偶然还家,大料也无妨碍。

红白:

奴家红娘子便是。只因我家主人终日在外刨药,家中没有一文铜钱。我今拿他几样药材,送到黄医生家,换上几百铜钱,买上一些美味便了。

红唱:

买几尾鲜鲫鱼,暖暖胃气。买一只肥白鸭,补补虚赢。

取一壶好黄酒,调经和血。称一两顶细茶,明目清心。

买几串山楂果,消我肉积。嗑上些冬瓜子,益脾和中。

他就是回家问,吃的何饭。就说是淡豆豉,解热散风。

(红娘下、栀子上)栀白:

唉!我到受了多少惊吓,还不知那黄医生在家没有。且在这里等个人来问他一声。呀,那厢来了一位娘子,我有心问他一声,又恐他是妖精,等他到来,我先诈他一诈。

红上白:

我今日去黄医生那边卖药。但是,这些药材俱不要紧,还不知他要不要。也罢。

红唱:

那黄芪除温热,不肯留下。我定要破气血,莪术缠他。

栀子迎白:

斗!前面来者不是一个妖精么。

红怒白:

你这孩子好生无理,竟是骂起老娘来了。你骂老娘,我儿就该害脱肛了。

红唱:

我叫人拿利刀,鳖头割下。好叫你研细末,涂抹脱肛。

栀白:

你不是妖精,你是做什么的。

红白:

老娘前来卖药的。

栀白:

做生意的人要和颜悦色,那有你这样光景。

红白:

老娘样子不好,你快滚开。看耽误老娘卖药。

栀白:

住了。你有什么药。我正要买药里。

红白:

你又不是医生,你买药做什么。看你这个摸样,像个吃药的人么。

栀白:

像也罢,不像也罢。你没听说,穷汉吃药富汉还钱。

红白:

你要白吃不成。

栀白:

不是白吃,只是无钱。

红白:

你既无钱,何不吃些不使钱的药儿。

栀白:

不使钱的药是什么药呢。

红白:

你问么,听我道来。

红唱;

你吃些人中黄,热毒能解。你吃些人中白,能治牙疼。

还有那白丁香,能破毒结。还有那两头尖,也治头疼。

有的是童小便,能滋阴火。有的是五灵脂,调血止疼。

要吃些望月砂,退翳明目。你吃了粪中蛆,肠结能通。

栀白:

你竟叫我吃屎喝尿么。

红白:

你不吃屎喝尿,那有许多药儿与你白吃。

栀白:

我是有要紧的病。

红白:

你有什么要紧的病。

栀白:

我不好说。

红白:我晓得了。

红唱:

你想是小便血,要吃小蓟。你想是害蚕疳,还要土苓。

你想是害痔瘘,要吃槐角。你想是清心肺,还要沙参。

你要是蛋胞肿,我有橘核。你若是大头瘟,我有蓝根。

栀白:

不是不是,我是肾虚。

红白:

你若是害肾虚该吃狗肾。

栀白:

你越法骂起我来了。

红白:

我说的是正经实话。

红唱:

你若是吃狗肾,壮阳补赢。

栀白:

我不吃狗肾。

红白:

你吃吧。

栀白:

我是要吃药,还不吃你卖的药。

红白:

为什么不吃。

栀白:

你听了。

栀唱:你卖的

不过是泽兰叶,通经破血。不过是炒蒲黄,止血治崩。

不过是浮萍草,治你瘙痒。不过是桑螵蛸,治你漏精。

栀白:

我是要吃你身上带的药。

红白:

我身上带的药有许多,只要你有钱。

栀白:

你就把你身上带的药说来我听。

红唱:

头带着红花儿,通经和血。脸搽着海石粉,坠痰压惊。

鬓插着紫稍花,壮阳益肾。耳挂着石榴坠,止泻固精。

身带着紫降香,破血降逆。腰系着青黛儿,肝火能清。

栀白:

这等说来你身上好有一比。

红白:

比做何来。

栀白:

我看你,头发似乌鸦,头上带红花。脸上搽海粉,鬓间插紫花,紫降香身上挂,石榴坠耳边压,腰束着青黛,也到不差不差。

栀唱;

你好像壮牛犊,也会说话。头顶上只长着,一个牛角。

红白:

这是怎么说。

栀白

身材到也罢了,就是有些脚大。

红白:

你这小蛋子,竟说起老娘的脚大。你没听得人言。脚大福也大,陈谷烂芝麻。

栀白:

哈哈,我且问你。

栀唱:

那陈谷碾成米,能止虚泻。那芝麻作成油,治理毒疮。

你这脚大会做什么。你说。

(又丑扮冬瓜上)引:

老汉白冬瓜是也。生来好去烦躁。忽听街上吵闹,手拿一根拐杖,上前瞧上一瞧。

冬白:

你二人都是干什么的。

栀白:

我要去请黄医生。他要卖药给我。

红白:我往那边卖药,他拦住去路骂我。

冬白:他骂你甚么来。

红白:他骂脚大。

冬白:

就这么骂你脚大,你就到家缠上一缠吧。

红(拉冬瓜)唱:

怪不得人叫你,是个冬瓜。我看着你是个,老大南瓜。

冬唱:

你若是遇冬瓜,解渴利便。你若是遇南瓜,疮根必发。

到不如用猴头,软你足骨。裹小些叫他当,醒脾王瓜。

红白:

你越发老混帐了,你就是有了疮脓,孩儿茶自然可增。我并非久害红痢,白头翁何必显能。

冬唱:

你这个大枫子,专治疥癞。岂同那白附子,能去瘀风。

论起来你两个,各自滚开。汾梨去止咳嗽,免受热蒸。

再不许在此地,多要胡荽。反惹的消谷食,疹痘发生。

红白:

我今日真是晦气药也没卖了,到叫他二人放了许多狗屁。也罢,我回去吧。

红唱:

行乳汁回漏虚,且去毒恶。等着我海南子,逐水还家。

他定要逐痨热,揭去龟板。他还用玉簪根,取他齿牙。

(红娘下,栀子揖冬瓜介)白:

借问老人家,那黄医生家在那里。

冬白;

黄医生是我邻居。与他朋友何首乌一同治疮去了。

栀白:

他会治疮。你怎晓得。

冬白:

他作了一篇外科赋甚是明白。精妙之处我随不能全记,但也能记得一二,待我念来你听。赋云:

岂无阴疽亦有阳疮。肿毒由于外感,轻重关乎内伤。

所喜者红活高肿,可畏者气血虚亡。先事分解兮,十全八九。

临时区处兮,多费张皇。红肿时艾灸为要,溃破后红升最良。

然仅消阴疽一艾火,去腐肉以生丹。又不若,药十全,补气

血而有益。不数日,长肌肉而非常。

你听此赋不是治疮的名手么。

栀白:

今天他往那里去了。

冬白:

今早他二人说说笑笑同行而去,我也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栀白:

既是此说,我也寻他不见。到不如急速回去罢。

冬白:

你且慢去,我对你说,他还有六个儿子,也都能治病呀。

冬唱:

一个儿叫黄连,善治心火。一个儿名黄芩,泻肺有功。

一个儿叫黄精,大有补益。一个儿叫黄柏,补泻肾宫。

一个儿叫黄腊,磨疳破积。一个儿名黄香,拔毒消肿。

冬白:

你何不请他一个前去。

栀白:

老翁那晓。未奉爷爷之命,焉敢擅自请他一位前去。我便急速回去,见了爷爷再作商议。

冬白:既然如此,老汉就失陪了。(冬瓜下)

栀白:

回去吧。

栀唱:

急的我两腿酥,难以存站。连使个钻地风,健步前行。

用松节吃虎胫,两腿加力。跑的我两腿疼,要吃海桐。

我回去寻木香,快快咯气。我还要用茄根,洗我脚疼。

栀白:来到了。

栀唱:

我进了麦门冬,解烦止渴。且坐在青礞石,定定喘痰。

(甘草上)白:

哎,这奴才,他还不回来。

见栀白:那不是栀子么。

栀白:

你当是谁。

草白:

你请的那医生呢。

栀白:

爷爷,

那黄医生甚是兴旺。小人寻他不见。

草笑白:

哈哈。到也亏他不在,既省几顿饭,又省许多钱。

栀白:

这是怎么说。

草白:

栀子不知,自你姑爷来到咱府,你姑娘的病即痊愈了。今已拜过花堂。

栀白:

这等说来,我姑爷的药方比黄医生还妙咧。

草白:

胡说。今只是人逢喜事情便乐。

栀白:

蜂采花心分外香。

草怒白;

打嘴!

栀白:

是了。打嘴打嘴。(自做打嘴状同下)

(录者为栀题菊花诗一首。石斛也在内。)

诗云:

采采黄葩客自斟,纱窗月落夜迂深。

含情若抱千秋恨,颜解东篱别样心。

(未完待续)

更新:2017-07-19 05:36: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