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杀上前去”的前生后世

作者:fengye 来源:bz 点击:8734

               据说,卢氏县是河南省12个革命老苏区县之一,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去”卢氏我是在作文中想象出来的。

     上个世纪的1985年,我还在原灵宝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时,创作了《我与劫匪在卢氏遭遇》的作文,当时,我根本没有去过卢氏,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来描写,结果作文被段里田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读过,后来,卢氏的同学以为我写的是真人真事,因为我述说的县城状况与他们介绍的没有多大的差别。

     十年后的1995年,我在东村乡工作时与同事张克桢、焦晓国、刘凤丽骑了两辆摩托车逛了一趟卢氏县城,果然和我当年描写的大体相同,在县城老街的一个红军饭店我们用了午餐。

     1998年我带着几十个故县的老师去栾川参观鸡冠山溶洞,惊喜地发现了红军标语纪念碑,于是,不仅构起了对红军饭店的回忆,而且,对红军标语纪念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但是,后来几次路过卢氏境里的红军标语纪念碑都没有机会下车探个究竟。

  2005年11月6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卢氏,由于,正在拓宽红军当年走过的公路,车子不得走走停停,于是,才有时间,弄清了红军标语“杀上前去”的前生后世。

     这条“杀上前去”的红军标语是卢氏的一名教师牛树森,在1959——1960年间,沿着红军在卢氏走过的路线举行座谈调查,整理了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在卢氏游击活动材料时,在大石河陡陡石上发现的。  

     后来,卢氏县政府在这里修建了红军标语纪念碑,成了红色旅游的景点,让过路行人永远记住这一壮观的历史。

     虽然,我在水峪河中部终于找到了当年红军写下标语的“堆堆石”。但遗憾的是,经历了70多年的沧桑,这句标语如今已模糊不清了。
     不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后,使我对“杀上前去”的红军标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公元前113年,西汉武帝就在卢氏设县而治。位于豫陕鄂交会处的卢氏,境内山大沟深,退可据险而守,进可直窥中原、三秦和楚地。数千年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934年12月3日,红二十五军进入卢氏县栾川镇(今栾川县),与号称“十大连”的栾川镇匪首李腾蛟部激战后,于12月4日经石庙、陶湾等地,抵达卢氏叫河一带宿营,准备经朱阳关继续西进时,战士们写下了永垂不朽的红军标语——“杀上前去”。  

     12月4日,踏进卢氏的红军很快发现,敌人又在这里设好了布袋阵:前方,早在11月20日,蒋介石就调集一个师的兵力从开封乘火车赶赴灵宝,12月1日到达朱阳关一带堵截、设伏;身后,敌“追剿纵队”3个支队共5个旅十个团的兵力,已跟踪追到栾川一带。敌军的前堵后追,使红军再次陷入险境。显然,凭着武力突围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找到一条安全的入陕之路,立即把部队拉出险境。但红军人生地不熟,常受大股土匪洗劫的卢氏百姓又对”部队“充满戒心,派出的多路侦察员都失望而归。  

     碰巧的是摇着拨浪鼓的陈廷贤,在前往青山市集的路上遇上红军,那年他23岁。陈廷贤,就是许多红二十五军长征资料中记载的“河北人陈廷献”。1911年10月15日出生在山西晋城,父母双亡的陈廷贤从小就学了一手做糕点的手艺,每日他肩挑着货郎小担,在各个乡镇奔走,叫卖自己的糕点。豫陕交界的大路小道他都了如指掌。

     兵荒马乱的时代,遇到部队的陈廷贤唯恐避之不及,但他没想到队伍中一个人带有山西口音和气地向他问路。老乡见老乡,两人聊得很投机。原来那就是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   

     “老乡”真诚的眼泪让陈廷贤对眼前的部队倍感亲切,他随后看到红军在向路边的一户人家买粮食,给了那个老百姓不少大洋。陈廷贤想:当兵的从来都是抢抢杀杀,这支部队竟掏钱买粮食?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红军,但他从心里相信了“老乡”的话,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
     “我给你们带路!”得知红军需要一名向导带领入陕,陈廷贤脱口而出。就这样,陈廷贤这位年轻的货郎,带领红军踏上了入陕的小道。

     有了陈廷贤带路,红军立刻挺军入陕。为迷惑敌人,手枪团来到朱阳关以东七公里处的“号房子”,张贴标语;驻扎在朱阳关的敌人果真坚信“红军要由此入陕”,加紧固守关隘。此时,红军主力在陈廷贤带领下已沿水峪河小道,直插卢氏县城附近。

     远远地,红军就发现卢氏县城方向灯火通明,人喊马嘶远远传来。经侦察,城里驻扎着从陕州调来的队伍,准备在此堵截红军。军领导当机立断,绕城而过,寻路西进。冒着枪林弹雨,红军绕过了卢氏县城。

     当晚,红军在卢氏横涧河口的望云庵一带露宿,稍事休整。12月6日,在陈廷贤的带领下,前往那条不为人知的入陕小路,走进了陕南,蒋介石“聚歼红军于卢氏”的计划,被一个普普通通的货郎搅和了。

     临别时,红军的军领导们拉着这位货郎兄弟的手依依不舍,并送上了不少大洋。可是陈廷贤却毅然拒绝了这份谢礼,于是,程子华和吴焕先找来纸笔,写上了字,并盖上了大红印章,恭敬地递给了陈廷贤。

     陈廷贤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 回家后,也不敢示人,字条的内容至今也无人知晓。送别红军后,陈廷贤回到了家。当天,他给红军带路的消息就被民团知道了。

     陈廷贤被押到了城隍庙关了整整3天,受尽折磨。但他知道那张字条极其珍贵,把字条藏在了租住的土坯房的椽条小洞里。为躲避国民党的加害,陈廷贤从卢氏逃回了山西老家。抗日战争中,日军攻陷卢氏,这张字条和陈廷贤租住的老屋,一起毁于日军空袭中。

     解放后,定居卢氏的陈廷贤成为当地副食品公司的一名职工,在县城西街门市部卖盐。红军将士们也并没有忘记这位“货郎兄弟”,程子华和许多军领导多方派人前往山西、河北找他,却失望而归。“文革”时陈廷贤成了“特务”,遭到批斗并被关了40多天。1984陈廷贤年已经过世,1996年,卢氏县委、县政府专门为老人家立了碑。

   如今,陈廷贤的两个女儿,53岁的陈爱荣和45岁的陈爱芳 都住在卢氏县城,也许,就是1995年我们就餐的红军饭店的主人吧。

更新:2009-07-26 04:52:1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